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 Non credo più all'amore (La paura) (1954)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编剧: 赛尔乔·阿米德伊
主演: 英格丽·褒曼 / 马蒂亚斯·维曼 / 雷娜特·曼哈特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 意大利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1954-11-05
片长: Italy: 75 分钟 / USA: 84 分钟 / West Germany: 82 分钟
又名: 恐惧 / Fear / Angst / La paura
IMDb: tt0047336
5星
8.7%
4星
38.3%
3星
47.9%
2星
4.5%
1星
0.6%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不安的短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我要写影评

不安的影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把噗 2014-05-26 18:10:26

31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正如英格丽·褒曼在影片中所展现的那样——既不像一位妻子,也没有母亲的样子——再以新现实主义的眼光去评析《不安》,已经不再可行。从影片一开始,画外音的直接暴露内心忏悔就已经将我们带至一个虚构的时空之中,既然远离现实,便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质的现实——妻子出轨的...  (展开)
情节严重者 2017-02-18 09:16:18

谋杀就是,汽车和独白,中间加一点点等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行驶中的汽车,速度,人类对超脱的想象,现代性的反噬。角色被画面拒绝,但在声音上宽容。宽容虚假,在于独白总在分岔路口把决定权交回给画面。交回给汽车,交给不节制的速度,就是交给蒙太奇的不确定性,就是毁灭。 在谋杀的气氛笼罩之前,这部电影的开头是教堂的塔顶,继...  (展开)
五行缺水 2020-02-15 21:39:38

《不安》:论原谅的重要性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5683.html 仿佛如一场生与死的实验:艾琳打开了工厂实验室的灯,一个人走了进去,两旁的笼子里装着用于实验的小白鼠、兔子等小动物,她慢慢沿着铁笼子走进去,最后来到了毒药了实验室,由于心情悲伤,她无意中碰翻了桌子上的器皿,...  (展开)
kavkalu 2006-07-13 23:27:53

《不安La Paura》途中 彼岸

题记: 感悟人生不是一句空话,它来自于生命在情欲和道义之间艰难的抉择,在于你战胜兽性,皈依信仰的执着和勇气。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机会,不仅仅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我们有别于兽类的努力。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www.filmposters.com/images/poste...  (展开)
seamouse 2006-12-21 16:29:49

罗塞里尼转入刻画普遍情感

电影史在高度推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忽视了那时代导演们改变风格的作品。于是,拍于1954年的本片在罗塞里尼作品中就并不突出,当然罗塞里尼在两年前的《欧洲51》后,也不再“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呼喊“还我普通人”了。战后意大利经济的复苏,让导演们...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Hormin 2019-03-15 22:52:40

What’s going on?!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片探讨可能是爱与不忠的问题,事实上折射出的是经典的现代性问题:女性从家庭场域进入职业场域的身份焦虑,以及由此带来的男性对于父权统治遭到挑战的「被阉割」的焦虑——「不安」也好,「恐惧」也罢,这些同质的词语实际上正来自于这些焦虑。 这种解读听起来像是基于一种偏...  (展开)
默里奇 2015-05-03 00:24:48

用纪录片手法拍戏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若以《偷自行车的人》或者《大地在波动》所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尺度去考察,罗西里尼在《不安》中放置的主题——对两性婚姻的道德式观望——失去了像《德意志零年》那样面向众生的社会意识,镜头也不再对准日常现象,策略和表演也都恢复了传统的古典主义。乍看之下,新现实的...  (展开)

> 更多影评 8篇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不安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