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血 短评

热门 最新

23 看过 2020-03-01 21:49:31

#CC#科克托真是當電影做「綜合映像」來玩,用诗歌、绘画、雕塑、装置、定格动画来表现回忆 — 影像,特别是用蒙太奇来展示时间上的并置:诗人透过阿拉戈林荫大道一个酒店房间的缝隙,看见拂晓时,墨西哥的温森斯的战壕里一个士兵被枪决的场景。 “诗人是很孤独的,他体验着他创造的东西,深刻到他的一件作品的嘴像一道伤口一样留在了他的手里。”每一首诗都是一副盾形的纹饰,它等待着被破译,“他爱这张嘴,说到底,也就是他爱他自己。后来他试着摆脱这张嘴,他把它放到了一个没有生命的雕像上。这个雕像有了生命。她报复的把他带进可怕的冒险经历。”打雪仗是诗人的童年,当他跟他的缪斯、他的荣誉、他的命运玩这局牌的时候,他作弊,从童年里获取他本该在自己内心汲取的东西。由于试图让自己得到人间的荣誉,而掉进了“永生那致命的烦恼”。

3 白斬糖 看过 2021-04-24 00:18:39

前后两半简直不像同一个人拍出来的…为什么非要在最后一个部分加上对看客的讽刺?考克托透过锁孔做自己的魔术师就很好,步入布努埃尔恶趣味的邪道显然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且还污渍了先前幻想的纯粹。

55 xīn 看过 2013-01-18 22:41:08

掌中之嘴,以口唤醒雕塑,穿过镜子来到旅馆透过钥匙孔看到各种光怪陆离,雪仗中的崩塌和谋杀、性命攸关的赌博与看客,重塑的雕像。影片旅馆前的段落都挺有趣,后半段政治意味更强了些。口与生命、房间与世界、在尸体上的赌博、作弊与反作弊的神,作者和观众的想象力大赛。对于电影和诗的理解都很深刻。

70 灰狼 看过 2015-10-25 07:23:04

超现实主义的影像装置传承自梅里爱,事实上仍然是一种杂耍,但是这种杂耍的目的不是趣味性,而是用来捕捉自然无序状态。这种装置仍然是基于模拟物,和数码特效的感知经验不同,比较容易让人产生诗意的联想。

48 somnambuleNRR6 看过 2010-08-10 23:07:22

第四个插曲:儿童守护天使抽去诗人的一张纸牌,即象征使其丧失与女性正常性行为的能力,在阳痿的自卑心理作用下扣动扳机,恐女及同性暧昧意味由此表露出来

32 一只麦麦 看过 2011-09-16 23:20:11

30年让谷克多,奥菲斯三部曲,超现实主义。掌心干涸如伤痕的嘴,镜中锁孔窥视的房间,醒而复睡的断臂雕像,物理时间一瞬与心理时间四场的完结统一。驰骋于多片艺术领域的谷克多将诗的特质带入电影,结合早期电影特技探索诗人内心与永生命题。“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盾形的纹饰”,人类单调沉闷的不朽。

14 Danny 看过 2021-01-28 16:19:59

考克多书里写到《诗人之血》是跟《一条叫安达鲁的狗》几乎同时间拍摄。那么显然这部片子比后者更具先锋和开创了更为突出的剪辑上的新技巧。虽然是一部私人订制的实验片子,但就像考克多为众多后起之秀打造了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可惜盒子被打开了,就鲜少有人能记起钥匙了。被影史低估的片子,它俨然应比《一条叫安达鲁的狗》拥有更高的地位。

20 冰红深蓝 看过 2021-07-06 20:20:10

让·谷克多首部电影(短片),法国先锋电影名作,“俄耳甫斯三部曲”之首。碎片化、无严整逻辑的形式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电影(尤其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区别是不若超现实作品那般散乱恣肆,片中还是有部分情节,主题基本也围绕着【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死与生】。各种形式与材料的雕塑(包括轮廓、骨架)也是核心。画上的嘴转移到手上并被画家拿来与自己的口接吻以及抚摸身体(性意味明显)的创意非常巧妙。进入镜中空间(海水迸溅效果)后在走廊上扒着墙吃力地(如同处于失重空间)逐个房间偷窥的段落似[盗梦空间]前奏,还有贴在墙面或天花板上边舞动边发出丁铃当啷噪音的女孩。多次自杀与复活。黑人天使、两性人与俄耳甫斯雕像也极富意味。技法上借鉴梅里爱魔术,倒放慢放停机再拍与跳切。PS:修订翻译+逐行重调了字幕~(8.0/10)

2 kylegun 看过 2024-03-13 11:53:58 北京

抹去嘴巴的手长出了嘴巴导演被困胶片之内造物返生镜中溺水,重力反常旅馆天球倒影双性催眠神秘越南呓语,拆解偶像雪仗打起死亡身旁景观赌局阿尔及利亚守护天使取走作弊红心A,工厂的倒掉,永生的无聊。诗意盎然超现实意识流,无缝嵌入的殖民地意象仿若时代烟痕

0 微挺 看过 2013-03-02 05:57:18

un film experimental ne nous permet que de trouver un nouveau moyen de filmer.

