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悲剧 短评

热门 最新

8 看过 2008-10-14 11:36:30

“当贫困横亘在人的面前,请不要责难凡人的软弱,我们可以在宽泛的道德上指责别人的无义,可是,当大时代是龌龊的,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将过高的准则强加给卑微的生命。”木下爷爷50年代末好像顶不住压力,这片子不知道的人直接会以为是哪位日本新浪潮旗手的杰作……

1 黑狗成 看过 2015-03-15 09:12:07

一天看两部木下,会发现脑内储备的所有情绪都不够用,可比肩沟口《赤线地带》。

2 ChrisKirk 看过 2019-03-10 17:07:48

省去作为背景的声音,以言语者之间的沟通为主,同时展现个体在社会现状(战败—混乱)的强行曲解下被原子化的过程,将亲情用于关系修补反映出旧有模式的不足成效,且将被系统吞噬。但是“如何在现代日本生存”始终是重要命题,弟弟(与母亲交流时多是背对观众)选择被领养,姐姐(则多是正面特写)选择离开,母亲选择自杀,社会隐喻以家庭分崩离析的形式存在,然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母亲的“牺牲”难以达到《楢山节考》高度的原因之一便是她一直试图通过不断讴歌“自然”的生存法则摆脱社会语境,却未意识到身处社会的境况,以及社会已变为满是选择和舍弃的系统。#政治非常不正确的解读#

7 吹风散步 看过 2011-04-19 09:16:24

战后的大背景下日本家庭的缩影,匮乏的年代生存需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忽视子女教育造成亲情疏离,家庭的悲剧造成日本的悲剧,而类似的悲剧同样发生在总号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又沐浴在先进的共产主义制度下的中国。

6 赱馬觀♣ 看过 2018-03-09 23:26:50

“妈妈与我们无关。她生活在另个世界。像她那样的女人遍布世界。”“也有像你这样的儿子吗?”……故事可引发东方育儿观念的反思,但木下本意强调“日本的悲剧”。战争是外部决定因素。教授如未丧子不会考虑领养;英语老师如非退伍失业也不会被迫接受业主嫁女。然后是社会运动与青春叛逆的推波助澜。

3 布鲁斯 看过 2013-01-03 11:57:42

木下惠介!差不多快成了日本的电影史了。有日本电影史必有斯人!

2 東郷柏 看过 2016-05-01 15:03:42

7 国家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家庭的悲剧 读过拥抱战败再看45年后的日本现实社会题材电影就能更深切感受电影里的情景 亲情的离散 政治的混沌 道德的崩坏 人性的撕裂 除了无奈的哭喊 受伤的母亲还能做什么呢 身在乱世 好好为自己活吧

0 枯川满 看过 2011-02-26 22:30:35

直接在五十年代拍出了二三十年代的水准。一切都显得那么生硬,并且刻意。唯一的触动,是结尾。木下惠介的价值和艺术,还是只属于《卡门还乡》和《楢山节考》

0 Dog 看过 2024-05-13 16:40:42 上海

从内核上讲《日本的悲剧》和《东京物语》太像了,本片出现了四个子女形象,母亲的儿子、女儿,还有厨师与卖唱歌手,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原因离开了母亲。而母亲一直是哭泣的形象,她似乎有着流不完的眼泪,最后卧轨自杀,总是替她的死感觉不值得,她的儿女都很世俗上的努力和上进,只是这些努力和上进让他们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既然他们“翅膀硬”,何不就让他们去呢?自己也不用那么努力陪酒卖笑了,反而让子女认为丢脸。差点忘了还有一个女儿形象,那就是英语老师夫人的女儿,这个小女孩总是和夫人站在同一阵营,似乎总是对夫人言听计从,但能感受到她长大后也会极力的摆脱自己的母亲。佐田启二饰演的卖唱歌手虽然戏份不多却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实在太帅了。女儿歌子和英语老师夫人的周旋也非常有意思,简直是这部悲剧中的喜剧。

0 贵久 看过 2022-09-12 20:01:02 上海

又一部描写战后日本人心理与时代变迁下人心变幻的日本伤痕电影,剧本完成度很高,但在导演层面有诸多遗憾。木下惠介将视角放在了不体面的母亲身上,表现一对想方设法抛弃母亲的年轻子女,儿子意图用被人收养来实现阶级跨越,女儿在对自己的完全否定中与有妇之夫私奔,代表了战后一代年轻人的子女正如每一次时代动荡之后的年轻人那般,全盘否定历史,与过去划清界限,这并非真正站在历史维度的反思,而是用一种貌似理性的冷酷来动物性的疗愈历史留下的伤疤。片名为“日本的悲剧”,但事实上这样子离女散、母亲自尽的故事并不少见,真正的悲剧是造成了年轻人至此的悲剧,年轻人的悲剧就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导演尝试在片中插入当时先锋的意识流闪回,但效果不佳,酒廊的闲笔也太散。同样的主题表达在后来的《砂之器》里被以更能为大众接受的方式发扬光大。

