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的5星影评 (1653)

弯弯 2007-04-05 01:25:04

现实总比电影残酷

就算全世界都对《窃听风暴》交口称赞,假如一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说那其实是一部失败的电影,那么,这个人多半就是前东德监狱博物馆的馆长。然而,假如没有这个馆长,《窃听风暴》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意义便不会彰显。这是一部必须对照着来看的电影,唯有对照了史实与影片,才会...  (展开)
Claudia 2010-04-14 11:28:19

极权政治下的性苦闷

(本片最让人激赏的是三段“床戏”,这三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床戏”,充分展现了背景,生活完全不同的三个男人的性格特点,堪称塑造人物性格的经典,也是特色,尤其是女演员在奔驰车上被文化部部长“潜规则”那一段……) 关于1984年的东德,我认为完全可以用性虐理论去支持,...  (展开)
drunkpiano 2009-05-30 02:19:36

没有你们就没有他们

又把《他人的生活》看了一遍,记忆中这是唯一一个我主动看第二遍的电影。重新看一遍的原因很简单:看第一遍时太囫囵吞枣了,没留心一个关键问题——那个“坏人”是怎么变成“好人”的。确切地说,我很想知道一个腐朽大厦的倒塌,是从哪个裂缝开始的。 《他人的生活》...  (展开)
吉米糕 2010-11-28 07:56:24

《窃听风暴》——你要做好人。

1984年的东德。 距离乔治奥威尔开始写作《1984》的1948年,36个年头又过去了。 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袖发动的反右运动28年。 距离文化大革命爆发18年。 奥氏在书中描绘的大洋国,已在东方与西方开花。 相似的审讯,将人的尊严践踏到最卑微。 待遇等同的知识分子、艺...  (展开)
缈沨 2010-11-09 10:59:53

隐匿的人性——历史中的史塔西和柏林墙

在影片的译制过程中,很多时候模棱的片名翻译总会让观影者一不留神就忽略掉了一部经典好片。德国影片《窃听风暴》这名儿初听总会让人联想到美国滥俗的那种动作或谍战大片,且如此平白的译名更容易跟某国产片混淆。不少人与这部主题深沉而动人的影片就失之交臂了。 ...  (展开)
圣墟 2017-05-09 16:47:49

如果我是德莱曼,我敢不敢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

电影是一门艺术,人们都说艺术是真正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而存在的东西。 我们看德国人的电影,也能看到热泪盈眶百感交集,免不了政治文化上的相似性所带来的共鸣,但我想,更重要的是电影中反映的全人类的历史苦难、全人类的人性选择、全人类对未来的企盼这些不同种族不同国家...  (展开)
阿雨同学 2018-05-23 14:20:21

伟大和浪漫来源于每一个普通人

其实第一次看《窃听风暴》这部电影的时候,就给我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我总觉得我之前看过这种类型的电影,后来当我第二次看《窃听风暴》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这部电影,从整体的结构和表现的主题上来讲,有一点像辛德勒的名单,虽然两部电影讲述的是不同的故事,剧情...  (展开)
一枝寒影斜 2007-03-03 18:59:59

压制•良知•救赎之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压制 1984年11月的东德,柏林围墙倒塌前5年,东德国家情报局「斯塔西」正以恐怖威权控制着人民。渴望升迁的东德秘密警察卫斯勒,奉命进驻了一栋华厦,秘密监控名剧作家德瑞曼和他的美丽女友-知名女伶西兰。 剧作家德瑞曼虽被怀疑撰写反动文章,「斯塔西」却苦无证据...  (展开)
铁马冰河 2009-02-21 22:43:40

令我惊讶的电影情节

荣获2006年度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中最令我称奇的情节就是最后柏林墙被拆毁、东西德终于合并之后,人们竟然可以查阅自己被窃听的记录文件,甚至还可以查到是哪一位谍报人员曾对自己进行过窃听。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文化与观...  (展开)
豆瓣时间 2018-11-29 17:44:49

关于他人的生活,关于背叛的背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篇影评摘自豆瓣时间《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口述稿, “我”即戴锦华老师。 豆瓣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部德国电影《窃听风暴》,或者叫《窃听者》,这是我们中文所选择的翻译。它实际上那个德文的原文篇名叫做《他人的生活》,听起来还是有挺大...  (展开)
西瓜冰棒 2006-12-18 02:34:48

