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纳 Malina (1991)

导演: 沃纳·施罗特
编剧: 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
主演: 伊莎贝尔·于佩尔 / 马修·加里瑞 / 詹·托盖 / Fritz Schediwy / 伊索尔德·巴尔特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奥地利
语言: 法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91-01-17(德国)
片长: 125 分钟
又名: 玛莲娜(港) / 玛丽娜
IMDb: tt0102383
5星
29.8%
4星
43.6%
3星
22.0%
2星
3.6%
1星
0.9%

马利纳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利纳的短评 · · · · · · ( 全部 434 条 )

热门 /  最新 / 

2 下落不明 看过 2022-05-15 14:35:42

舍弃了开头结尾,舍弃了叙事,舍弃了所有可能展开的深层探讨,停留在表面而进行各种幻想迷乱的展示,但拒绝交流。电影与书籍注定是无法完全联通的:文字留给更多画面上的想象空间,而影像的先入为主势必会在潜意识里提前设定好一种解释,强行融合在一起的操作,只能说funny mud pee。就像一块被揉搓过多次的陶泥一样,说不行,再搓再搓再搓,再剪再剪再剪,或许会达到更好的效果。ps.我可能永远记不住正确的中文译... 舍弃了开头结尾,舍弃了叙事,舍弃了所有可能展开的深层探讨,停留在表面而进行各种幻想迷乱的展示,但拒绝交流。电影与书籍注定是无法完全联通的:文字留给更多画面上的想象空间,而影像的先入为主势必会在潜意识里提前设定好一种解释,强行融合在一起的操作,只能说funny mud pee。就像一块被揉搓过多次的陶泥一样,说不行,再搓再搓再搓,再剪再剪再剪,或许会达到更好的效果。ps.我可能永远记不住正确的中文译名是什么。 (展开)

25 未亚 看过 2017-11-18 15:15:55

可以说是目前看过的最女性主义的电影。敏感与神经质的女性夹在淡漠的温和与炽热的自私之间,夹在情欲、言语的符号之间,夹在情感关系中注定失落的无聊追问之间。一个男人是否爱你,一个男人如何爱你,这样的问题构成不设置出口的囚笼。突破男性,消弭爱欲的渴望,也许才是女性赢得自我的终极法门。

4 神甫 看过 2015-07-14 14:36:58

于佩尔通过施罗德的镜头展现耶利内克的世界。作为极少数具有作者能力演员,于佩尔这部90年代初作品提供了一个鲜有的外显化角色。

2 欢乐分裂 看过 2009-07-13 12:31:32

实在够bh

25 不可以哦 看过 2019-05-07 04:56:29

个人观点: 主题显然是女作家在存在主义和语言符号带来的创作困境下的挣扎,the woman, Malina, Ivan 都是作家本身,于佩尔饰演的女主角是作家内心那个真正的“我”,Malina则是理性,Ivan是更接近于爱欲等的世俗纠缠,其实Malina和女主是同一个人非常明显,两人同进同出,多处语言暗示,所处房子类似于内心挣扎之地,最后woman消灭于墙内,房间里再没有思考存在主义和语言符号的女... 个人观点: 主题显然是女作家在存在主义和语言符号带来的创作困境下的挣扎,the woman, Malina, Ivan 都是作家本身,于佩尔饰演的女主角是作家内心那个真正的“我”,Malina则是理性,Ivan是更接近于爱欲等的世俗纠缠,其实Malina和女主是同一个人非常明显,两人同进同出,多处语言暗示,所处房子类似于内心挣扎之地,最后woman消灭于墙内,房间里再没有思考存在主义和语言符号的女性,只剩下一个拥有理智大脑的男人;Ivan是一种外部的象征;所谓的女性主义在这里或许并没有那么明显;“父亲”的角色更多地象征着每个人在成长阶段形成秩序时的父权统治,换成巴赫曼的经历应该是暗指纳粹,电影末尾有指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节奏和摄影,前期女主阐述她的哲学立场能让我更了解她,安排得很好。 (展开)

> 更多短评 43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马利纳的影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法罗岛电影节 2020-02-18 22:10:18

