窃听风暴的影评 (2439)

希望不灭 2011-08-23 23:05:21

关于女主角告密的一点分析

首先我认为女主角和男作家的关系应该是男女朋友或者情人关系。一个女演员,一个男作家,并不严密的约会时间和两人相对独立的事业和圈子都说明了女演员和男作家更像情人或者男女朋友,而非丈夫和妻子。女演员有男作家家的钥匙是很正常的,在此我猜想双方都没有正式的配偶,...  (展开)
Miss Coconut 2011-02-21 23:30:54

他人的生活

Das Leben der Anderen,他人的生活。不知道是谁译了个这么谍战的名儿《窃听风暴》……真是让我不断回想《3 Idiots》被译成《三傻宝大闹宝莱坞》和《Gone with the Wind》被译成《乱世佳人》的悲剧! 这是继《铁皮鼓》之后我看的第二部德国电影,身为德迷,我深感愧疚,下决心...  (展开)
xiaoyuer 2011-01-26 23:12:59

一般般,不够震撼

没有期待中的精彩,也不像之前看到的评价所说的“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片中主角是一个不苟言笑、严谨到刻板的人,一个典型的技术人员性格。这种人对待自己的专业可以游刃有余,但当被卷入复杂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却往往力不从心,甚至站错队伍,成为牺牲品。 虽然当他...  (展开)
沙砾于飞 2010-11-11 21:36:30

虚构的“良心”与滑动的“底线”

《他人的生活》?那是一种虚构,事实是东德特务中从来没有出过这么一个良心发现的人。 什么是底线?对于那些被制度赋予了权力来作恶的人,那只能是惧怕被报复的心理——因为惧怕被报复,要么少作点恶,要么一不做二不休作更多的恶——而现在多的正是后一类,用更多的暴力去维持...  (展开)
2010-06-26 23:05:38

显然人生中remarkable是「成功」而非「失败」

当德莱曼听到好友自杀时,只能泄悲痛于琴声上,静静的静静的.. 很多时候,魏斯曼都是在单调的声音中感受德,沉默、琴声..没有了视觉就更能倾注在听觉上. N年后,德读到窃听报告就如同读自己的传记般,误会、欺骗、自责、阴谋颠覆了,明了了。这是怎样一种心凉? 结尾是亮点,受...  (展开)
锅子 2009-03-17 22:41:59

《窃听风暴》:奥普曼的审讯与克里丝的死亡

奥普曼作为安全局的资深成员,老到干练,影片一开头的课堂,他传授审讯的种种技巧,令人不寒而栗:全过程录音,把双手放在腿下,剥夺睡眠(长达四十个小时不间断审问),观察表情,比照前后的供词,搜集嫌疑犯椅子下的气味,恐吓与诱惑…… 难怪在场有个年轻人都忍不住说道:...  (展开)
严彬 2009-01-29 00:59:45

这是最好的电影——The Lives of Others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此前我认为我最爱的电影是《周末情人》,现在我确认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是这部——《The Lives of Others 》。 录一句话: 我们所做的,不是你一个小艺术可以想象的。 以象征派的笔法,记住一个现实主义的角色——代号 HGW XX/7 窃听员。 这是一部充分暴露,却又异常节制的电...  (展开)
猪头妖怪 2008-06-29 20:30:21

一部严肃的童话

曾经期待很高,看完之后又相当失望。《窃听风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假使要反思战争,就必须把其中最血淋淋、最冷酷无情的一面展现出来。如果《西线无战事》里结尾处的蝴蝶把两边战壕里的士兵都吸引出来,双方在战场中央迎面碰见,然后把步枪统统扔掉拥抱在了一起……那么《...  (展开)
fansile 2007-03-06 15:48:39

他人的生活

回到奥斯卡,我对还没看过《颍州的孩子》大打问号,因为这部纪录片的题材太容易引起关注了,所以让人更加关切影片的质量:角度、身份、讲述者……拍摄这样的纪录片,不是太简单就是太难了。同样对《颍州的孩子》警惕性高涨Coco说,很喜欢《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  (展开)
N 2007-01-01 00:58:24

《别人的生活》: 一个好人的奏鸣曲

英文片名:The Life of Others 又名:别人的生活/窃听风暴 国家/地区:德国 类型:剧情 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克 编剧: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克 主演:马蒂娜·戈黛特 塞巴斯蒂安·考奇 乌尔里希·穆埃 分级:R 片长:137分钟 上映时间:2006...  (展开)
YMO-1379 2020-05-29 16:53:51

