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三首歌 短评

热门 最新

0 葱油饼 看过 2011-02-13 03:21:42

the model for socialist documentary. "Lenin all gives, gives everthing", "we should sacrifice for him."

8 Eowyn 看过 2014-04-06 17:51:17

要不是出现了该死的斯大林,我就给五颗星。

0 Muyan 看过 2017-11-12 09:33:20

57 min / 35mm / INT. FR.Séance présentée par Bernard Eisenschitz 前OA J2&3 当日Dej avec JoanD&RichardP 重看BitterMoon

2 mecca 看过 2017-12-28 09:38:16

1.my face was in a dark prison 2.we loved him 3.in a big city of stone 1宣讲>3检阅>2缅怀 1精准用乐太厉害 3电影眼回魂式跳伞穿门主观镜头 层层排比递进 2反复打群-个体蒙太奇 虽拖沓但做到了哀而不伤 #俄式鸡血propoganda技法观摩课

0 鹰头猫 看过 2009-04-06 11:23:11

1934 Dziga Vertov 59min 35mm

3 本味何知 看过 2021-06-19 15:27:24

艺术的手法,朴素的情感。对列宁功业的感念、生平的追思、道路的继承。

0 泡在茶杯里 看过 2019-11-27 21:09:50

永远不会让你失望的维尔托夫sigh... 这样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sigh... 有采访 有跳伞的主观镜头 有延时效果 有定格画面和现场声音的谨慎采用 还有壮丽激昂的交响乐!

3 持人的摄影机 看过 2022-09-28 12:09:34 美国

分三部分赞颂列宁:第一部分讲列宁对人民的解放(比如中亚妇女不用再套罩袍),第二部分讲列宁逝世时各种举国悲痛,第三部分讲人民在列宁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前进、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影片整体上有种饱满而激情的诗意气质,在摄影和蒙太奇上的水准虽然不比《持人的摄影机》,但依然可称高水准。本片的败笔是音响收音太糟糕(或者我看的版本有问题?),而且各部分本身的各种moment/事件也似乎组织地有些松散(且这种松散缺乏足够的影像意义)。

0 看过 2022-05-08 15:56:37

比起《持摄影机的人》还是更喜欢这个,不太喜欢形式大于内容的 这个片子在苏联已经解体几十年的现在看更奇妙了 当下的信念感被滥用了,变成一种可被消遣的娱乐手段,资本赚钱的手段,政治家洗脑的手段,变成时常被提起却毫无内涵的空话 所以看到这么纯粹的信念还是很感动 拍得好好,这么早就有延时摄影了,声音出来的时候我惊了一下,我以为是默片来的,上世纪30年代的现场收音杂音特别厉害,不过反而有种朴素的魅力 所以本来有的穆斯林女性连脸都不能露的?? 最后出现的是斯大林啊 看到中国共产党了

0 LoudCrazyHeart 看过 2020-06-01 13:47:20

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之纪录。主题也非常明确,歌颂列宁同志的伟大成就和苏维埃的继续前行。

1 十一伏特 看过 2022-03-12 16:30:48

列宁逝世十周年纪念宣传片。第一首歌:“我的脸在黑暗的牢笼中”,赞扬对中亚穆林斯妇女的解放平权,终于可以摘下黑色罩袍,参与社会建设中。第二首歌:“我们爱他”,回顾列宁的葬礼,全苏联各阶层民众的哀痛。第三首歌:"在伟大的石头城",人民按照列宁指明的道路继续前进,各行各业取得巨大进步,选取几位普通民众代表采访发言。三首歌过程中穿插着红场阅兵式的镜头,隐隐也在宣扬红军的力量。 不再有《持摄影机的人》之前那般激进的剪辑实验,更接近较为朴实的宣传片风格。

0 好良言与五十步 看过 2023-02-10 12:14:54 湖北

镜头从天空下移到地面,再右摇,用眼睛看 穿越严寒 穿越饥荒 穿越战火与字幕卡交替出现,激昂的诗篇 列宁逝世 战舰鸣炮 画面定格 伞降视角貌似是坡上滑下来的 联想蒙太奇 国际歌的主题反复出现 配乐从哀乐到舞曲,从民族到古典

2 赱馬觀♣ 看过 2019-07-09 17:01:30

西方在论及维尔托夫这类苏俄早期经典时通常会采用一种叙述套式,“不仅仅是一部宣传片”或“不管你是否认同其中的主义颂歌,这都无所谓”……“关键是拍摄得如此之优美而庄严,具有极高艺术成就与美学价值,足以名垂影史!”

