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直啰,别趴下 短评

热门 最新

761 林三郎 看过 2012-07-22 15:17:08

刘干部:高作家,电得停一宿,你要在黑暗中写作了。高文:没事,我是写的解放前的事。

489 petitebeng 看过 2016-08-24 22:32:16

导演对改革开放进行了理智的分析和判断,展现了一个资本家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的越来越大的影响,吃瓜群众逐渐听令于资本家,最终连国家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都不得不向资本家屈服。整个故事实质是对修正主义形成及发展的暗示。

288 瑶瑶 看过 2018-09-13 07:32:33

结尾照相师摔倒导致全体合影是歪的,映射人性,没有绝对的正直。大家都是亦正亦邪,包括老头和小孩。利益面前没有了敌人,利益面前没有了朋友。

238 阿德 看过 2011-02-10 13:37:09

三部曲看完,感慨下:牛振华是个好演员,黄建新也曾是个好导演

91 真绪 看过 2021-10-01 19:48:31

“小市民三部曲”之一。成功预言30年。凶不过流氓也阴不过干部,知识分子在家庭与社会双重“不举”的人生。

230 苏莫 看过 2020-02-15 21:12:42

黄建新的电影基本上都是根据作家的小说改编的,那时候的作家和时代贴得非常近,写人物入木三分,我觉得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刚刚转型,人物类型还比较单一,目的也比较单纯,基本上就是官僚、知识分子、小市民和最早下海的这几类人,大多也是挣钱、升职一类的事,现在啥人都有,主张什么活法的都有,活着的人迷茫,写作者也迷茫。

62 米粒 看过 2019-12-02 13:24:43

无产阶级专政面对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的全面溃败,不管是曾被打倒过的思想摇摆不定的脆弱干部,还是从没有任何话事权的知识分子,面对下海的暴发户在精神物质上全都输惨,表面是个喜剧,其实内核还是很绝望啊。“高作家,这停电了你晚上要在黑暗中写作了?”“没关系,我写的是解放前的事儿” 哈哈哈笑死了。90年代初的单元楼,邻里各种家长里短非常真实!

74 欢乐分裂 看过 2019-08-04 15:41:10

4.5;从头笑到尾,全程高能,富有深刻寓意的高级喜剧,然则细思极恐。对人情世故的通透认识,对人际关系的洞察洞悉,以四两拨千斤的轻盈优雅手法将渗透着生活苦味的现实主义气息演绎得入情入理,这般力作再难复刻实在遗憾。以两次搬家为首尾,中间横亘的时局事移,描摹出改开初期各阶层人心的变化,无论是自诩安贫乐道固守清贫的知识分子,还是死守出身不忘教条的红色干部群体,无不在物质诱惑前俯首称臣,前后差异的对比造就无数笑料。群像精彩,在现实中几乎可以都找到对应人物。

99 张楠 看过 2013-10-07 21:29:12

青岛取景 但是也很象北京的大杂院 老式居民楼里发生的故事 温馨不做作 台词深入人心 贴近生活 什么流氓 作家 干部 看门大爷 完完全全展示了一个个小市民形象 每一件小事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是现在的影片所不能及的

49 赱馬觀♣ 看过 2020-03-31 11:07:03

与瑟克电影七言绝句、希区电影反复用“记”不同,黄建新以三言对联体冠片名形成另类作者招牌特色,并非汉译二度加工属于绝对原汁原味――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求求你,表扬我。史称:三言二拍。……话说黄建新电影的命名学:姓可忽略不计,单看名的部分,几乎都是角色自身性格或处境的写照。王双立,什么都立了就是无法立“正”,总是代理馆长;叶民主,乍看是好词儿,搁到埋伏那片的特定语境中其实再暗讽他消极从众缺乏担当;张勇武,这个最好理解,骠悍蛮横混不吝,举锤头砸邻居家的门/墙;杨红旗和古国歌,这哥俩都有点认死理儿,一个非要自己的事迹上报,一个非要查出事件的原委……一路下来解释得相当顺畅,直到遇见了红停绿行里牛振华演的报社记者:苟宇佳,苟宇佳,难道是狗运佳?

91 LOOK 看过 2015-10-25 22:00:27

意识形态裹挟之下情感的丧失,这是黄建新真正要讽刺的对象

23 Panda的影音 看过 2019-09-12 18:42:57

一部关于邻里之间琐事的生活喜剧片,却有一股政治片的味道,中间“卧底”一段甚至拍出了谍战片的感觉。一度为人物变化多端的性格感到诧异,怀疑他们的部分言行及动机是否合乎逻辑?但转念一想,现实的人性不就是如此多面叵测难猜易变,表面几套背后又几套…如此充满黑色现实荒诞幽默的作品如今越来越少见了。—— 想起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 -高文:我听人说啊,这个热带鱼认公母可是个尖端。-张勇武:全他妈是瞎掰,关键是看行动。鱼和人一样,公的主动,老是追着调戏妇女,你看哪条鱼啊经常有流氓活动,那准是公的。-高文:那要是同性恋呢?-张勇武:你这不是抬杠嘛?同性恋?高啊!还真他妈是尖端。这书上没有。明儿我研究研究。—— 小六子:真逗,这世界有学问的没钱,有钱的没学问。

