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案例二 قضیه شکل اول... شکل دوم (1979)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编剧: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 Ezzatolah Entezami / Masoud Kimiai / Noureddin Zarrinkelk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语言: 波斯语
上映日期: 1979(伊朗) / 2004-11-21(希腊)
片长: Greece: 53 分钟
又名: First Case, Second Case / Case One, Case Two / Ghazieh-e Shekl-e Aval, Ghazieh-e Shekl-e Dou Wom
IMDb: tt0079204
5星
23.9%
4星
44.0%
3星
29.0%
2星
2.7%
1星
0.3%

案例一,案例二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68 条 )

热门 /  最新 / 

5 btr 看过 2017-05-15 21:14:31

阿巴斯的道德故事。展现个体选择的两难处境。对新旧官员的访问增添了社会/教育的维度。『无论哪一种选择,学生们都回到了座位上,回到了旧制度中。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去改变这制度本身呢?』可以对照Joris Ivens《球的故事》看。(p.s. 根据伊朗版权法,30年后的2009年本片进入公有领域,可搜Vimeo)

2 欢乐分裂 看过 2021-08-29 15:25:59

3.5;非常适合目前舆论环境/语境下观看,两段式的“虚构”假设将“告密”演绎得颇为惊心,究竟是趋于“团体”力量保持缄默,还是先行考虑自身利益举bao他人,放置于学校课堂犹可取中庸之道,而阿巴斯显然并不满足于此——采访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所属阶层、宗教观等差异,而引发的殊异回答才是重点,也是更深一层的探讨。

2 Lin Nashty 看过 2021-08-29 15:10:58

21.8.29 阿巴斯展 从课堂延伸出深刻探讨

10 胤祥 看过 2020-06-03 23:21:31

[2020年5月阿巴斯√]神作了。阿巴斯最具政治介入性的作品。教育问题根本就是个障眼法,要点在于伊朗精英阶层(教育、文化、宗教、政治、传媒等领域)对告密问题的看法。案例设计非常精到,可以切入的点很多,延伸讨论到了包括“告密文化的成因”“个人与集体”“抵抗的方式与伦理”“利益”“宗教”“文化劣根性与告密的历史成因”和一些没法细说的内容。这片子真应该修复一下放给中国观众,尤其是如今的中国观众看看……当... [2020年5月阿巴斯√]神作了。阿巴斯最具政治介入性的作品。教育问题根本就是个障眼法,要点在于伊朗精英阶层(教育、文化、宗教、政治、传媒等领域)对告密问题的看法。案例设计非常精到,可以切入的点很多,延伸讨论到了包括“告密文化的成因”“个人与集体”“抵抗的方式与伦理”“利益”“宗教”“文化劣根性与告密的历史成因”和一些没法细说的内容。这片子真应该修复一下放给中国观众,尤其是如今的中国观众看看……当然更细思恐极的是里面学生家长出奇一致的态度……技巧上怀疑阿巴斯参考了一些“第三电影”的观念(放映-讨论这种形式)。 (展开)

1 峰峰峰峰 看过 2015-01-23 20:26:34

当老师面向黑板,一个学生做了一些奇怪的声音。老师找不到是谁干的人,所以他决定解散一组学生一周或直到其中一人告诉他是谁制造的噪音。在第一种情况下,几天以后,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告诉老师真相。在第二种情况下,没有人告诉老师真相和惩罚结束期。阿巴斯问一些最著名的伊朗人对这两个案件的看法。

> 更多短评 168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案例一,案例二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雁衡 2021-08-29 18:18:16

涵盖革命前夕伊朗的教育政治宗教全方位,用小人物看大历史,满分送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短片长影评,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电影院睡着了,可能都是P情操打卡的年轻人吧哈哈,个人是非常喜欢的。 背景是1979年,嗯就是开始伊朗革命那年(感觉这是个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后再说吧哈哈)美术老师在前面画画,然后后排7个淘气男孩中的一个拍打桌子。于是小胡子美术老师(...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timeshuttle 2019-09-24 05:18:32

这应该是阿巴斯作品中政治意味最浓厚的一部了

导演从最初长达数小时的访谈材料中剪辑出这不到一个小时的片子,反复切换角度,将问题上升到某种哲学层面。受访者大都是当时的政界、教育界和文化界人士。其实本片从1977年就开始了筹划,1979年初完成了对大部分受访者的采访;然而没人能想到,随后伊朗革命突然爆发,在这里不...  (展开)

> 更多影评 2篇


讨论区   ·  ·  ·  ·  ·  ·

求字幕 来自magnolia 2 回应 2022-03-17 18:49:38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1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案例一,案例二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