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娜·迪尔曼 短评

热门 最新

334 朱马查 看过 2016-06-18 15:53:12

生活是写实的,杀人是写意的。静止与生活的暗流。没有什么“女人的生活”,而就是生活,如果说本片是女权的,也就是因为它把一个女人生活中的三天当成了生活本身吧。希望有一座电影院全天不歇止放让娜·迪尔曼,每个在日常琐碎里打转的人走进去,一眼就看到了意义。

1015 盲忙 看过 2016-03-28 22:38:08

看了三小时你就受不了了?那她是怎么忍受几十年的呀。

220 🌞娘卷卷🌙 看过 2015-02-23 18:07:50

十颗星。令我窒息想想都要哭出来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又燃起无限斗志。天才的、深刻的、革命的。一定要耐着性子看完。

703 冰山的阴影 看过 2019-08-14 01:02:15

我们凝视三个半小时的主妇生活如坐针毡,却对自己庸庸碌碌的人生无动于衷。电影不应该只有荡气回肠。

194 汪金卫 看过 2017-07-01 18:08:41

【上海电影节展映】上影节收尾。长达3.5小时,一位单身妈妈,家庭主妇,兼职妓女的3天日常生活。对白少到几乎可忽略。足足190分钟的枯燥琐碎、反复压抑与隐忍,方汇聚成一瞬间的爆发。中间小睡片刻,其余看得认真。若非在影院真难一口气看完。想到做了20年家庭主妇的我妈及无数如此一生的妇女

159 Comel 看过 2014-12-18 00:04:21

安迪沃霍尔附体,太考验耐性了;表达空虚无聊的最佳方式,就是直接展现;三个小时无聊的不仅仅是观众,还有主角,但正是这一行为艺术,让片尾的行为变得情有可原。

95 那个巫婆 看过 2010-03-10 02:29:00

我想为它建个小组叫做“我快进了”

192 丁一 看过 2009-12-28 20:02:21

等待晚上迎接白天,白天打扫晚上睡觉,日常生活没有烦恼,做菜吃饭购物接客诸如此类,看完一场电影,没见过谁的微笑,直到最后一个镜头,一起坐着发呆。要不是那个晚上,心血来潮宰客一刀…做菜吃饭购物接客诸如此类,妈妈和妓女,千秋万岁

107 欢乐分裂 看过 2016-03-26 20:40:21

#重看#被时间定义和重塑,并非为了固定长镜头的形式,而是浸身于漫长时间静河里,才能体会到呼吸被夺走的窒息,只有时间长度才能刻画伤痕。 在每扇门的开合中进出,每个房间的状态是被保持独立的、暗闭的,房子如黑暗的心脏,而心房和心室则各谋其政,如屋中缺乏交流的人,各自在茧房中默默喘息;灯的明灭如光阴流逝的具象,开和关,亮与灭,在单一空间内制造的节奏。 仪式般的程序搭配固定镜头,在静默凝视中感受血肉之躯被吞没的潜在危险,而在重复流程中流露的差异细节,是窥探到奔赴结局的解码器——日常秩序的失控。 “头发乱了”“纽扣开了”,儿子对母亲隐形的道德约束和规范,“不想让爸爸刺入你身体”呼应一刺解千愁。 占据空间的是不休的足音、电梯的运行、窗外涌进的车流声,无限平静的生活表象之下,奔腾着阴郁的烦躁和冰冷的钝痛。

162 了花 看过 2012-01-16 22:32:33

坚持住是看这片唯一忠告

31 喻鸣 看过 2023-07-29 22:24:34 北京

泡电影资料馆十年,头一次见人当众打架。今晚放的是新晋影史第一的《让娜·迪尔曼》,女主忍受着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常,在结尾蓦地将客人嘎了。三个半小时毫无戏剧冲突的影像很考验耐性,许是过程太煎熬了,散场时俩男士戾气爆棚,因为点踢凳子的小事就大打出手,在戏外形成完美闭环。

155 米粒 看过 2015-11-16 22:54:27

焦虑与崩溃在看似琐碎无休止循环的家务劳动中逐渐累积,波澜蕴含在最微小的动作细节里。看完第一个念头是给妈妈打个电话,她这么多年真的太辛苦了。当然这部电影远远不止这些,它说的是我们知道却不屑提起的每一个普通人。被深深地震到了。当年的阿克曼才25岁,天才啊