25 荒也 看过 2016-06-17 14:12:24

只怕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像让・谷克多一样,同时活跃在诗歌,小说,评论,戏剧,电影等多重领域,还都大有建树的全才吧。《诗人之血》作为处女作,先锋电影代表作。“用看得见的血和看不见的血,我制作了这部电影”。

18 康报虹 看过 2018-05-14 17:28:45

谷克多将他擅长的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带来了充满实验性质和诗意表达的奥菲斯三部曲。电影由诗句开头,以光怪陆离的超现实主义情节扩充全片。如此先锋的影像使之可以完全脱离剧情的束缚,就如同怪诞的诗句一样,每个人读到都有不同的理解,你眼睛看到的、脑子里想到的,就是这首诗真正的意境与意蕴。

1 日灼 看过 2014-02-13 21:00:06

前半截能看出一点点端倪,后半截就完全脱轨了。同性恋的暗示还比较明显,诗人窥视世界的角度就是不同,我不懂╮(╯▽╰)╭ 理论上是个几秒钟的故事..

10 雷霆的纶音 看过 2018-11-24 23:22:08

五角星的血纹印刻颤栗的、心跳不已的死亡。从抽象的线条到雕塑再到性感的眉毛和嘴唇,这种跨越被之后的大卫·林奇学了过去。麻风病人的手也在隐喻相吻后的雕像获得新生。 镜中不再是界限,而是拒绝意义的、无尽的通道。在钥匙孔的缝隙里,他窥探也被另一双钥匙孔缝隙中的眼睛窥探着,在墨西哥和法国某个酒店,无论倒带还是慢动作,死亡总是同样进行,萦绕着马尔克斯的吹嘘与魔幻。双性人的性感与贴满铃铛的女孩都被展示,做着鬼脸,吸附在某个固定平面上。橄榄诗人的死去也必然是以最浪漫奔腾的血之方式。 永恒的自身化作雪像,吐着温热、冒着泡的鲜血的孩子躺下如此优雅而梦幻的夜晚里。那张红桃被他从正在死去的孩子胸前去走,而肌肉发亮的黑人天使又将其公而告之,于是他的太阳穴终于出现了同样的、血色的五角星。 倒塌的大厦,剧终。

13 火娃 看过 2017-05-15 00:04:16

8/10。通往平行世界的工具(门和镜子),血(诗人的痛苦),古典(携带着手风琴和地球仪的全身雕塑),窥视的意象(被枪决的墨西哥人死而复生/催眠沙发上逐渐完整的手绘人像/抽鸦片的倒影/爬到墙上惹恼家教的小姑娘),打雪仗的情景([可怕的孩子]开场)涉及观望台的贵族姥爷、黑奴扮成苍蝇,被爆破的烟囱收尾。

14 胤祥 看过 2011-10-07 19:39:34

先锋派。谷克多走的其实是布努埃尔一路,倒是很连贯地可以接续到玛雅·黛伦和肯尼斯·安格尔那儿去。这算是“High Art”在电影的呈现。

20 Irgendwann 看过 2012-12-17 11:18:51

我院新引进的影片适合各年龄段病友于月圆之日观看。

0 mibo lost 看过 2013-05-20 00:11:27

@palace ifc 摊手。。员工福利读起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yvn28cZY1k

6 子文东🤪👻 看过 2018-11-19 14:01:44

无法按照正常观影体验来评价,虽然是以电影为载体,但不能算是通常意义上的“电影”。许多意向的组合,在语言文字之外,拿现实硬套着解释会非常生硬,只能去看去感受。但是它确实说出了一些东西,交织着恐怖、美、邪恶、欲望和救赎。

0 哦空聶 ٩(͡๏̯͡๏)۶ 看过 2023-10-12 02:29:09 甘肃

全程实验,看得懵逼(惊叹‼️&迷惑❓)。 从第一部能看出让•科克托最深层的思考和表达一以贯之、从未变过,只是形式在更隐性地埋藏的同时也在趋向完满,未曾说出的话又在变得更哲学又普世。1)镜子🪞,溺水的水仙花少年;2)人塑造了雕像,世界雕塑了人,人与雕塑并无活体or静止的分别,一样可以被毁灭,同时又可以无聊地「永生」;3)异世界艰难的行走,应该是在地上侧爬;4)别再问为什么的表达每部都有,好奇是一生的累赘;5)看台上「看杀人」的贵族们,在60年的诗人之死时变成了平民甚至是贫民。 其它🐮🍺之处:1)一扇扇门后的世界,这样的浓缩表达在往后几乎无处不在;2)手掌的嘴自我抚慰,第一次在Cocteau的影片中看到赤裸的欲望;3)用红桃扑克牌偷走将死男孩的❤️;4)苍蝇的蚕食是对死亡最后的爱……

> 去 诗人之血 的页面

诗人之血 Le Sang d'un Poète

导演: 让·科克托

主演: 恩里克·里韦罗斯 / 伊丽莎白·李·米勒 / 波利娜·卡尔东 / 让·科克托

类型: 剧情, 奇幻

地区: 法国

片长: 50分钟

上映: 1932-01-20(巴黎首映)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