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 短评

热门 最新

3 沈念 看过 2023-03-12 22:16:54 上海

那一段快速的失控,镜头在上仰,心在俯冲。

16 TWY 看过 2018-04-22 12:20:38

雷诺阿说镜头看向外界即代表了希望,但一个真正孤独的人,是无法给任何同类带来慰藉的,什么也不会发生,我们观者坐在同样封闭的房间里,无法接触到电影,连海洋也是又一堵墙,藏在镜头后的香特尔又一次说起自杀,又令人唏嘘。

11 一个文盲兔狲 看过 2018-01-15 11:27:30

所有阿克曼电影的母题是“God I hate the room where I got trapped so fucking much”. 他人的日常生活在百叶窗外,会更好么?她也不知道。一架接一架飞机飞过没影点。

8 欢乐分裂 看过 2023-03-12 18:06:02 上海

其实要看到后半段才渐渐明白为何视角一直会躲匿于窗帘背后——这个房间是她的盔甲,也是她的牢笼,奥兹母亲的前例仿佛是应证了一道咒语或者是一剂预言,她无法挪动脚步去阳台远眺爆炸的发生地,自戕的念头如何渐渐成型凝固成实体状,真是好痛心啊;重复“我出生在布鲁塞尔”,然而她回到了特拉维夫,父辈的迁徙和现今的回归,是无法绕开的乡愁情绪,也是无法说服的槛——就像她最后终于来到室外,凝视着已然平静的海面。从室内望出去的框架构图中,左侧是邻居,右侧是自己,也是一种分屏,也是两个世界/空间的联结和对立。

3 unundercooled 看过 2012-11-05 01:26:5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qJVhUrpx4c

0 晚不安 看过 2023-08-06 22:45:08 北京

日记体自我隔离影像。摄影机隐匿在公寓里,恍惚地拍摄窗外的景物和人,却没有力气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进来。很长时间之后,阿克曼沙哑的旁白响起,亲人离世的打击、身份认同的危机乃至当地不和平的环境,都让她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处于双重脆弱的境地。这时候才能理解影像的羸弱和无意义,偶尔出现的大海和沙滩好像也是悲伤的。每一次阿克曼的自我诉说都能让我感受到真诚。

5 angry baby🌈 看过 2023-03-12 18:58:37 上海

看完下午的两部就有些开始感受到Akerman多少压抑了她身上的lesbian倾向,这是她始终避而不谈、并为电影和世俗而牺牲的部分。那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她明明是lesbian的身份,却不断地拍那些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可她本人明明并不属于那个世界),在这部电影里,我发现她和母亲、还有那个大提琴艺术家索尼娅的关系那么紧密相连,这些不可能是毫无来由的。她一直说自己是没有归属感的,尽管她也不肯承认这是她的犹太身份导致的,她只是一遍遍地回望过往,想象自己和家人如果留在以色列,也许会有另一种生活,她对不同的语言也无法真正做出选择,据她所说,不能写作让她转向了电影,但对她难以用文字把自己书写出来的状态,并且转向更晦涩的阅读文本,我很有共鸣。

2 吴邪 看过 2023-03-09 14:37:36 上海

It’s hard to get out of your prison, but you could. 靠近结尾的加速是因为巨响太令人恐慌了吗?

1 瑞波恩 看过 2023-08-06 17:18:46 北京

#资料馆留影.阿克曼专辑#很温柔,其实也是乡愁。时空缚住灵魂的形象,薄暮海风唤醒困顿中的旅人。dv随手纪录旅馆(夹杂意识流的内心独白,几个镜头想起了阿巴斯),晚年的阿克曼无限哀伤(言语中神似当年濒临崩溃的伍尔夫),窗外阳光灿烂,她却困在自己的回忆与躯壳里,一个没有归属感的孤独灵魂,离开比利时在以色列寻找家的方向……话说阿克曼真的是对“日记体”情有独钟呢!

1 zzcrww 看过 2023-12-25 20:58:46 陕西

她在打扫,她在睡觉,她在购物,她在看电视,她在练习希伯来语,她在望着窗外看着邻居想着心事。完全到了可以分析的空镜头画面,透过每一个框架去发掘想象的力量。几个空镜过后,画外音成为叙事的主体部分,那么清晰,那么有力。但开篇不免会觉得是支离破碎的间刻絮语,碎碎念某个时刻的忧郁疲惫(害怕麻烦,担心来电)。海边,窗外,是真的去了海边嘛?但开始讲述起故事的开端起因后,立马就爱上了那些声音与画面。原来每天的日常就是在屋里看着窗外玩闹的孩子们,一幕幕窗外景也随之而具体化,时间对应了上,一切不再漫长,转眼即逝。来到这里后,有了年岁后,带着那些记忆,逐渐养成了看窗外的习惯,内心也不再觉得无趣。飞机划过,心思混乱,某一瞬间,又恢复了往日平静。

