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芬克的4星影评 (72)

李盒子 2016-01-11 21:43:27

《巴顿•芬克》拉片日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科恩兄弟的电影中常常会出现的一种叙事方式为直接性叙事,即在电影开始时便展开叙事的核心环节,迅速切入主题。《巴顿•芬克》便属于此类电影。 这部电影有着多种解构方式。主题方面,既包含了对于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讽刺(即对有才华作家的压制与不尊重),也包含了某种...  (展开)
苗斑 2015-09-02 00:22:50

不是评论,只是一些散乱的想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那篇通过圣经解读的评论很有帮助,推荐去看。 其次我不认为这是精分片。当然这不是哈姆雷特,但是也应该可以有不同理解。 如果仅仅要讲一个纽约编剧去洛杉矶碰壁的故事,大可不必设定成犹太青年在1941,也不必让片厂老板结尾变军官。两个警察的名字,高个子Deutsch代表德国...  (展开)
Maverick 2015-09-29 17:05:28

《巴顿·芬克》电影剧本

《巴顿·芬克》电影剧本 编剧: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导演: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主演:约翰·特图罗 获奖:本片获1991年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编译:李恒基 题图:周铮 美国20世纪福斯影片公司1990年出品 剧院后台,内景,...  (展开)
嘻嘻tv 2017-05-29 19:51:23

巴顿·芬克 之旅

巴顿·芬克是一名具有社会意识的舞台剧作家,从百老汇崛起,新剧很受欢迎,也因此接到来自洛杉矶国都电影公司的邀请,高薪聘请他到好莱坞作电影编剧。巴顿被薪水和优厚的待遇以及事业的野心所吸引,终于来到了好莱坞。他被安排住在一家住在一家宽大而又显得有点冷落的旅馆里,...  (展开)
Tao 2008-09-22 09:16:06

Barton Fink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http://ichentao.com/blog/800/barton-fink/ 科恩兄弟创作”巴顿芬克”有两个灵感来源. 一是他们在制作”Miller’s Crossing”这部影片的时候遇到了 writer’s block, 也就是创作瓶颈; 二是 Otto Friedrich 的书”City of Nets: A Portrait of Hollywood”, 描写了电影史上20...  (展开)
最后一页 2017-08-27 00:52:57

独树一帜

一个剧作家的内心对白,一体两面的生活状态,现实和幻象的交叠。科恩兄弟早于<穆赫兰道>十年就拍出了这样的作品,黑色但不幽默,剪辑独树一帜,荒诞如卡夫卡。这难道是他们对好莱坞商业片的套路化模式最反讽的吐槽么? 我想它对作家的描绘可能是比较贴切吧,我从来没当过...  (展开)
yasashin 2013-09-24 00:36:55

现实与创作幻境,巴顿·芬克的迷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脱胎于梅里爱所赋予电影艺术性的戏剧形式的构建,电影在100年的发展中再次从绘画与音乐中攫取可以利用的特点而得以成为一大最具生机的艺术。不可小视的是常被提起的电影文本与戏剧和文学及创作者的关系,而如果加以比较,《巴顿⋅芬克》可能是今年看过最复杂最有趣的一...  (展开)
哈哈怪 2012-08-30 02:20:07

You're just a tourist with a typewriter.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科恩兄弟早期代表作。虽然票房不佳,但在戛纳电影节空前绝后的同时获得金棕榈、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主办方随后规定一部电影最多只能获两个奖项),且前者是一致通过。当然,这多少沾了时任评委主席Roman Polanski的光,因为连兄弟俩自己也承认本片受Polanski作品的影响颇多...  (展开)
西南季风 2023-01-20 12:53:01

“三位一体”的巴顿·芬克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电影《巴顿·芬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曾几何时,有一句形容好莱坞编剧济济一堂的诙谐调侃:“当好莱坞的广告牌坠落,被砸中的十个人里有七位都是编剧。”诚然,《巴顿·芬克》是关于编剧的电影,它既包含着对该职业的关切,也表达了对该职业的隐晦嘲弄。其中,“关切”之意在于影片表达了对那些好莱坞著名编剧地位...  (展开)
匹匹pingu 2021-06-23 11:08:43

