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者四夜 Quatre nuits d'un rêveur (1971)

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编剧: 罗伯特·布列松 /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主演: 伊莎贝尔·魏因加滕 / Guillaume des Forêts / Jean-Maurice Monnoyer / Giorgio Maulini / 莉迪亚·比昂迪 / 帕特里克·让内 / Robert de Laroche / Jérôme Massart / Marku Ribas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71-05-13(戛纳电影节)
片长: 87分钟
又名: 一个梦者的四个晚上(港) / 一个男人的四个夜晚 / 白夜 / Four Nights of a Dreamer
IMDb: tt0067641
5星
28.2%
4星
50.3%
3星
19.2%
2星
1.7%
1星
0.6%

梦想者四夜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梦想者四夜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461 条 )

热门 /  最新 / 

61 杂技演员 看过 2011-04-30 01:45:51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到最后5分钟才发现刚才一直把“Marthe”听成“merde”

15 琧婯 看过 2010-12-31 17:49:11

这应该是布列松电影中使用音乐场景最多的一次 泛滥的光彩音画简直和一贯的木偶片是割裂的 。。。

41 一念无明 看过 2020-01-24 13:46:15

本片由四个夜晚男女视角平衡的寻爱篇章巧妙组接而成,但经由布列松对于演员去戏剧化表现细微肢体动作的调教后,男女主在夜幕下每一场心理试探的对手戏都有了既受情感触动又不轻易全情投入的孤芳自赏意味。文本层面,完全可当做是男主一夜之间按耐不住的理想主义情结所引发的爱情小故事。它没有《扒手》那么具有细节编排意识,不及《死囚越狱》视听凝练的高度提纯,也不具备《钱》深触森严体制之恶的社会性表达。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度... 本片由四个夜晚男女视角平衡的寻爱篇章巧妙组接而成,但经由布列松对于演员去戏剧化表现细微肢体动作的调教后,男女主在夜幕下每一场心理试探的对手戏都有了既受情感触动又不轻易全情投入的孤芳自赏意味。文本层面,完全可当做是男主一夜之间按耐不住的理想主义情结所引发的爱情小故事。它没有《扒手》那么具有细节编排意识,不及《死囚越狱》视听凝练的高度提纯,也不具备《钱》深触森严体制之恶的社会性表达。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度适合侯麦去把玩的趣味小故事,却被布列松拍出了游走于诗意幻想与现实桎梏之间的两难之处。女孩最后重回那位绝情伴侣怀抱时所迈出的轻盈步伐,充满了飞蛾扑火时那令人难以察觉的流光溢彩。遵从内心感受而又难以令人认同,摒弃理性选择却又深知此举不易。私人最喜欢的布列松作品。 (展开)

39 冰红深蓝 看过 2019-06-25 18:41:07

布列松最有温度与色彩之作。1.一次对陀式[白夜]的现代法国版改编,新桥成为重要环境,尽管老布的极简冷峻风格依旧,但罕见地描摹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恋与情欲。2.布列松在这部影片中亦运用了最多种类的媒介:男主角为画家,画作偏向抽象与极简(恰似布列松本人);男主角对自言自语的录音及反复回放;夜晚航船中的流浪艺人弹奏的浪漫音乐;电影院中两人一起观看的枪战犯罪片——这部“影中影”的极简剪辑与间接性(局部)镜头亦... 布列松最有温度与色彩之作。1.一次对陀式[白夜]的现代法国版改编,新桥成为重要环境,尽管老布的极简冷峻风格依旧,但罕见地描摹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恋与情欲。2.布列松在这部影片中亦运用了最多种类的媒介:男主角为画家,画作偏向抽象与极简(恰似布列松本人);男主角对自言自语的录音及反复回放;夜晚航船中的流浪艺人弹奏的浪漫音乐;电影院中两人一起观看的枪战犯罪片——这部“影中影”的极简剪辑与间接性(局部)镜头亦与布列松的风格和主张十分契合。3.无转场地在闪回与当下间切换,老布对文学改编的兴趣和对旁白的运用一如既往。4.比及维斯康蒂版[白夜]的古典唯美,本片更为现代(甚或后现代了)和思辨,两片各有千秋。5.布列松借画家之口道出了自己的私货(美学观):“比画中内容更重要的是画外的东西。”(9.0/10) (展开)

