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影评 (29)

蒋能杰 2014-11-06 10:12:14

纪录片《初三》记录者阐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纪录片《初三》是我继《路》《村小的孩子》推出的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第三部作品,也是我家乡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纪录片《初三》更主要的是想用镜头探讨教育,再就是想用镜头关注和了解从小在缺爱和教育下的留守儿童,当他们不步入青春叛逆期的变化。本想拍摄学校的普通班...  (展开)
铜铃 2016-07-31 00:06:03

一部很真实但是焦点模糊的独立纪录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原本不对这部电影抱多大的期望,因为我对初三的记忆除了熬夜和做不完的试卷就再没有其它。电影刚开始的新学期开始、集体做广播操、课余小活动也只是泛泛交代,乏善可陈。但是当镜头拉近到与其中几个孩子的谈话之后,我就开始和他们一起上初三了。 许多人从这个电影里看出了教...  (展开)
遇见我 2015-05-17 21:47:07

论爱的重要性和自身自制力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张白纸,至于这幅画是五彩斑斓还是黯淡无光,大部分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后天修养。正像鲁迅所说有些人活着却像死了,有些人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要作为后者,在他一生之中,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而作为背负着留守儿童的他们,父母的爱...  (展开)
北歌 2022-04-11 09:33:01

“下头来的学生”

我记得,初中和高中的校园里,都有一批“下头来的学生”。 口语里“下头来的学生”,是指一批籍贯在乡下但寄宿在县城的中学生,我并不知道他们在全校学生中占多少比例,也不知道他们的男女比例,说实话,我对他们知之甚少。就生源地而言,“下头来的”口语上替代了“乡里来的”...  (展开)
日月参商 2015-06-23 16:38:37

“初一”眼中的《 初三》

真实地生活和写作 ———蒋能杰导演从纪录片《初三》谈作文素材 初一8班唐慕白 伴着一丝兴奋,还有些许忐忑,我来到了铁一...  (展开)
从前 2024-04-18 08:23:47

所有人公开都说中国教育没问题,却在私下里都骂娘

21世纪了,中国课堂的授课内容不少还是200年前西方人开发出来的知识,许多内容根本就无法应用于目前的现实中,导致不伦不类,其实夜深人静的时候,但凡是个清醒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可碍于中国人历来公开表达观点的时候都有一个自我审查的中宣部,说的永远都是灌水...  (展开)
吟游 2020-04-07 16:33:51

青春 年少

People are become,keep a promise,but hold a single fickle heart.—— 人是会变的,守住一个不变的承诺,却守不住一颗善变的心。 经历某事,路遇某人,你既在选择,也在被选择。我们渴望主动,努力选择那些充盈生命的东西。然而造化弄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动地承受。要...  (展开)
猫上尉 2016-08-02 22:50:20

观感

前两天在广州龙洞青年空间看了放映,在此写下感想:对我来说,初三记录的现实一点也不陌生,它就是中国多数农村的教育现状,而且这一现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持续。这是一部明显的题材胜于技巧的纪录片,拍摄相对粗糙,以时间为线索,展现初三学生这一群相,初看觉得混乱,但...  (展开)
C.at 2024-02-04 14:34:59

迟来的自我觉醒

在看的过程中也在试图回想我的初三,同样也是重点班,但只是普通中学的重点班,相比起影片中的孩子,我还幸运一点,尚且不是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也会更好一点,但是在看的过程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破旧昏暗的宿舍,“猪食”一样的饭菜,老师蹩脚的方言普通话,低俗吵闹的...  (展开)
卧龙先生 2015-05-21 22:53:36

纪录片《高三》有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记得上次看完《常春庵》,感受颇深,与导演在微信上交流了很久,对蒋导的创作风格非常佩服,尤其是利用色彩、画面、人物关系和语言来推动整个电影的结构和发展,其中也包含了很多隐喻的电影语言。刚看完了蒋导的新片——《初三》,其实我这是第二次观看这部影片,记得上...  (展开)
秋痕踏拓 2022-09-12 16:42:26

