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 短评

热门 最新

33 陀螺凡达可 看过 2020-02-25 09:22:14

戛纳威尼斯绝不敢选的片

10 胤祥 看过 2020-02-25 09:59:17

#70th Berlinale#主竞赛。费拉拉的新作看得我几度怀疑走错片场——影片讲述了……威廉·达福的一个关于自己、父亲、母亲、女人、童年等等……的梦境,中间还有诸如群星、宇宙、太阳风暴之类的镜头,这完全是马利克拍的嘛!既然很快看出是梦境,就不用纠结叙事逻辑,反而看得挺享受。冰天雪地的极寒之地的小酒馆,沙漠绿洲中的手术室,溶洞,森林里的小屋……风景还处理得挺好的,不过问题有二,其一是作为梦境而言拍得太实了,其二是台词有点……媒体场惨遭此起彼伏的哄堂大笑也说明了问题。跟比较仙的马利克一比就高下立现了(但马利克经常拍得不知所云也是……)。

2 HarperDie 看过 2020-02-24 23:21:59

文本本身处理成家庭创伤后应激失调,或者纯意识流都没什么不好,人与自然呀,冲突与和平呀,也都不错。然而,这个结尾呢,合理怀疑是环保公司突然做了个广告。都挺好的,都挺不好的。

11 十二辰子 看过 2020-02-24 06:38:42

心情复杂,看表不下15次,第一次以为捱过一个小时没想到才过了20分钟,那一刻真的想夺门而去。即有《闪灵》又有《灯塔》。但这片还是太私密太个人了,犹梦境般的酷刑,不仅折磨威廉达福也折磨了观众。前一个小时本来毫无逻辑最后半小时竟突然规规矩矩清清楚楚,那一下我甚至因为这个感到失望。。。 西伯利亚这破地方真他妈能把人逼疯。(说联想到灯塔是因为都有威廉达福才是只看到表面的吧???

14 Peter Cat 看过 2020-02-27 10:27:06

“西伯利亚”不仅是费拉拉自我精神的一次“流放”,也是影像一次流放。只有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才会去区分文本中剧情、梦魇、幻境、自传、冥想…影像本就不待区分,纯粹滚动、分身,不需要像语言指向确切逻辑和意义,因为观看本身就是意义,视线就是思维延伸,是生命的拓展,是怀疑,是躲避,是欲望也是虚无。

5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20-02-24 07:19:43

有些电影看完之后想骂街,但费拉拉的新片并不是,至少看到结尾说话的死鱼,还是想微笑着给个一星

4 KD6-3.7 看过 2020-05-03 19:09:24

拍的是个啥啊,导演嗑药了吧……#偶然间二刷,看出来了一部分,但是导演也是声像/故事上大乱炖啊……

0 XL 看过 2021-01-09 22:00:58

看不懂

1 孤独为欢 看过 2020-06-16 16:48:12

不懂

2 乍暖 看过 2020-06-16 22:10:37

5/10。黑人问号。梦的探索包括了童年、父母、女人、性、自我,用宇宙、冰山、沙漠、草原串在一起。喜欢跳切的部分,做得十分自然。想起了《原钻》里的宇宙和《此房是我造》里的地狱,那两个太实,这个又太虚。

5 蜘蛛杀手 看过 2020-02-25 00:49:46

做梦型自传,视觉元素仿佛噩梦,整个过程太难受了

5 何阿嵐 看过 2020-02-24 06:44:50

豆瓣上那個故事簡介太有戲劇性,那多麼人物性格背景讓你閱讀,嘗試重新描述一下看到什麼,有一個很孤獨的男人在西伯里亞住在山洞內養了一批狗狗,閒時會在零下40幾度天氣與他們散步,走入另一個山洞會見到一群自稱魔女的肥大女人在自轉360度,主角吃了很多,重重複複吃了很多。他又會看到和一個女人做愛(根據豆瓣簡介的推測這可能是前妻),看到和自己很相似,自稱是他父親的幻像在自言自語,然後看到一尾魚在說話?等等,好像連狗都會開始說人話了,所有事都不正常地發生,分不清那個是真是假,就像豆瓣的演員表上竟然有Isabelle Huppert?算了,我開始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而且,相比在柏林地鐵內看到的瘋子們不算什麼,本想,打一星,還是,算了⋯

14 舌在足矣 看过 2020-02-24 23:35:44

刚开始以为是费拉拉的《灯塔》,看到最后才发现是他的《生命之树》

0 龍森电影 看过 2020-06-16 00:53:29

从头到尾都看不懂,哈哈,我敬你一杯 iPhone

3 欢乐分裂 看过 2020-06-25 20:35:15

费拉拉的索拉里斯

28 文森特九六 看过 2020-04-17 07:42:53

过往费拉拉虚构电影中从未有过的如此酷烈又贫瘠的精神荒原具象,告别城市人烟,一个脱离社会性的人作为野鬼而不解为何心存留恋的回溯之旅。每一个炼狱图景中因触碰记忆的分身而获得超脱前往下一个时空,却在一步步对社会性的拾捡中再次一件件被剥夺与丢弃,陷入更深的迷失。于是理性终于被击溃,追随遥感的星,放弃秩序生存的理性符号,途经万物悲凉,无限宇宙中的苦行僧,倒向一边,断然拥抱了虚无,好似费拉拉过去电影中受难的当代圣徒,不断抢夺和失去活着的温度。从降临到毁灭,终究是背离梳理与和解的孤独,如同这个废墟世界的尽头,如同不再为别人的观看而拍摄的费拉拉。片尾被食掉的鱼复活讲话,达福成为片头的分身,驿站残骸被无尽的虚空笼罩,或许即将开启又一轮漫长的生命循环,“西伯利亚”,这场苦涩的现代主义梦呓,渡劫了作者的流放之伤。

6 德卡的羊 看过 2020-06-16 14:42:38

坦白说,当然是看不懂。但对于费拉拉而言,电影未必需要什么“言语”,亦无需承担叙事职能。所见即所得,而一切所见又可组成新物质,不会是符码,仅仅是血缘、欲望,是梦、或回忆,是群星同我为伍,是太阳风暴和宇宙浩瀚,在雪原疾驰。一切影像自由放逐,汇聚成这后现代图景名为Siberia。启动黑胶唱机,颤动时刻来了!

12 克雷蒙 看过 2020-02-25 00:06:13

费拉拉似乎在强调一种对话,在苦寒,在沙漠,也在幽暗的密闭空间;和动物,和异族,也和或活着或死去的每个人;用爱抚,用血液,也用无法交流的语言。没有办法理解电影的文本,不代表不能和影像建立联系,费拉拉的电影和我形成了一种私人的互动关系,影像的刺激下,观影中的动态冥想体验被推到了极致,借助万物,达到了一种审视自己,和自己对话的状态,也许无序的文本更加放大了这种体验。

1 megaclaudiolis 看过 2020-06-17 21:51:51

.....这个台词真的

3 基瑞尔 看过 2020-09-10 15:58:58

一种疑似和《多哥》套拍的既视感,仿佛是同场景被拿来用了两次,却成就了全然不同的方向。整体仍然停于晦涩难解,但对于梦境的细心拆解—关于淫欲的臆想或者是随之抽离的沮丧以及伴生的阴影却还算明白。但这种“灵魂之旅”的表达实在太过分裂和琐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