良知

晚上看在线电影,想起很久没看动作片了,就翻了几页索引,找到这部被归为动作片,而且题目也算是动作片的《窃听风暴》。 其实不是动作片,也没什么风暴。就连柏林墙被推倒这样的历史时刻,在电影里面也只是用跟整部电影节奏完全一致的风格,平静地讲述。 89年的12月的一个温...  (展开)
momo 2017-05-12 22:19:14

这不是窃听风暴,这是窃听心灵

初见此电影名,感觉这一定又是谍战片、动作片,但看完这部电影后,感窃听者——维斯勒那份安静与淡然,真的好有穿透力。这不是一场窃听风暴,而是一场窃听心灵的心路历程! 吉欧德瑞曼是剧中结局最好的人,也是被保护的最好的人。我个人最不喜欢的就是他。我觉得他的身上缺少...  (展开)
小银酱 2013-03-23 20:33:19

另一个国度

这是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杨潇写的《另一个国度》,也是去追寻那段历史。 非常喜欢这样的取材和情怀。 ———————————————————— 另一个国度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本刊记者 杨潇 发自德国 日期:2012-11-16 一   墙倒后,我们很快就忘掉了东德的...  (展开)
○Ⅴ○ 2011-01-22 21:18:12

如果我一直听这首曲子,革命就不会成功

“列宁在听完贝多芬的激情奏鸣曲后说,‘如果我一直听这首曲子,革命就不会成功。’”雅斯卡死后德瑞曼弹着雅斯卡送给他的《献给好人的奏鸣曲》,对克丽丝塔如是说。然后镜头切入窃听室里,卫斯勒落下两行清泪。也就是从那一个镜头我们几乎预见了之后会发生的事。 在网上看到下...  (展开)
圣墟 2016-12-22 21:01:57

与好人相逢

看完这部片子,感受很深,在这里谈谈我的想法。我感触最深的不是政治的强蛮,体制的阴暗,而是小人物的觉醒,人性的美好。影片从最开始维斯勒的冷酷专于本职忠于主义,到介入作家的生活,并逐渐暗暗保护他们,使我看到了一个隐藏的好人的出现。影片最后,看到维斯勒买下好人奏...  (展开)
Nata 2011-11-20 22:33:58

献给好人的奏鸣曲

当永远穿着灰色夹克衫旧西裤的魏斯曼拖着要送的邮件机械般得走过一个书店时,他看到作家的新书宣传海报挂在书店窗户上。过了一会,他回到画面中,进入了书店,翻开了那本书。一页页得翻到献辞的那一页时,上面写着:献给好人的奏鸣曲——HGWXXX/7。他合上书本,依旧面无表情得...  (展开)
palmsunday 2007-03-13 00:11:33

窃听风暴:别人的生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黄金甲和这个片争竞oscar最佳外语片奖,可谓蚍蜉撼树.oscar当然要选择政治正确,无为歧路,意识形态,今日的我们自能洞察艺术奖项后面的政治之眼.不过oscar之可信,是建立在政治/艺术两手都要抓的基础上的.要是黄金甲真的中标,参标单位多数要说有黑幕的.国人的弯曲肠子都是被逼出...  (展开)
看客inSight 2018-05-15 11:48:17

东德间谍档案:老大哥这样看着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老大哥正在看着你。” 这句话我们都在书中见过,但显然老大哥不会只满足于看你。随着东德史塔西档案的解密,人们终于有机会窥见老大哥究竟在看什么。 在此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史塔西。 这是东德人民带着强烈不屑、厌恶以及恐惧而起的外号,它真正的名字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  (展开)
小转铃 2009-06-11 22:13:52

移情是如何完成的

能看到这部电影纯属意外,因为我几乎不看任何片名中带有"风暴"字样的电影..这一系列的偶然事件是这样发生的:前些日子先是读<弑君者>,对国际法和国内法产生拉1些兴趣,考G的时候又考到civil disobedience,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是个巨大无比的坑,越来越糊涂乐,,,然后看了1961年版...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82 83 后页> (共1653条)

订阅窃听风暴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