34 何阿嵐 看过 2018-08-03 01:41:52

晚期最輕鬆自在的一部,至少沒有死人,最多都是失落又失戀,Bresson當然不會和你小情小趣,理想主義者幻滅才是他晚期命題,能不能稱為愛戀、激情,還是人都被無意識所控制而不知自。極簡風格完熟於《Procès de Jeanne d'Arc》,但事實上彩色時期,在敘事他倒有改變,倒敘,插入,多線發展,未必成功,但也至少證明他並非呆板的風格主義者。承認看得有點不認真,笑點滿滿,男主角在草地硬直翻滚(真正... 晚期最輕鬆自在的一部,至少沒有死人,最多都是失落又失戀,Bresson當然不會和你小情小趣,理想主義者幻滅才是他晚期命題,能不能稱為愛戀、激情,還是人都被無意識所控制而不知自。極簡風格完熟於《Procès de Jeanne d'Arc》,但事實上彩色時期,在敘事他倒有改變,倒敘,插入,多線發展,未必成功,但也至少證明他並非呆板的風格主義者。承認看得有點不認真,笑點滿滿,男主角在草地硬直翻滚(真正的《翻滚吧!男孩》),錄下自己呼喚她的名字聲音來排解內心孤獨,還要在公共巴士上不停翻播(這才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不知是傻還是可愛,也是Bresson電影中最自戀的理想主義者。原來強如Bresson都無法用極簡風格來處理女主角最後重回舊男友懷抱中的突兀轉變。不打緊,他也為觀眾帶來最情色的女性裸體,看她照鏡,沉默,依在男主角旁的時刻,要戀愛了。 (展开)

> 更多短评 2461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梦想者四夜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盲聋哑 2009-11-03 14:23:56

让我向你说声谢谢——幻想者同志

题记:“在这批判斗争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护自己,为了我灵魂进入了你的身体,让我对你说声抱歉,爱人同志” ——罗大佑《爱人同志》 1848年的冬天,寒冷的彼得堡已经进入了的极夜季节,一位刚刚闻名就接着受到四面八方嘲讽的青年作家发表了他...  (展开)
复印 2019-06-14 09:23:04

导演的话//艺术不是一种奢侈享受品,而是一种生命必需品

{文中的大括号{}内容为译者所加。} 1971年11月11日,《世界报》 Le Monde 伊冯娜•巴比(Yvonne Baby):罗伯特•布列松,为什么对个人题材感兴趣的你会常常从文学中获取灵感? 罗伯特•布列松:我不是作家;我不是知识分子。在十七岁之前我什么都不读;我不知道我是如何...  (展开)
woniu2048 2016-07-26 21:34:48

梦想者四夜

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改编,相较于维斯康蒂那版,布列松这一部显得更为浪漫而冷峻,男主从无爱到深爱,女主从哭泣决然到毅然离开,反转的情节在四个缠绵悱恻的夜晚后暗度陈仓式地结局。爱是一种非逻辑、非归纳、非学习的反智式退化,可是,不到“宣判”那一刻,谁又不是...  (展开)
鱼鱼我啊 2023-06-03 16:04:37

爱欲是存在的空虚

爱欲是一种空虚。越多次地呼唤Marthe,这欲望就离她越远,而限于收音机的重播般的自我强调之中。强迫式地打开收音机反刍对她的想念,又拿枕头将这波动捂住,像是这神经质的画家反复涂抹着的、不可得的爱欲。当爱一个人的时候,欢愉和痛苦都是反复描摹她轮廓的颜料。而无爱则是...  (展开)
冲鸭 2020-10-05 07:14:26

那些小宇宙……那些新桥下的玻璃船……

1 在满是白车轴的草地上翻跟头,打过便车的男主,第1个动作就让我惊艳。其实是在说他的思想跑火车,他总是在做白日梦,多么不寻常的镜头啊。我看了第四遍才懂。如同想在巴黎新桥上自杀、差点招来警察后满脸泪水的女主人公。或是男主满手的颜料。 片中的画家雅克是一个和布列松...  (展开)
复印 2023-05-28 18:45:13

导演访谈重译|艺术不是一种奢侈享受品,而是一种生命必需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世界报》,1971年11月11日 Le Monde, 11 novembre 1971. 伊冯娜•巴比:罗伯特•布列松,为什么你,这么个人化的人,会时不时地从文学作品获取灵感? 罗伯特•布列松:我不是一个作家,我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十七岁之前,我什么都没读过,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考过了中...  (展开)
爱看除草的芽君 2021-06-20 00:42:53

残酷而温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译为“幻想者四夜”或许更为贴切。雅克和玛尔克都是幻想者,只不过画家雅克陷于艺术性的幻想(寻找完美的人),而玛尔克陷于具体的幻想(租客)。相同之处在于,实际上二者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卑微者,一个渴求着爱却只能在幻想中获得爱的人。玛尔克和雅克的相遇是两个孤独...  (展开)
食草迷你小天天 2023-06-04 02:10:49

以爱的名义,我们驱逐上帝;同样以爱的名义,我们向他祈祷。

II.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神学家,但他离活生生的上帝比托尔斯泰更近,上帝在人的命运中向他展现。”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爱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悲剧,他笔下的爱是生活道路中绝不能实现的令人绝望的爱。 影片用沉静柔和的镜头语言与他对话:即使爱是沉重痛苦甚至畸形的,我们仍...  (展开)
Feanor 2018-11-13 14:12:47

最有共鸣的一部布列松

神作.终于能get到布列松的点.“看似紧张的冷抽象,实则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张力”.布列松像蒙德里安啊,用最简省的画面、极致的观察,代替一切蓄意煽动情感的手段,他要模特的自然反应不要表演也是这个原因.看似枯燥的形式却能让人感到超越智性的战栗,一切都是由画面激发但必须由...  (展开)

> 更多影评 20篇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梦想者四夜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