0 五月的風 看过 2024-01-21 20:15:18 北京

列宁逝世一百周年当天观看。照照镜子,列宁如此年轻。

0 我们在一九八四 看过 2024-03-27 00:56:28 北京

三段式,美好生活,哀悼列宁,继续前进!不断在画面之间穿插大写的文字,戈达尔的电影史里的文字应该学的就是这个吧?对了,那个缓慢螺旋向上的字体还挺有意思的。(整体上在画面之间加上文字,还是因为有声片才刚刚开始,是过渡时期,当然也便于观众的理解)。 哀悼列宁开始就使用双重曝光了,列宁手指大地雕塑的侧影。展示建设的繁华,还请劳模农场负责人讲话,鼓舞大家共同向前进。 这部跟持摄影机的人根本没法比。画面拆得太稀碎了,从我的……到我们的……到结构画面还是牛的!基本就是社郭嘉搞宣传的范本了,我看过的宣传片基本也都是这个模式了!

2 枫林挽秋 看过 2016-10-11 01:34:18

第一部让人过目难忘的主旋律纪录片,有延时拍摄场景。珍贵的不容错过的历史资料片,想了解列宁时期历史面貌,可在本片中获取更直接的印象。在线:http://v.ifeng.com/documentary/bvideo/201512/03f7ef70-095e-4395-b9cb-714da0ba7931.shtml

0 吹牛伯爵 看过 2022-12-03 21:24:32 上海

维尔托夫最后的辉煌。三首歌分立且互文,情绪逐步递进,从列宁“生前”、“死时”与“死后”三章歌颂伟大的列宁同志对俄罗斯、对苏联、对共产主义国际的成就。摄影机被当作导演的“眼睛”截取历史的片段。各声部的对话以复调式的剪辑凸显,尤其在副歌部分,维尔托夫通过高频次的蒙太奇手法进行表述。第二部分中列宁生前的演讲片段常常穿插于其庄严的葬礼进行中,维尔托夫以此剪辑的奇观与歌词中的“列宁永存”相呼应,宣告世界:列宁之精神不死,革命之精神亦不死。葬礼中,全苏人民悲痛欲绝的面部特写在光学溶剂的叠化下超越了一切种族、性别,共产主义的团结理想找到了极佳的图解阐释。然而伴随着斯大林的上台,苏联蒙太奇的电影实验即将告一段落,接力棒将会传至拉美的革命中心—古巴。2022.7.25

0 qw0aszx 看过 2017-08-19 23:38:06

为了传播度广泛而做出的手法上妥协导致这部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亮眼,但还是有几段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 7.3分★★★☆

1 James Cool 看过 2016-11-03 10:37:07

虽然算是官方宣传片,但维尔托夫的激情还是清晰可见的,和《世界的六分之一》比起来,这部片子里对声音的运用和剪辑的灵活还是更加突出,作为史料研究也是很独特的一个存在,提供了不少关于苏联在边陲的地区进行社会改造的影像资料。

2 徐达多 看过 2009-09-10 15:28:12

维尔托夫最后的辉煌。以后多年只得默默无闻的做一名剪辑师和黑夜诗人。

> 去 列宁的三首歌 的页面

列宁的三首歌 Три песни о Ленине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主演: 多洛雷斯·伊巴露丽 / Nadezhda Krupskaya / 列宁 / 斯大林

类型: 纪录片

地区: 苏联

片长: 59分钟

上映: 1934-11-06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