他人的生活/对于背叛的背叛<戴锦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窃听风暴》的主题是秘密警察窃听艺术家生活并且摧毁艺术家生活的故事。可是在影片当中相当遗憾的是,一个窃听故事,却不是一个尝试去发掘电影的声音潜能的故事,不是一个用电影的视听语言当中的听觉语言来主导的故事。 2.故事中的背叛是对20世纪的背叛主题的一个背反,是对...  (展开)
木艮先生 2017-05-19 15:04:19

浅析《窃听风暴》主角的人物形象转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剧作的层面来看,《窃听风暴》的人物设置可以说是本片的一大亮点。这一点,从主角的人物形象转变的处理上可见一斑。 本片的主角魏斯勒,在本片的开端部分,他身为东德政府的秘密警察,是作为“党的强盾与利剑”而存在的。他一开始选择监听作家德瑞曼,其行为动机也是为了维护...  (展开)
晚风 2016-10-28 02:44:15

不可能的和解,却是温暖而有力量的抚慰

本文专业部分分析来自北大戴锦华老师讲授的《影片精读》课程,戴老师讲课棒棒的。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看过后将自己豆瓣上的评分由4分改为了5分。 《窃听风暴》讲述了在冷战背景下的东德,秘密警察卫斯勒监听剧作家德瑞曼和他的演员女友克丽丝塔,在过程中对他们逐渐产...  (展开)
反派公主慕moon 2012-12-17 20:32:42

所有时代所有人

影片在柏林墙竖立的二十多年中独独选择1984年来展开故事,我毫不怀疑是向奥威尔的名著《1984》致敬。 窃听监视查看信件,思想控制,欺骗民众隐匿真相,丑化敌国。和奥威尔小说中的“真理部”一样,东德秘密警察魏斯勒从事的工作也是如此。 而本片剧情则可以简单概括为,监听者...  (展开)
阿菇菇 2012-07-20 01:47:49

关于信仰的永恒命题:我们都在相信些什么?

某些随想,也许超出了影评范围,看过太多的文章从政治角度分析这篇文章,可是我却只想谈谈这里面所包含的人性博弈,以及,有关于信仰。 ************************************我是分割线************************************ 在我青春暴戾恣睢的那两年里,一直是某种同样虚...  (展开)
71miao 2011-12-17 18:24:48

隐形的朋友(想看电影的看过了再进来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实在不想从介绍一部电影的角度来去写这篇评论,因为对一部深深打动内心的作品来讲,只是谈论它利落的镜头切换,意味深长的隐喻,巧妙的双关,或者落笔时犹豫着是否要透露情节,实在是无法描述看时和观后难掩的感动。 你以为温馨舒适的家里,看不见的壁纸下布满了条...  (展开)
asneves 2011-08-27 09:37:37

随便写写

很少会看政治题材片看到哭。 这部电影确实让人思考很多。 如果没有置身在欧洲,大概不会有这样的思考。想要了解历史,了解真相。当然也想到了我国的国情。 PPS有评语说,电影里的情况和现在的中国很像。真的吗? 我知道现在是很糟糕,但我不相信可以夸张成这样。如果是真的,...  (展开)
艾公子 2011-05-15 11:34:23

在柏林苍穹下

开始就恐怖。教授毫不气短的讲如何不眠不休的审问。学生质疑,教授却随即在其名字下画个叉。红色契卡,不知何罪被捕,被秘密审讯,使用几乎无限制的审讯手段,在此之下,没有不后悔的灵魂。 魏斯曼的审讯技术过硬,洞察力一流。当他坐在一边,不露声色的看着这一切时,...  (展开)
盖浇屎 2011-04-30 00:51:05

一小撮陷入细节中的可爱人们

电影开始的场景带入1984恐怖氛围, 大西送我这本中英对照书认真看过,书中对环境氛围描写不计投入,影响深刻的有四座金字塔形的巨大白色建筑压制掌控着 整个城市,在窗外巡逻的直升飞机,任何一点细微的动静都无法逃脱的椭圆形监控电幕,生产和回收真真假假信息的风道,对人类...  (展开)
D.H 2011-01-05 23:17:47

崔卫平:伦理上的想象力——两部有关特工的奥斯卡获奖影片

本文2007年首发于《南方周末》 今年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无间道风云》和最佳外语奖《窃听风暴》(又译《别人的生活》)有一个共同之点:都是有关“特工”的。前者是根据香港电影《无间道》改编,内容是人们熟悉的黑白双方的卧底故事;后者是德国三十三岁年轻人弗洛...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121 122 后页> (共2439条)

订阅窃听风暴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