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 واجب (2017)
导演: 安娜玛丽·雅西尔
编剧: 安娜玛丽·雅西尔
主演: 萨莱·巴克里 / 穆罕默德·巴克里 / Maria Zreik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巴勒斯坦 / 挪威 / 哥伦比亚 / 法国 / 德国 / 约旦 / 丹麦
语言: 阿拉伯语
上映日期: 2017-08(洛迦诺电影节)
片长: 96分钟
又名: 必修课程 / Wajib
IMDb: tt6695212
编剧: 安娜玛丽·雅西尔
主演: 萨莱·巴克里 / 穆罕默德·巴克里 / Maria Zreik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巴勒斯坦 / 挪威 / 哥伦比亚 / 法国 / 德国 / 约旦 / 丹麦
语言: 阿拉伯语
上映日期: 2017-08(洛迦诺电影节)
片长: 96分钟
又名: 必修课程 / Wajib
IMDb: tt6695212
责任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7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 金豹奖(提名)
- 安娜玛丽·雅西尔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责任的影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一个困扰了巴勒斯坦人至少五十多年且必将持续困扰的矛盾
标题解释:为什么是五十多年呢——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算,这时候PLO刚刚成立,巴勒斯坦人民族主义有了领导人阿拉法特,很快地泛阿拉伯主义"became a scam",一国政策/两国分治争执不休,加沙和西岸政权的矛盾,约旦、黎巴嫩难民问题暴露了,摇摆不定松散的巴勒斯坦政权让阿拉伯人...
(展开)

一部可以窥探巴基斯坦人生活的电影
《责任》没有什么故事情节,整个故事就在父子俩驾车去一家家亲戚家里送结婚请帖中完成。在车上父子就政治、人生谈论了很多,但这些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更喜欢看的是整部电影传递出的地道巴基斯坦文化。先说家里,每家每户家中的布置风格迥异,有的在家里养鸟,鸟可以随意的...
(展开)
> 更多影评 4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巴勒斯坦居然有人信封基督教 | 来自困死鬼 | 4 回应 | 2022-05-17 17:59:19 |
怎么这部电影突然之间热起来了 | 来自张清蕴 | 1 回应 | 2022-04-30 22:57:14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电影【口碑榜】2023-09-11 更新 (影志)
- 看完愣半天.生活.人生.人性篇 (陈哈)
- 2018奥斯卡外语片各国申报片单 (帕拉)
- 2017年BFI伦敦电影节 (陀螺凡达可)
- 第90届(2018)奥斯卡外语片各国选报名单 (肥啾FILM)
订阅责任的评论:
feed: rss 2.0
责任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07 条 )
2 有用 胤祥 看过 2018-12-15 03:45:39
#1st HIFF# 17洛迦诺+马尔德普拉塔,18鹿特丹错过了。片名应该直译成“责任”就对了。应该是本届海南节迄今看到最好的一部了。算是罗马尼亚新浪潮在巴勒斯坦的回声,典型一天一夜剧作,不用音乐,长镜头,靠聊天,冲突的核心问题在前史(还有秘密警察啊哈哈哈)。当然把民族大问题结构在一个父子公路片和一个数据库式的叙事结构里面,这种提喻修辞法式的剧作确实讲究(也蛮罗马尼亚新浪潮真传的……),也很注重环... #1st HIFF# 17洛迦诺+马尔德普拉塔,18鹿特丹错过了。片名应该直译成“责任”就对了。应该是本届海南节迄今看到最好的一部了。算是罗马尼亚新浪潮在巴勒斯坦的回声,典型一天一夜剧作,不用音乐,长镜头,靠聊天,冲突的核心问题在前史(还有秘密警察啊哈哈哈)。当然把民族大问题结构在一个父子公路片和一个数据库式的叙事结构里面,这种提喻修辞法式的剧作确实讲究(也蛮罗马尼亚新浪潮真传的……),也很注重环境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开展的作用。戾气十足的城市,过分紧密的熟人社会,以及高压下有人妥协有人出走——中国观众看得除了叹气也就是膝盖痛吧。若不是临近结尾那段父子路边大吵架实在有些太硬应该可以送个五星的。 (展开)
2 有用 杨浦小囡 看过 2018-09-18 09:34:46
首先,从选材上讲,邀请函的传递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在传递过程中可以让观众更好的看到在巴勒斯坦信奉着基督教的阿拉伯居民日常琐事,导演把每个片段剪辑的短小精悍,不乏看点,本片从父与子两个人不同观点出发,儿子想从巴勒斯坦日常生活的苦难中解脱出来,父亲这边则想使得“家庭'更加团结,父亲这边代表了传统的巴基斯坦人的理念,而儿子却代表着理想与未来,看似矛盾的观点却蕴藏着导演的良苦用心,希望观众能更好的审视两个... 首先,从选材上讲,邀请函的传递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在传递过程中可以让观众更好的看到在巴勒斯坦信奉着基督教的阿拉伯居民日常琐事,导演把每个片段剪辑的短小精悍,不乏看点,本片从父与子两个人不同观点出发,儿子想从巴勒斯坦日常生活的苦难中解脱出来,父亲这边则想使得“家庭'更加团结,父亲这边代表了传统的巴基斯坦人的理念,而儿子却代表着理想与未来,看似矛盾的观点却蕴藏着导演的良苦用心,希望观众能更好的审视两个论点之间理想与实践的差异性与对比性 (展开)
2 有用 索里提亚 看过 2018-12-18 11:14:23
#海南国际电影节# 匠气十足,对白太多,留不了什么印象。
6 有用 Lycidas 看过 2018-01-31 20:14:37
普通家庭发结婚请柬的一天,沿途随意散落的人事,一个个微小的生活光点,或喜或悲稍纵即逝的瞬间。政治与社会议题非常克制自然地穿插其间,父子大吵后结尾没有追求戏剧高潮而是聪明地反过来downplay两场喝酒戏,无比温柔,举重若轻,太喜欢了。
3 有用 seabisuit 看过 2018-12-12 23:58:50
当意识到最后那个仅有的长镜头是结尾时眼泪唰的就流了下来,散场走在北京的街头狠狠的像父子俩那样吸了一支烟,对这座城市也是家乡的复杂情感一下子全出来了,不管住不住这里都绝对是坚定的守护捍卫者也是责任,社会问题和戒烟巧妙的达成一致。女导演在短短的一天内设置了相当多的戏剧冲突依我看并不是弊端,能让观众迅速的了解到巴勒斯坦这个甚至还不是国家的地区现状和新闻联播里听到的那些名词在轻松烦闷细腻的言语中展开。政治... 当意识到最后那个仅有的长镜头是结尾时眼泪唰的就流了下来,散场走在北京的街头狠狠的像父子俩那样吸了一支烟,对这座城市也是家乡的复杂情感一下子全出来了,不管住不住这里都绝对是坚定的守护捍卫者也是责任,社会问题和戒烟巧妙的达成一致。女导演在短短的一天内设置了相当多的戏剧冲突依我看并不是弊端,能让观众迅速的了解到巴勒斯坦这个甚至还不是国家的地区现状和新闻联播里听到的那些名词在轻松烦闷细腻的言语中展开。政治宗教历史战争难民和前途暗淡,反抗组织国民特征与以色列的形势和态度。但是海归的哥哥和被妻抛弃的父亲帮妹妹或女儿送婚礼请柬的路途中暴露的和上一辈的代沟以及价值观诸多不和谐的个人问题与世界大同的我们又是那么的相同,所以非常的能够感同身受。十个月前两位长得很像的友邻打五星后标记想看,今天在北电标放看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