FIFF11丨DAY8《马利纳》:破碎的情节,完美的演员

第1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马利纳》,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疯狂女人们飘忽不定的评价了! 张瀛: 本片给我留下的只有零零散散的印象,而不是结论。 KIDult226: 表现主义的部分还算给人印象深刻,其余部分只有混乱。 我们敏熙: 给出了因和果,但...  (展开)
邹榭 2022-09-09 20:52:54

“我不曾历经幸福,却看到过美”:论《马利纳》与巴赫曼的精神危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编辑了一篇我对《马利纳》文本的分析,供电影版观众参考 ----- 1971年巴赫曼发表“死亡方式”系列的开篇之作《马利纳》,不久后在一场火灾中不幸离世。《马利纳》代表了巴赫曼在生命末尾创作的一部“精神和想象的传记”[1](P72),记录了诗人恐惧、分裂、创伤性的精神体验和主体...  (展开)
海嘯實驗室 2021-03-13 17:35:59

自我的寻找引向毁灭

影片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执笔,改编自英博柯·巴赫曼的小说。电影也表现出了很明显的文学和哲学特征,再加上导演沃纳·施罗德本身就偏爱抽象与零散的表达方式,使得《马利纳》对观众而言既深邃又晦涩。不过,即使电影的叙事会让人有一些云里雾里,单论于佩...  (展开)
. 2013-08-05 21:44:30

短评字数限制 复制在这里存档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多次出现 与伊万相遇时疾驰的汽车 冒险; 超现实主义奇想分裂梦境 日常语言之外的言说可能性; “没有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全部” 对视另一个人为救赎自己的彼岸的渴望(阿尼姆斯)与绝望(a.没有人会符合你内心的幻影 b.扭曲的童年); 舞会中离去时脱下的手套 马利纳一次次...  (展开)
智齿鳄梨 2022-04-01 22:37:11

理性海水与自由之火的战争

受困。 写信,不断地写信,空白的信,无意义的信,不需要姓名和地址的信。但是没有人来救你。不会再有来信了。 我更愿将其理解成女性在与生俱来的理性、父权要求的理性和无法节制的情欲、天赋中的情欲之间的受困。贬义的一面在于渴求王子的虚弱贪婪的公主的情欲;褒义的一面在...  (展开)
blackdog 2011-08-21 17:03:23

深邃玄妙的心理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重看了《马利纳》,又查了下资料,对影片多了些领会。本片是一出心理剧(分辨虚实成了我看片时的乐趣和挑战),所以叙事散乱,晦涩难解。英博柯·巴赫曼创作这部小说时,精神分裂症已经发作,她竭力保持理性和清醒,回忆和想像自己的家庭、爱情,却最终还是一步一步走向分裂和...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泽农 2024-01-30 15:47:57

献给作为战争本身的每一个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马利纳--丈夫 你现在应该过来抱抱我,否则就是在谋杀。一项你从未犯下过的罪行。 一开篇马利纳就死掉了,从高楼被父亲摔下的是幼年的她,但最后死掉的是作为丈夫的马利纳。这恰好就是两个人关系的本质。 马利纳是体面的、入世的商人(职业暂不明,猜测为商人或者布展人),...  (展开)
Devin 2020-03-11 00:31:28

女性生存与自我存在!

马利纳和飘零双燕可以并为一个系列名为“女性毁灭两部曲”,同一个导演同一个演员,相隔11年的两部创作,都是文学架构,都专注于女性世界,前者可以视为女性自内而外的自我崩灭,后者可以视为从外至内的一种死亡,前者是自我式,更趋于个体,是一体向两面或多面的衍化,后者是...  (展开)

> 更多影评 9篇


讨论区   ·  ·  ·  ·  ·  ·

友情指路——b站可看! 来自summer 2024-04-25 00:41:00
求法语字幕 来自dawn 2 回应 2024-01-24 12:56:53
你们都在哪里看的啊 来自孽好 11 回应 2024-01-23 22:04:03
中字 来自曳尾于涂 9 回应 2023-06-28 23:41:51
求中字 来自jennie 2023-06-28 23:40:40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8条)

关于《马利纳》的问题 · · · · · · ( 全部1个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马利纳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