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Debussy: Pelléas et Mélisande (1992)
导演: Peter Stein
主演: Alison Hagley / Neill Archer / Donald Maxwell / Pierre Boulez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又名: 德彪西 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 布列兹指挥
IMDb: tt0256261
主演: Alison Hagley / Neill Archer / Donald Maxwell / Pierre Boulez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又名: 德彪西 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 布列兹指挥
IMDb: tt0256261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黄昏中淡漠的哀愁——看德彪西的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转)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法国文坛可称为象征主义时代。自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像白昼中的极光一般出现后,这抹现代主义文艺最初的朝霞就横亘在世纪末的天际挥之不去了。被誉为象征派三杰的蓝波、魏尔兰和马拉美相继登上诗坛,他们用精美的元音、轻捷的韵脚、奇谲的意象和微...
(展开)

宫廷是疯人院。我们是两个躁狂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把女主梅丽桑德当成心理病人就好了。心理医生就是Golaud王子,他是阿勒蒙德国王Arkel的孙子。开始了三角恋的第一环。 这种存在主义的东西,是音乐创造中最有灵性的。也充满了梵高式的忧郁,从极喜到极悲。从巅峰到幽谷。德彪西的《大海》也是同样的忧郁,只是一般人不往那个... (展开)> 更多影评 3篇
订阅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评论:
feed: rss 2.0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0 有用 一粒家田米 看过 2021-08-13 20:07:50
从头到尾在迷失。可以说是歌剧界的《去年在马里安巴》。关键词:井,戒指,长发,月亮。丈夫高拉一出现,音乐就变得无趣。
1 有用 censored dump 看过 2018-01-05 21:14:11
陶辛第六讲。爱情/死亡主题可与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对照,但旋律性要弱,德彪西认为自己是象征主义,音乐似乎已经不再诉诸线性表达,更像是情绪/氛围的色块。塔楼垂发那段有性/恋物的象征(长发公主原型?),而日出的音乐比表白戏更有感染力,类似《大海》,“黑暗如此甜蜜”。
1 有用 novich 看过 2006-06-19 17:02:38
一个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做得异常精细的录像,布列兹把音乐解析如丝丝缕缕般剔透,演员几乎不像在歌唱,而是在耳语,很少舞台制作能这样完美地捕捉住梦幻感。虽然这是棚内制作,不是现场演出,但依然保持了舞台感觉。
2 有用 皮皮兔 看过 2019-01-23 14:43:12
如果说首演是前拉斐尔画派风格的话这版就是现代主义风格,舞美灯光设计简洁有效(Met你跟人家学学!),且与导演思路完美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导演极强的全局把控能力。第五幕的实现效果非常接近我的想象了,第三幕也不错(虽不是最理想然而比这版差的多了去了),从导演和设计的角度看的话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版。Hagley 的声音很适合角色,然而表演上过于倾向突出一种脆弱易碎的特质,所以她在不怎么动... 如果说首演是前拉斐尔画派风格的话这版就是现代主义风格,舞美灯光设计简洁有效(Met你跟人家学学!),且与导演思路完美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导演极强的全局把控能力。第五幕的实现效果非常接近我的想象了,第三幕也不错(虽不是最理想然而比这版差的多了去了),从导演和设计的角度看的话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版。Hagley 的声音很适合角色,然而表演上过于倾向突出一种脆弱易碎的特质,所以她在不怎么动的第五幕里表现最好;Maxwell 把 Golaud 演成一个男性沙文主义症状特别明显的男人说实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 Golaud 就成了一个非常标签化的反派,失去了复杂度和立体感,让人无法共情;Archer 的佩利亚斯是个惊喜,声音和表演里都有一种像是自然而然从内心喷发而出的梦幻般的热情,毫无矫饰 (展开)
0 有用 翼 看过 2009-10-06 22:27:58
这个厉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