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末一个布鲁塞尔少女的肖像 短评

热门 最新

7 丁一 看过 2021-01-27 16:49:56

新浪潮的男女,边走边聊天,走在大街上,走在人群里,走进唱片屋,走进小书店,走进古建筑巨大阴影里,他们抽烟、吃面、偎依跳舞,他们争辩、亲吻、上床做爱。他们的爱在日落黄昏时的绿光里。 新浪潮的姐妹,面对面聊天,她们争辩、分手、再见,她们亲吻、抽烟、跳舞,她们不做爱,她们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的蓝色时光里

3 TWY 看过 2018-09-06 10:49:18

有一个侯麦式的结构,但骨子里依旧很阿克曼,少男少女间长段的对话非常精彩,结尾舞蹈后的沉默、科恩的“Suzanne”和第二日早晨远景中看不清的哭泣(VHSrip的锅,看了别人的评论突然想到了卓别林的《马戏团》最后一镜)情感力惊人,再次影射了抑郁和自杀,以及为何在笑容背后,往往会隐藏着悲伤。

2 熊仔俠 看过 2014-04-08 22:38:31

萍水相逢短相見,阿兵哥的真實癡情似乎讓妳高腰間條女虛不受補。再面對裙襬飄飄的閨蜜都不曉得自知之明抑或自卑之明了。不過,隔著一層紗的男女關係最是微妙與神離。故事設定在1960年代末?感覺時代還原感較差。

1 十一伏特 看过 2023-08-12 10:56:41 北京

少年少女版的“爱在黎明破晓前”,大段大段的聊天,场景切换对话连续。时间设定在68年4月,半自传性质小故事,限于预算可能没太注重年代感的布景。

1 昨天 看过 2023-07-16 09:17:43 美国

一个逃兵,一个逃学,无法忍受各自环境里的循规蹈矩,想要做自己,因而逃,逃到电影院里,逃到大街上,等待着什么的发生。看到大街上的下班人流,每个人都是同样的表情,晚上吃猪排,土豆和花椰菜;一旁喝啤酒不上班的闲人,可能连花椰菜也吃不上。是和时代洪流一同沉浮,还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等待,踟蹰。似乎无论逃到何处,做什么样的选择,都会受到诸多限制,一种挥之不去又难以言喻的痛苦便由此而生了。

3 DeckardYang 看过 2023-06-11 01:23:52 四川

【5】最完美的那类叙事电影,并不呈现具体的故事,只是在城市散步的过程中,让一切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事件同个人的情绪、观点一同被处理为跳跃性的章节,供由聆听。横向对比系列另外几作,尽管阿克曼的创作缺少一些颤动时刻,但女孩同男孩的相遇本就如奇迹一般,但偏偏又无处不在,成为每个人的肖像。

0 假迷影真胖叔 看过 2023-08-16 10:26:16 北京

5.0。1.非常新浪潮,扛着摄影机上大街,一路行走,一路对话。2.布鲁塞尔的高中女生在五月风暴前的迷惘与困惑,对白里不时出现的萨特、克尔恺郭尔,回扣到存在主义。再也不去学校,写请假条的戏谑,对父亲权威、原生家庭的反感,几乎随时随地接吻,属于1968年迷惘的一代。

3 water 看过 2018-05-17 00:04:49

“有人喜欢我,那把我最要好的美女朋友介绍给他。”这青春期女生心思,似乎正好印证了女主费劲引述的 Kierkegaard

1 晃豆豆 看过 2013-07-04 08:10:50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1 小艺 看过 2013-05-18 10:26:59

女主好难看

0 Sabrina 看过 2023-06-24 17:11:10 辽宁

2023.6.13

0 某生者 看过 2024-03-29 13:42:41 湖北

9.5 "状态"

0 Pincent 看过 2023-03-27 14:41:39 湖北

78/100

0 糖罐子. 看过 2023-11-22 12:46:00 广东

重看。

1 峰峰峰峰 看过 2016-11-16 19:59:50

青春留不住,人无再少年

1 缺德梅 看过 2023-06-17 23:40:38 江苏

前面的对话很没意思,或者两个角色本身没什么意思,以至于城市漫游也泛不起涟漪,后三分之一竟有种急速叙事的感觉, Cohen的歌和超长的落寞特写。

1 林中的沙发 看过 2024-02-17 20:37:40 安徽

5-,很亲近,阿克曼的对话从不让人厌烦,她试图让所有的年轻人一起来聆听这位布鲁塞尔少女——说话的方式、接吻时的心理活动、一个秘密。这不仅是诚实的魔法,更是慢慢靠近,从人群到个体再到面部。嘈杂的环境让个体与周围有点格格不入,所以角色通过逃离和交谈做出一点微小的抵抗。表达,跳舞,并肩行走,在接吻时创造一个小的世界。

3 TouMing柜子 看过 2023-12-18 00:37:33 吉林

车站人潮中摄影机自远处靠近,我们拥吻。

0 雕刻时光 看过 2023-09-26 23:50:25 北京

阿克曼这次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狠狠的致敬了自己所神往的法国新浪潮,摄影机始终跟拍穿梭漫游于大街上各个地点的少男少女,不停地对话,不停地放纵,不停地寻找自己,不停地对抗虚无。同时也是阿克曼对青春时的自己、拍电影初出茅庐时自己、那个未来无限可能却又充满迷茫的1960年代末布鲁塞尔少女的一次加了岁月滤镜的回眸。

0 Muyan 看过 2013-07-03 06:13:37

20170226 Pierre Chevalier重看 加分(pas mal) Tu as raison,tu as raison,tu es plus sensible que moi,qui se prétend d'être sen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