求学动机与目标间的悖论

20220912蒋导公益影像作品展上海站。 确实正如蒋导在放映后分享的,对这部影片的资源和时间投入没有那么充分,所以出现了人物不够聚焦、素材不够深入、画面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但它确实是一段难得的对乡村教育情况的真实呈现,填补了我们想象的空白。 让我感触最大的一点可能...  (展开)
阿波罗的大菠萝 2021-08-26 16:38:16

初三

青年影人蒋能杰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记录了一所乡村初中里初三学生从初三备考阶段到考试阶段再到考后阶段的整个过程。 影片在素材选择上比较突出。影片并没有注重于学生老师们上课的状态,许多课上的内容都只是一笔带过,更多的是展现学生老师课下生活的琐事。如老师们和学生们...  (展开)
伊森 2021-02-04 00:57:25

当初的少年

昨晚看了一个纪录片叫三和人才市场,今天就很想找个关于农村题材的电影看看,正巧就发现了这么一部纪录片,或许是同样的农村初中上过学,所以我找来了这部电影。 我2007年初三毕业,这个片子有一瞬间把我带回了我那个年代:留守儿童、农村初中,这都是我所经历过的。我记得我上...  (展开)
请叫我北京三知 2020-08-07 19:03:29

看见

相比高中,初中是更早的分水岭。 作为一个1997初中毕业的乡村孩子,顺利升学,其实那时候就与乡村脱节了,并不清楚一起长大的大家都遭遇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被自己看不见的,重新被看见。真实的呈现,在这一点上,影片做到了,这是影片最大的贡献,但影...  (展开)
炸酱面 2018-05-30 11:30:11

初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初三》这部影片,记录的是湖南省新宁县一所初中的初三学生生活,看完之后让我不自觉地把它与蒋导之后的一部作品《加一》相比,因为《加一》也是记录留守儿童加一的生活,因为同样是记录一群人或一个人每天的样子,每天都一样,这是我觉得相似的地方。而我觉得《加一》做得更...  (展开)
2017-02-18 12:11:33

初三

影片说的是初三,我们都有过的初三,虽有不同,但记忆被影片掀起时感触还是很多。记录看似粗枝大叶,但贵在真实,一个多小时的影片全程跟拍了山村初三的点点滴滴。说是记录初三,更是对农村留守问题的反馈,为了读书而死读书,可以心智的成长谁来抚慰…最后连老师都道出了读书...  (展开)
戴美云 2017-02-12 22:18:10

感同身受地回忆了一把

这部纪录片,镜头很粗糙,但是内容很深。其实,初三相比高三而言,初三更像是学生时代“兵分两路”的岔路口。一路,读高中大学;一路,出去打工。我们初中那会儿有三个班,初一的时候,我们班有70多个,男生一个宿舍挤了21个人(12个铺位),好多都是两个人共用一个铺位,但是...  (展开)
乌衣巷 2015-05-17 14:00:03

《初三》之观后感

对于初三的我,已没有太多的印象了。正值青春期的我,也少不了那份该有的叛逆和迷茫。看完蒋导的《初三》,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让我再一次回到了初三,从正面看到了教育。 《初三》拍摄的是湖南省一所普通中学,跟拍的172班是个重点班 。孩子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考上...  (展开)
马丹儿 2015-05-25 09:57:02

从初三来谈谈我们的教育

这是第二次组织蒋导的影片放映,这次放映没有强行要求整个学院的同学都来,在场的除了社团的同学,还有不少看到海报从外院自发到来的同学,其中不乏来自邵阳的同学。蒋导的片子一向草根、真实,放映完毕之后,看到不少同学在感慨自己的初三时光。初三对很多的同学来说,是人生...  (展开)
孤芳伊水 2015-05-14 14:28:20

不一样的初三

人们都说,没伞的孩子只能奔跑。在观看这次公益电影《初三》之前,我想留守儿童就应该是这样一群孩子。 当灯光亮起,影片结束,我满眼热泪,但让我想哭的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热血的奋斗而感动了我,而是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他们,现在还有什么是比真实更可贵的事么?没有。 他们...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9条)

订阅初三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