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导演: 大卫·格里菲斯
编剧: 大卫·格里菲斯 / Frank E. Woods / Thomas F. Dixon Jr.
主演: 丽莲·吉许 / 梅·马什 / 亨利·B·沃斯奥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历史 / 战争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1915-02-08(美国)
片长: 193分钟(2011修复版) / 187分钟(1992修复版)
又名: 重见光明 / The Clansman
IMDb: tt0004972
编剧: 大卫·格里菲斯 / Frank E. Woods / Thomas F. Dixon Jr.
主演: 丽莲·吉许 / 梅·马什 / 亨利·B·沃斯奥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历史 / 战争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1915-02-08(美国)
片长: 193分钟(2011修复版) / 187分钟(1992修复版)
又名: 重见光明 / The Clansman
IMDb: tt0004972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影评 · · · · · · ( 全部 90 条 )

今天,你每看一部影片,里面总有一些东西是格里菲斯开创的
1915年2月8日,大卫·W·格里菲斯雄心勃勃的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洛杉矶古龙大戏院首映。影片改编自托马斯·狄克逊的小说《同族人》,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当时距战争结束正好半个世纪。 这两部影片的诞生绝非偶然,都是大卫·W·格里...
(展开)

九、影史百大导演:剪辑之父——大卫·格里菲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导演推介: 电影大师戈达尔曾说过:“电影始于格里菲斯”,便是对格里菲斯的最大的赞赏,且其在电影史的地位也不言而喻。大卫·格里菲斯曾以演员的身份加入爱迪生公司,以及后续也给埃德温·鲍特做过演员,因此,在其早期的电影中便能发现其老师的影像风格,例如格里菲斯的首作... (展开)> 更多影评 90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IMDB被黑命贵刷到6.2了,好可怜 | 来自Max·Planck | 43 回应 | 2025-04-17 12:11:33 |
1915年发行时是默片还是配乐版? | 来自希尼莫 | 5 回应 | 2025-01-06 08:31:58 |
反种族歧视是美国最大的笑话。 | 来自任性自如意 | 1 回应 | 2024-11-20 06:57:53 |
b站竟然有了这部电影,这电影110岁了。 | 来自茉莉 | 1 回应 | 2024-08-28 15:28:27 |
看完的都是英雄 | 来自土拨松鼠 | 12 回应 | 2024-02-25 19:03:25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影学院本科生必看100部 (志国)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Viking)
- Eureka MOC 电影大师系列 (spaceman)
- 历史蒙太奇(原名:从人猿到太空) (竹幕)
- 影史上的“第一” ([己注销])
订阅一个国家的诞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短评 · · · · · · ( 全部 4153 条 )
219 有用 淘金汉 看过 2006-12-13 13:12:26
看几次睡几次
164 有用 莱尼圆 看过 2012-01-07 00:12:50
第一部故事长片,票房最高的无声电影。在电影及文化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影技术成就了一些重大突破,开创古典剪辑(片尾的交叉剪辑、平行剪辑),第一次使用磷灯拍摄夜景,通过镜头运动、全景镜头创造绵延数里的战争大尺度空间感和大型动作场面;文化层面饱受争议,受种族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时代局限,3K党的暴力行为被合理化为重建正直政府的行动,所谓国家的诞生实为一个隐形的国家的诞生,这对有色人种的伤害不可估量。以至... 第一部故事长片,票房最高的无声电影。在电影及文化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影技术成就了一些重大突破,开创古典剪辑(片尾的交叉剪辑、平行剪辑),第一次使用磷灯拍摄夜景,通过镜头运动、全景镜头创造绵延数里的战争大尺度空间感和大型动作场面;文化层面饱受争议,受种族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时代局限,3K党的暴力行为被合理化为重建正直政府的行动,所谓国家的诞生实为一个隐形的国家的诞生,这对有色人种的伤害不可估量。以至于3K党至今仍把此片作为招募工具。影片前半部讲述南北两个家族在内战时期的多舛命运,直到林肯遇刺北军获胜,后半部聚焦战后南方的重建,以及3K党的“光辉”崛起,假想了黑人强奸白人女性、控制政治选举等情节来恐吓观众 (展开)
141 有用 汪金卫 看过 2013-10-22 03:40:20
100年前的史诗级大片。影史上最伟大的混蛋电影。摄影、剪辑、调度真是牛逼。大场面比比皆是,老谋子的人海战术在一百年前就被格里菲斯玩得溜溜转。对林肯被刺事件的还原也很真实。但颠倒是非、丑化黑人美化三K党的白人种族主义价值观注定让它饱受争议。百年前黑白混血人是电影大反派,百年后是美国总统
85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15-05-06 15:51:28
1.”电影之父“影史首部商业片/史诗片,现在看也不算很闷(丽莲吉许和Miriam Cooper超美);2.题材争议性极大,洗脑性极强;3.开创古典剪辑,平行和交叉剪辑;4.首创特写镜头和跟踪拍摄,多机位多景别切换;5.首用遮光板,结合圈入圈出转场和限制观众视点;6.首次尝试夜景布光;7.第一次引入管弦乐配乐。(8.5/10)
32 有用 德州没有巴黎 看过 2020-06-07 21:04:31
对一部影片的评价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背景都是不够公正客观的。从本片开始,格里菲斯正式奠定了电影的基本语法:经典的连贯性剪辑原则开始成为缝合故事流畅性的不二法宝。电影也由此真正成为一门关于自由时空的艺术。然而纵观全片,依旧有不少地方出现衔接生硬,不连贯的毛病。真正让我惊叹的是影片最后20分钟的营救场面:通过交叉剪辑三组不同空间的镜头,将营救成功的快感酣畅淋漓的呈现给了观众,特别是最后的棚屋拯救卡梅隆一家... 对一部影片的评价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背景都是不够公正客观的。从本片开始,格里菲斯正式奠定了电影的基本语法:经典的连贯性剪辑原则开始成为缝合故事流畅性的不二法宝。电影也由此真正成为一门关于自由时空的艺术。然而纵观全片,依旧有不少地方出现衔接生硬,不连贯的毛病。真正让我惊叹的是影片最后20分钟的营救场面:通过交叉剪辑三组不同空间的镜头,将营救成功的快感酣畅淋漓的呈现给了观众,特别是最后的棚屋拯救卡梅隆一家,可以说是将最后一分钟营救做到了极致,即便是当代电影,也无非做到这个程度。虽然格里菲斯在本片中的立场饱受诟病,但导演通过影片想要传达的美国精神,爱与和平的美好愿望还是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四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