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Мать (1926)
导演: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编剧: 马克西姆·高尔基 / Nathan Zarkhi
主演: Vera Baranovskaya / Nikolai Batalov / Aleksandr Chistyakov / Anna Zemtsova / Ivan Koval-Samborsky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1926-10-11
片长: 89 分钟(24 fps)
又名: Mother
IMDb: tt0017128
编剧: 马克西姆·高尔基 / Nathan Zarkhi
主演: Vera Baranovskaya / Nikolai Batalov / Aleksandr Chistyakov / Anna Zemtsova / Ivan Koval-Samborsky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1926-10-11
片长: 89 分钟(24 fps)
又名: Mother
IMDb: tt0017128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母亲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无法过时的蒙太奇和主题
黑白默片《母亲》根据高尔基的同名小说改编,于1926年出品,导演普多夫金。我观看的版本来自http://www.cinema.mosfilm.ru 电影在1968年被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加上音效,主要是配乐和音响,不包括对白。60年代末和70年代,这个制片厂把苏联许多默片都加上了音效、保存,并加上各种...
(展开)

儿子倒在母亲怀里,母亲扛起旗帜
结尾处,儿子与母亲重逢,历尽千辛万苦,母亲已经转变成为一位革命的母亲。 儿子终于还是倒在母亲怀里,然而母亲却毅然扛起了儿子手中的红旗。面对千军万马的沙俄军队,她神情坚定,猎猎风中她仿佛也变成了一面永恒的旗帜。 这一刻,不需要任何语言,画面已经打动了我们的...
(展开)

苏联蒙太奇——主题与形式的双胞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苏联蒙太奇的力量,是其能够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去渲染强烈的情感冲突——而这冲突通常来自于阶级矛盾和武装镇压。 本片的阶级矛盾,是沙皇一方的既得利益者和反抗的民众的矛盾。 影片中庭审时的法官、上流的旁听者、母子牢狱相见时在旁的看守,他们或沉湎于健硕的母马,或... (展开)
爬不出去的虫子,逃不出去的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不想谈蒙太奇了,只说情感。擦眼镜、摸手套的军官,无聊画马的法官,紧张拧围巾的女孩只需一个细节就充分展现了人物的状态和性格。以及爬出来又被按进去的虫子,这个细节既帮助叙事又象征着人民的反抗,也就像主角从解冻的河流穿过却还是在河面上倒在了母亲怀里,但是人民就像... (展开)> 更多影评 10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影学院本科生必看100部 (志国)
- 社会主义国家百大电影杰作(建设中) (人畜无害小白兔)
- 【关于母亲】 (影志)
- ◎The Top 100 Silent Era Films ◎ (小熊猫)
- 德勒兹两卷本《电影》提及的电影 (Feline)
订阅母亲的评论:
feed: rss 2.0
母亲的短评 · · · · · · ( 全部 818 条 )
11 有用 把噗 看过 2013-08-20 11:03:53
当母子两人分立铁栏两旁,相视而笑的时刻,特写给到了儿子纯真的笑容,过往的一切也就宛若初春融化的冰雪瞬间消逝,我想,再没有比这一刻更动情、更素朴、更真挚的时刻了,于是泪水就嗖嗖地出来了。普多夫金是无法与爱森斯坦比较技术的,他的电影情感足,就如同在反复出现的广博自然般柔润而富有诗意。
21 有用 YiQiao 看过 2019-04-01 12:30:47
