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2014)
初三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纪录片《初三》记录者阐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纪录片《初三》是我继《路》《村小的孩子》推出的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第三部作品,也是我家乡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纪录片《初三》更主要的是想用镜头探讨教育,再就是想用镜头关注和了解从小在缺爱和教育下的留守儿童,当他们不步入青春叛逆期的变化。本想拍摄学校的普通班... (展开)
一部很真实但是焦点模糊的独立纪录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原本不对这部电影抱多大的期望,因为我对初三的记忆除了熬夜和做不完的试卷就再没有其它。电影刚开始的新学期开始、集体做广播操、课余小活动也只是泛泛交代,乏善可陈。但是当镜头拉近到与其中几个孩子的谈话之后,我就开始和他们一起上初三了。 许多人从这个电影里看出了教... (展开)
论爱的重要性和自身自制力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张白纸,至于这幅画是五彩斑斓还是黯淡无光,大部分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后天修养。正像鲁迅所说有些人活着却像死了,有些人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要作为后者,在他一生之中,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而作为背负着留守儿童的他们,父母的爱...
(展开)

求学动机与目标间的悖论
20220912蒋导公益影像作品展上海站。 确实正如蒋导在放映后分享的,对这部影片的资源和时间投入没有那么充分,所以出现了人物不够聚焦、素材不够深入、画面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但它确实是一段难得的对乡村教育情况的真实呈现,填补了我们想象的空白。 让我感触最大的一点可能...
(展开)
> 更多影评 27篇
关于《初三》的问题 · · · · · · ( 全部2个 )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 哔哩哔哩 VIP免费观看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所看过的小众电影(中国) (Clyde)
- 华人纪录片@留痕待整 (费新平)
- 中国独立纪录片(已分享) (naknang)
- 记录中国 (心有灵析)
- 2014年的电影,这些我看了 (Clyde)
订阅初三的评论:
feed: rss 2.0
初三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03 条 )
14 有用 大象 看过 2014-12-06 00:27:28
《初三》中所展现的孩子们的学习其实与在城市长大的我并无太大区别,几乎所有老师的授课都破坏了所教内容本身的美感,语文尤甚。在看此片之前,我也在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在跟一个留守儿童通信,这部纪录片给我的意料之外的信息是一些留守儿童竟然对父母没有半点感觉,甚至有认不出的情况出现。
7 有用 空山 看过 2019-01-11 01:10:53
前半段许多日子都在重复:早起,跑操,讲话,课间操,午休,晚上就寝,早起,跑操……这乏味的重复里,夹杂一种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似的心酸无奈。教室桌椅十分破旧,宿舍操场也仅比我当年的情况略好一点点。面对手机游戏网络,老师们仍如临大敌。这些00后,会下黄片打游戏上通宵看网文……我们当时最多不过在宿舍聊电视剧,比如康熙王朝。中间有针对几个学生的个案跟拍,展示出每个家庭各不相同的不幸,做的不错。这个... 前半段许多日子都在重复:早起,跑操,讲话,课间操,午休,晚上就寝,早起,跑操……这乏味的重复里,夹杂一种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似的心酸无奈。教室桌椅十分破旧,宿舍操场也仅比我当年的情况略好一点点。面对手机游戏网络,老师们仍如临大敌。这些00后,会下黄片打游戏上通宵看网文……我们当时最多不过在宿舍聊电视剧,比如康熙王朝。中间有针对几个学生的个案跟拍,展示出每个家庭各不相同的不幸,做的不错。这个班主任其实不错,对学生还算用心。最震撼我的片段,是会考前三天,普通班的同学们,在教室里唱歌喝酒,相比172班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外表上刻意扮时尚,还要在众人和镜头前表现扮酷,跟我当年所见的许多普通班学生完全一致。大抵算佳作,比周浩的《高三》并不逊色太多。其实我好希望导演追踪那些普通同学的去向和后续。 (展开)
6 有用 判官 看过 2018-11-11 17:58:13
比起已经经过一轮筛选的“高三”学子而言“初三”很显然更痛感一些,许多人的人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分化。未满18便进城打工的大有人在。和“村小的孩子”并列蒋能杰唯二两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4 有用 阿孝咕 看过 2018-08-30 01:05:10
野蛮成长的新一代留守儿童,生活娱乐丰富了很多,诱惑也很多。朝夕相处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缺席的父母。中考结束以后的告别会,男生们站到桌子上看女生唱歌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死亡诗社。不过,他们不止是向老师告别,也是向同学们告别,向三年的初中生活告别。
11 有用 番可爷 看过 2014-11-29 11:51:40
昨晚看了首映。三部曲最后一出,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