0 假迷影真胖叔 看过 2023-08-07 14:52:19 北京

3.0。资料馆1厅。1.阿克曼“流亡地图学”四部曲之一,寓居以色列的公寓,几乎是透过窗纱拍窗外,对应自己的社恐,配的是毫无关联的独白。2.关照巴以冲突,又重述自己以色列犹太人的身份。

0 Muyan 看过 2018-02-13 17:17:35

Séance présentée par Claire Atherton

3 甘草披萨 看过 2023-03-12 19:07:13 上海

#阿克曼回顾展#@艺海,犹如阿克曼书写的属于她自己的《爱与黑暗的故事》,以色列的“约拿先知的街”公寓里的,更为接近创作者心灵的絮语,身为犹太人的身份与身为一个创作者的身份交叠,形成了更为痛苦和残酷的精神焦灼,究竟该怎么生活,始终的“漂浮”动荡感,“黄星” 是永远摘不掉的,永远烙印在心底,摄影机注视着的对面灯火人家,短暂切换的夜景,近乎划破和平天空的战争硝烟侧写,是的,在各种意义上,去买点食物,坐公车,去看电影,各种日常行为,确实是一种英勇

1 神仙鱼 看过 2023-08-06 17:39:38 北京

“逞能,我最多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我能更理智地想事情了,但悲伤随之而来。” “他说你终能走出自己的牢笼,我没敢问要怎么做。” 坦诚得让人心疼。在提到“自杀”时,我就已经被捕获,思绪也飞向了生活、妈妈和十几年来从未放弃的自杀念头。 镜头里的大海仿佛要吞噬一切;结尾敞开了窗帘,阳光明媚。但面朝大海没有春暖花开,阿克曼终究成了“流放者”,而眼见着它开始发生令人无比难过。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051275/interest/3718971266

1 Ashcans 看过 2022-03-02 19:52:28

因为下载不了我不属于任何地方于是点开那里

3 豆悠油友柚 看过 2023-03-12 19:46:52 上海

先confess:没忍住睡过去2次,从后面看前面观众大片大片歪头靠在靠椅上 一开始认真想揣摩画面的用意,楼栋的关系,邻居的身份,内容点不多,慢慢随着日常的场景松弛下来。 关于自杀。关于身份认同和抑郁生活的独白。关于对日常生活的懈怠逃避和耐心呆在生活节奏里的治愈作用。放任自己沉没在生活里,在工作时才有意识地浮出水面。 一直放下的窗幔终于在最后一幕打开了,邻居画面从未有过的清晰。

1 船续前行 看过 2023-03-12 17:45:43 上海

好喜欢,固定机位的碎碎念,日常再次勾起乡愁的回忆。观察窗外的人,有时能在两扇中间,有时只能隔着窗帘。犹太人在以色列,不去比利时会不会能过得更好呢。结尾移动摄影机到天空再次惊艳到,窗帘也跟心帘一样被拉开。#阿克曼回顾展艺海剧院

1 Gymnopedie 看过 2023-03-12 18:52:12 上海

阿克曼又一次穴居的尝试,这一次她选择完全从镜头前隐身,而让观看者自己成为窗前的人,成为等待行动的人,成为面对着无可挽回的真实时间的人。她的讲述创造了一个假想中的“另一个我”,自小生活在一条与家庭的历史息息相关的街道上,仿佛这样我们就不会失落、不会困惑、不会遗忘。

1 十一伏特 看过 2023-08-06 22:16:37 北京

阿克曼可能是被自己的身份标签禁锢,这次直接前往以色列暂住。二十五岁拍出毕生最伟大作品,三十五岁为筹款拍歌舞片绞尽脑汁,四十五岁已显灵感枯竭,五十五岁时只剩下望着窗外发呆,写一些日记随笔,用DV设备拍一些简陋的画面拼凑成90分钟。不理解她为何要用带很重口音的英语做旁白,查了下制片方依旧还是法国和比利时啊。 想到同样是波兰裔犹太人,波兰斯基在每个时代都能创作出经典之作,经历磨难远多于阿克曼。波兰斯基就能不局限于自己的身份,探索多种多样的题材。阿克曼的回顾展建议只放她在七十年代拍的那几部,就像戈达尔回顾展只放他六十年代中前期,给观众留下印象会更好。

0 龙舌兰穿堂风 看过 2023-12-30 20:07:09 广东

9.1。阿克曼自有她的狡黠,把摄影机架在窗边,同时录下自己的声音,一部电影就逐渐成型了。在我观看的过程中,阳台外的垃圾车在作业,我戴着耳机,隔绝了我所在空间的声音,但仍能听到垃圾车的隆隆声。这似乎同样在阿克曼的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上演,她总能把我们的日常变成艺术,又能摆脱艺术理论的束缚。她可能失神地看着窗外,听着海浪声和孩童玩耍的声音,而我没在看窗外,我只是一边入神又一边失神地关注着我以外的世界——窗外的垃圾车和屏幕那头的特拉维夫。我和她无法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部分自我都在那扇窗那里。

> 去 那里 的页面

那里 Là-bas

导演: 香特尔·阿克曼

类型: 纪录片

地区: 比利时, 法国

片长: 79分钟

上映: 2006-10-25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