95 黄小米 看过 2016-04-03 03:05:44

阿克曼说并没想要拍一部女权电影,里面的女性完全可以是个男的。可是我最喜欢看人做家务了。哦维也纳牛排。里面的厨具都想来一套。三小时完全不觉得长。可能因为人美做什么事都好看。

94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7-11 10:34:41

生活流、极简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完美交融。固定长镜头贯穿始终,且绝大多数时候摄影机垂直于主人公并保持中远景的距离,零画外配乐,自然声与自然光效果。很容易想到贝拉·塔尔(尤其是削土豆与做饭场景)和蔡明亮。但这些看似沉闷乏味的极简生活流式“慢电影”却几乎从不会让我丧失观看乐趣,究其原因,除了一种对窥视快感的隐秘满足外,所谓的“生活流”与“极简”实而并非真正的日常,背后也经过了复杂精细的运作筹备,因此是萃取与凝缩了的现实,每一细节都大可思索。这也是生活流和极简的悖论。本片的运作包括经过速率调整的日常动作、三天里看似重复的惯常行为中的差异与变化对比,最明显的是前两晚儿子睡前与母亲的对话(追求爱与性合一&男性的剑刺+俄狄浦斯情结),以及最后的剪刀(女性掌控男性的象征),如何评价这些突然的戏剧化?(9.5/10)

83 TDK 看过 2018-09-02 01:01:58

我觉得,楚门的世界里那个直播收视率应该不高……

83 惧色 看过 2010-06-16 23:14:19

蒙太奇让电影成为艺术之时也禁锢了其开放性,电影力求完全表现真实的话又只能变回冰冷的胶片,那应该怎样表现真实?《放大》中对影像提出了质疑“看到的未必真实”《让娜》又提出一个问题,固定长镜头到了一定程度后,以致于人眼对画面产生了凝视,这能不能突破电影的限制,以这种代入感来感受真实

27 Morning 看过 2021-07-25 20:16:10

大学毕业论文的时候为了梳理清楚自己的观点,我还试图用这部电影举例,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会幻想,有没有一座城市的广场会日夜不停的放这部电影呢,这就是女性的存在。这部电影是香特尔阿克曼导演的前期集大成之作,将自己喜欢拍的事物和自己主张的表达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容器盛放,因此十分自然。我很喜欢电影里吃饭的场景,因为它很少被打断,是真实的,比起劳作场景更为难得,现在我们的吃饭场景常常是导演要玩花活的舞台了。

87 晚不安 看过 2019-02-08 16:23:48

一部真女权主义电影。电影的力量在于凝视,在于突破常规地表现常规,而非常规地表现传奇。几乎全是内景,固定的机位和景别。把三天拍成三个小时,不厌其烦地展示一种迎来送往但本质凝固的家庭生活。那么直接、沉稳地拍摄被家务缠身的女人,在大量重复和冗长里蕴藏惊心动魄。强迫观众长时间观看以达成感同身受,乃至和银幕里的主妇进行微弱的心灵的交流。如果观众强忍住快进的心,会明白导演不做剪辑的用意。 大多数电影把绝望说出来,而《让娜·迪尔曼》是把它拍出来。看似平静的绝望,最终还是演变成中产阶级的崩溃——你永远无法习惯,无法在孤独中放逐自我。如何在虚无的生活中打捞意义?最后十分钟彻底撕破了表面的和平。难以想象年轻的香特尔·阿克曼是如何拥有这种对生活的洞察力。如果在刚开始的时候就看穿了人生,那接下去的人生要怎么度过呢?

15 黑特-007 看过 2023-07-29 22:00:05 北京

银幕上杀人,银幕下打架(因为不文明观影散场打起来了)。资料馆这两天阿克曼展小插曲不要太多= =

15 焚紙樓 看过 2019-05-17 05:24:51

「所謂的清醒與否,也僅是一種錯覺。當個體認知的資訊系統夠多,彼此衝突,不斷提出新的問題而且彼此毫不相干,超過他的心智(先不管是不是喝了太多酒)所能處理的時候,他將會在他自身構築的理論之海中,溺水。」(李奕樵〈另一個男人的夢境重建工程〉)

> 去 让娜·迪尔曼 的页面

让娜·迪尔曼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导演: 香特尔·阿克曼

主演: 德菲因·塞里格 / 亨利.斯多克 / 雅克·多尼奥-瓦克罗兹 / 香特尔·阿克曼

类型: 剧情

地区: 比利时, 法国

片长: 201分钟

上映: 1975-05-14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