想起很早以前读苏联文学时候的最直观感受 连翻译出的文字都饱含着痛苦与深情//如歌如乐般流畅的影像作品//“在普多夫金的电影中,蒙太奇的运用永远为电影的叙事服务。……如果将普多夫金的影片同爱森斯坦的影片比较就不难发现,在普多夫金进行蒙太奇象征的段落中,无论是冰河解冻,还是惊涛云浪,都是在影片叙事中直接出现的有源意象,而爱森斯坦影片中出现的诸如孔雀(在对克伦斯基的讽刺段落中出现)、喷泉等意象均属于游离... 想起很早以前读苏联文学时候的最直观感受 连翻译出的文字都饱含着痛苦与深情//如歌如乐般流畅的影像作品//“在普多夫金的电影中,蒙太奇的运用永远为电影的叙事服务。……如果将普多夫金的影片同爱森斯坦的影片比较就不难发现,在普多夫金进行蒙太奇象征的段落中,无论是冰河解冻,还是惊涛云浪,都是在影片叙事中直接出现的有源意象,而爱森斯坦影片中出现的诸如孔雀(在对克伦斯基的讽刺段落中出现)、喷泉等意象均属于游离于叙事之外的图解式元素。并且在画面之间的对接中,普多夫金的蒙太奇段落不仅仅表现戏剧冲突性,而且蕴含散文式的抒情特性,以此拓深影片的心理主题。” (展开)
41 有用 康报虹 看过 2019-05-06 10:43:58
普多夫金说:“在我早期影片《母亲》中,我曾试过不用演员的心理表演,而用剪辑所构成的综合造型来打动观众。影片里面有这样一场戏:儿子坐在监狱里,突然接到一张秘密递进来的条子,从而知道翌日他就可以恢复自由。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他的喜悦心情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假使把一张因为喜悦而大放光彩的脸拍下来,那必然很平板,未必能动人。所以我就表现了他双手的兴奋的动作,并用大特写来表现他的面孔的下半部——嘴角上的微... 普多夫金说:“在我早期影片《母亲》中,我曾试过不用演员的心理表演,而用剪辑所构成的综合造型来打动观众。影片里面有这样一场戏:儿子坐在监狱里,突然接到一张秘密递进来的条子,从而知道翌日他就可以恢复自由。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他的喜悦心情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假使把一张因为喜悦而大放光彩的脸拍下来,那必然很平板,未必能动人。所以我就表现了他双手的兴奋的动作,并用大特写来表现他的面孔的下半部——嘴角上的微笑。我又在这些镜头后面接上一些其他的素材: 一条涨满了春水的小溪;闪耀着阳光的水面;水鸟在乡村小池塘里戏水;最后是一个笑嘻嘻的小孩。把这些素材连接起来以后,我们所要表现的'四人的喜悦'就被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展开)
1 有用 DM 1 9 8 9 看过 2010-01-06 21:24:27
联想蒙太奇 囚徒的喜悦
18 有用 火娃 看过 2019-09-30 00:02:03
8/10。高尔基的原著是循序渐进的,母亲先从情感上接纳了与儿子志同道合的人们,再逐渐接受革命思想,电影遵循情节紧凑原则,设计参加革命的儿子意外枪杀被反动派利用的父亲,丧夫之痛使母亲迁怒于家中藏匿的武器,进而儿子被捕,戏剧化的转变生硬割裂了情感的自然规律,但普夫多金以鲜明的表意性抚平生硬,监狱里面孔沧桑的老人接一组清新的田园风光,床边沉思的青年相接的是远山孤树下老人拄拐离去,具象化对亲情/故土的思念... 8/10。高尔基的原著是循序渐进的,母亲先从情感上接纳了与儿子志同道合的人们,再逐渐接受革命思想,电影遵循情节紧凑原则,设计参加革命的儿子意外枪杀被反动派利用的父亲,丧夫之痛使母亲迁怒于家中藏匿的武器,进而儿子被捕,戏剧化的转变生硬割裂了情感的自然规律,但普夫多金以鲜明的表意性抚平生硬,监狱里面孔沧桑的老人接一组清新的田园风光,床边沉思的青年相接的是远山孤树下老人拄拐离去,具象化对亲情/故土的思念,父亲遗体旁呆坐的母亲插入落到盆中的水滴,悲痛如水滴缓慢沉落,法庭外儿子仰望太阳微笑与审判长右边占据画面主体的沙皇铜像,把革命者的乐观对比权势者的阴险,同样是仰拍,盘问的军警形象僵硬,高举红旗的母亲光明伟岸,分别隐喻工人力量的冰河与顽固势力的铁桥,也作为情节中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象征性剪辑的中断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