科恩兄弟给自己和所有创作者的小忠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B级片说起 故事发生在1941的纽约,主角巴顿是一个剧作家,在一部作品在家乡上演受到好评后,被推荐到好莱坞一个B级片制片厂进行剧本创作,先来解释下电影中一直提到的B级片在40年代好莱坞的含义。 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大萧条,面对经济萧条好莱坞开始实行“双片制”...  (展开)
薜荔 2012-11-21 23:47:14

才子梦惊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巴顿芬克》是美国导演科恩兄弟的代表作之一,在1991年的坎城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三项大奖。对于这样一部得到欧洲电影人认可的美国影片,解读的方式有许多种,这也恰巧说明了电影本身情节的多义性。本文将从人物这个角度出发,以此为线索表达对电影的...  (展开)
Η² 2020-12-10 22:13:59

你睡去,梦里的你醒来

没有想象中那个走向,最近越来越多这种著名老片会产生与之前想象不同的感觉,但是,却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旧式的陈设,由远拉近的移动摄影,动转静的转场风格,人物的话语刻画,以及被摆布的人物命运,终于找到了喜欢的《下班后》的鼻祖,其实是喜欢这个风格的,更觉得村上的...  (展开)
momo 2019-03-17 02:18:51

《睡吧,梦里啥都有》之妈妈我好害怕

从表象来看,整部影片没有跳脱出传统的单向线性叙事,甚至全篇讲述的故事也十分简单明了——“充满野心的剧作家巴顿是否能完成一部有关自由式摔跤的b级电影剧本”。在披着经典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外衣”下,其内核却是一部超现实主义黑色电影。 随着正在观察画中女人的巴顿被镜...  (展开)
瑶瑶 2016-04-21 20:35:02

看不懂也要记下几点来!

用制片方老板直讽好莱坞的虚伪拜金无耻,且结尾巴顿写出深度耐人寻味的好作品却被嗤之以鼻,强调要“动作”片; 用圣经影射与故事对照; 用超现实手法和细节放大表现作者才思枯竭; 查理是巴顿第二人格的解释很信服。 巴顿本人刻苦钻研“穷人”题材却并不听取穷人故事; 查理是...  (展开)
绿色阳光 2013-07-14 09:25:32

是梦是真?

很怪异,老旧的旅馆让我想到不久前死前举止怪异的华裔女生蓝可儿,也是在洛杉矶,警察局说是意外溺死,实在难以信服,这种旅馆该藏有多少可怕的人啊.疯子芒特杀了俩警察后竟然徒手拉断连着巴顿手铐的铁床杆,放出巴顿,他还真把巴顿当朋友,然后走进自己的旅馆房间也是他的家,...  (展开)
流言 2013-05-01 14:06:07

真与幻的边缘行走

有人说这部电影从某处开始进入幻境,都是巴顿的梦幻;也有人列举种种来说明这是一部现实的电影,各种看上去的幻象都是真的;更有人给巴顿按了个人格分裂,胖子查理是他的分身,带虚假成分都是巴顿幻象。 我想说,真真假假,何必非要分析的如此清楚,非要丁是丁卯是卯,就不能...  (展开)
罗宾汉 2015-06-02 13:17:44

怪诞而费解

科恩兄弟的金棕榈作品,当年在戛纳罕见地夺下三项大奖,除金棕榈外,还囊括了最佳导演和影帝大奖。此项记录直到多年之后才被Michael Haneke的《钢琴教师》和Gus van Sant的《大象》打破。据说这种大满贯的结果完全是因为当年评审团主席波兰斯基的坚决拥护所致。在我看来,这部...  (展开)
FanfanRun 2014-08-18 10:50:58

罗杰·伊伯特评《巴顿·芬克》

如果说科恩兄弟在他们的电影中有什么最喜欢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那种粗鲁势利的人了,这些坐在桌子后面的人拥有令各路英雄所羡慕不已的巨大权力。或许是因为像所有的电影制片人一样,科恩兄弟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就自己的电影项目与这些影业巨头反复周旋。在《血迷宫》...  (展开)
陳分奇 2013-08-14 18:05:55

接過希治閣衣缽的新緊張大師

Barton Fink《才子夢驚魂》,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如雷貫耳的康城影展大滿貫(金棕櫚、最佳導演、男主角)肯定貨真價實。這個故事,一如高安兄弟的許多早期作品:人物少、情節精煉、非常專注在人物的心理狀況,張力與懸念就在細節當中。譽高安兄弟為新一代緊張大師,當之無愧。...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2条)

订阅巴顿·芬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