75 看啥呢阿斯比 看过 2019-08-24 13:55:24

黄建新三部曲第一部,绝佳的现实主义作品。尽管视角从《背靠背,脸对脸》的官场转到日常细碎后,少了一些天然的精彩,但整体仍旧让人想呼“牛逼”。观影中一度以为自己在看刘震云的小说,不知道黄建新写剧本时有没有受其影响——鸡毛蒜皮和闲言碎语也能搭建五彩斑斓的舞台,有力诠释“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理;牛振华演技了得,其他演员也无一个拖后腿,人人用与现实高度贴合的阴晴变化细腻展现那个时代的众生相,小小的一个宅院同样火花四溅。看文人、干部和地痞各出奇招各有算计之余,发觉几十年辗转而过,这块土地上的处世哲学仍旧没发生多少改变。黄建新上世纪包括本片在内的几部作品,是能够直接作为中国的“名片”用的。

13 梅花野老 看过 2020-05-17 17:41:02

第五代导演们得益于当时改革开放的背景,文艺创作环境宽松,因此佳作频出。张艺谋将镜头对准封闭落后的中国农村,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也是真实的中国。黄建新将镜头放在都市,改革开放,给中国也带来进步。电影开头即有床戏上演,尽管遮的很严实,但也觉得很大胆了,毕竟借用蒙太奇,声音画面都有了。水龙头滴水的特写配合床戏,神来之笔,暗示房事不尽兴,水龙头滴水是小水枪。本片台词用现在眼光来看,相当的大胆,各种影射文革,并且直接,放现在绝对不能过审,不知道现在是进步还是落后了。张永武作为一个流氓邻居,他有当年下海经商的人的优点,生意情商高,花钱不含糊,在拉拢关系方面有一套,八面玲珑。一个人是流氓,终究是狗改不了吃屎。片尾还没等男主冯巩搬家,就开始砸冯巩家的墙。张永武、冯巩的老婆是真好看,不花瓶。

176 touya 看过 2018-12-25 22:23:42

酸腐的文人,阴险的干部,直爽的无赖,谁又比谁更高级呢。关上门背着人都可以破口大骂,打开门当着面只有那没脑子的泼皮露膀子轮棒子的在院子里吵吵。四十周年的这一年,情况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善。片子有些转折过于突兀,没有[背靠背,脸对脸]给人印象深刻。

17 🌵🌵 看过 2017-10-07 19:44:54

以作家的视角带出了三个很典型的社会身份,可贵的是导演并没有去刻意地黑那一个阶层,却做到的自然的呈现,干部正直却狭隘清高,作家忍让却迂腐懦弱,商人耿直却粗俗市井,中国社会的缩影啊。

62 test 看过 2018-11-02 23:08:02

1993年的电影,开篇能有冯巩老师的床戏表演,够厉害.社会在重大转型期,好人不一定是你看见的那么好,坏人也不一定是你看见的那么坏.总之,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会很不一样. 电影里很多道具都是我们小时候家里常见的东西,比如:磁化杯,三脚架自行车和手工门帘串子.

16 野客 看过 2022-03-18 12:21:51

刘:政治,高:文化,张:经济,三者时而对立,时而合作,最终忍不下去的高搬走了。电影里既有前二十年的痕迹,又指向着后二十年,就像片尾倒下的摄影师傅,人性总是歪歪斜斜的,谁也说不清。

9 JeanChristophe 看过 2021-02-17 16:05:56

一个文体学问题.不仅用剪辑对城市家宅空间的公共性做出精确解剖,更敏锐地发掘出了被共享的官方话语无孔不入的威力;看似诸人物前史阙如,但遣词造句的风格足以提示他们二十年前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谕诅咒般的极端语汇和大而无当的宣传口号如今变得"安全"而重新承担了日常表意,曾致人死命的语言不仅在新时代仍被用作遮羞布,更藏头露尾与观众玩起默契的联句游戏――张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就忍不住接上"死人的事..."; 刘说"拿起笔做刀枪",大家脑海里就唱起"集中火力...". 最大的恐怖必定只好以笑话的形式讲出,齐泽克此言非虚.

15 内陆飞鱼 看过 2012-06-24 04:41:19

有点意思,市民喜剧,隐含讽刺,青岛外景。

> 去 站直啰,别趴下 的页面

站直啰,别趴下

导演: 黄建新

主演: 达式常 / 冯巩 / 傅丽莉 / 刘小蕙 / 张鹭 / 牛振华 / 瞿颖 / 杨亚洲 / 罗京民 / 谭希和 / 高明 / 马载军

类型: 喜剧

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12分钟

上映: 1993-11-06(中国大陆)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