0 プン 看过 2012-09-02 20:06:05

遡ると悲劇は戦争のせいで始まると思われてるかも知れないが、実際みんな知るか知らないかも前向いて、経済の不振を巻き込まれないようにして、原点を戻らないこそ新しい生活が来ない過ぎない。そうした、また悲劇が起こる、ずっと繰り返すで。

1 花景 看过 2014-02-13 21:06:46

8.2分;描述的是战后一名母亲独力把两名儿女抚养成人,并不惜从事黑市买卖,不惜出卖肉体,但儿女被寄养在他们的叔叔家,从小也受了很多苦。长大后儿子为了自己的前程一心想被人收养,女儿和男人私奔也离开了母亲,姐弟一个比一个冷血,这位母亲也确实招人烦,最后绝望的她跳轨自杀。木下把这种个人悲剧暗示为整个时代的悲剧,暗示一切都是战争的原因,未免有些夸大。流畅的闪回镜头,以及交错剪辑新闻纪录片的蒙太奇片段,显露出他在技术上的追求。

0 峰峰峰峰 看过 2016-09-30 21:30:11

时代悲剧举世有,民族悲剧年年有,家庭悲剧日本特别多~

0 杭城月 看过 2013-10-10 11:29:29

“政治只会教你守法,忠诚不会教你活命。”“忘记这些衰人”儿子抛弃穷母亲,改变户籍,认他人作父亲。象征日本投靠美国忘了传统?三星半

0 7级残废 看过 2021-07-09 15:59:34

战后惨淡的日本社会,没人愿意生活在穷苦底层,尤其在无产、中产、上层大融合的环境下。对身世与现状的自卑让人变得功利冷漠,“不顾一切向上爬”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甚至是鼓励的价值观。这一点如今的某“新兴强国”可以直观体现。片中的母亲在战争中带着儿女连滚带爬的逃难,这些过去的画面用静音处理,不断插入现在的叙事中,意图很明显,过去是母亲拼了命的保护儿女,如今换来的却是儿女的厌恶与疏远,只因他们生活在底层,没有向上爬的希望。一个有母亲的儿子渴望被有钱人家领养,任母亲泪流满面的乞求也无动于衷,这简直太过残忍和不可理喻。女儿则与已有家室的英语老师私奔,她在与英语老师私奔的当天,向英语老师坦露了自己对母亲的厌恶,对身世和现状的厌恶。一切皆因贫穷,皆因阶级的诱惑。母亲卧轨自杀前在火车硬座上安然入睡的侧脸让人酸楚。

0 塔奇克马娜 看过 2012-02-29 17:24:41

左过头了,严重影响整体

3 Connie 看过 2008-01-13 19:40:43

怎麽說呢...也許就因爲對母子間糾纏複雜的關係的無奈和愧疚、厭倦和罪意,“母親”這題目一向都是我的禁區.....木下把這當成“日本的”悲劇真是冤枉廣大和族人民了,相比當年,溝通的崩潰不知嚴重了多少倍,this is the way the world ends,not with

0 禾一 看过 2024-03-23 18:15:46 山西

一个母亲,娼妓与圣职,依恋子女又被子女弃,正如一个民族的“破灭”后,信仰与道德重建中,满是现实的丑陋与无奈,也有活下去的艰辛与努力! “一个没有出息的男人,老婆孩子都讨厌”——被阉割的日本,即是政治上的咎由自取,也是人性突围中的折戟沉沙! 一个奇怪的国家——所谓不东不西,就是不男不女!一个特别的民族——因恐惧与绝望而诉诸世界以极恶,被反噬后,在扭曲而压抑的兴奋中,实现了一段重建的“经济高潮”,却也永失其势!

0 TimmyConnor 看过 2023-02-20 14:46:22 江苏

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也许战争对于普通黎明百姓的影响都是尤为深远的,有时候你以为走出来了,实际上还是会被其反复折磨,想要和生活对抗总是尤为困难的。苦痛从来不可避免,与之和解也绝非易事,还要借助一定的机缘,人生这条单行道,从踏上这条贼船开始,便已经不可能无风无浪了。我只是希望,无论历经怎样的沧海桑田,依然可以保持那份初心,能够继续坚定的往前冲,也许终会有走出阴霾的可能的。

1 chan 看过 2014-12-17 20:53:51

在当时很大胆并且频繁的闪回

> 去 日本的悲剧 的页面

日本的悲剧 日本の悲劇

导演: 木下惠介

主演: 望月优子 / 桂木洋子 / 上原谦 / 桐野洋雄 / 佐田启二 / 淡路惠子 / 高杉早苗 / 田浦正巳

类型: 剧情

地区: 日本

片长: 116 分钟

上映: 1953-06-17(日本)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