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奏鸣曲的影评 (287)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tiaah 2022-05-08 23:07:02

秋日奏鸣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于母亲节想起这部收藏已久的电影,人人都在表达着公开着对母亲的歌颂和爱,看伯格曼举起镜头挖掘“爱是否可能”的隐语。 “我猜想长大是可以把握你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是不再白日做梦,不再大惊小怪”,学会忍受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用微笑掩饰着悲伤与恨的折磨。 全景镜头将父母...  (展开)
闲人电影 2022-03-04 17:25:56

别被《秋日奏鸣曲》的片名给骗了,因为导演是个大骗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秋日奏鸣曲》,乍听之下是部小清新的作品。 可是看过之后却发现导演是个大骗子,用一个温柔的片名诠释了一个残酷的故事。 《秋日奏鸣曲》,一个诗意的名字,却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那些关于亲情的不如意,在电影结束之后全部涌现了出来,就像片中的风景一样,看起来很治...  (展开)
Rain出品 2024-06-12 00:57:32

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個人必須學會生活,我每天練習。 我最大的障礙,就是我不知道我是誰,我在黑暗中摸索。 如果有人愛上現在的我,我也許才敢終於正視自己。 對於我,那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感情豐富≠多愁善感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童年,一生治愈。 自私,自我為中心的人,永遠...  (展开)
娃 娃 2024-01-31 20:08:42

如果有人真实地爱我,也许我才有勇气正视自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秋日奏鸣曲》是伯格曼1978年的作品。饰演母女的两位女主角分别是英格丽·褒曼与丽芙·乌曼。人们习惯上把演员Ingrid Bergman翻译为“英格丽·褒曼”,而导演Ingmar Bergman却被译为“英格玛·伯格曼”。其实他们的姓氏是一样的,而名字也有几分相似。看看他们两位的履历:同...  (展开)
秋日奏鳴曲Fifi 2023-06-30 20:33:54

我希望对《秋日奏鸣曲》不只是“哇”而已,未完待续…

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诗篇提到过,“你又回到了出发点:第一次认识的那个地方。”我觉得重温电影就是这样,我在尽可能的将对电影的警觉性培养成自己的第二天性。《秋日奏鸣曲》里面某几个特写镜头会让我兴奋不已,不只是因为我被伊娃的某个眼神触动,更是因为我学会了如何理...  (展开)
丝老丝 2020-04-26 00:29:42

痛苦在于无法说出它本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毋庸置疑伯格曼的作品都带有一抹赎罪式的自我反省意味,其作品中人物所取得的世俗成就往往与其成长或家庭隐痛成负相关。《秋日奏鸣曲》中的夏洛特(母亲)是声名在外的钢琴演奏家,却失魂低语道:“我对童年的记忆很少,我不记得我的父母曾经碰过我,不管是爱抚还是惩罚”, 《...  (展开)
娃 娃 2018-08-14 03:51:26

“如果有人真实地爱我,也许我有勇气正视自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发表于公众号 多巴胺餐厅 2007年,在碟摊儿挑了一张《野草莓》,单纯为“装点门面”的看完了。此后十多年来始终没有看完已故瑞典导演“圣三位一体”之一英格玛·伯格曼的全部片子。而看片的心态也从最初的新奇逐渐变为最近的厌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伯格曼终于“走下神坛”,...  (展开)
素履之往 2017-06-11 08:27:09

人生悲剧第一幕

1978年,英格丽.褒曼演艺生涯里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秋天奏鸣曲》,并以此片第7次入围奥斯卡奖。 1982年8月29日,褒曼因乳腺癌病逝于英国伦敦。 小津电影《独生子》片头字幕里说:人生悲剧第一幕从成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开始。 《秋天奏鸣曲》里的母子关系,尤其是一位杰出女钢琴...  (展开)
米末撒 2013-05-16 12:47:54

自私的人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有时候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非常复杂 虐身和虐心的层出不穷,昨天的新闻是讲一个父亲虐待亲身女儿的消息,今天看的这部则是母亲对女儿的漠不关心和过分关心造成的悲剧,妈妈只是太爱自己了,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需要爱而不给予付出。 伊娃很坚强,一小时后母女的谈心(发...  (展开)
小默 2015-05-12 16:03:57

我们唯一拥有的便是孤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岁月……难以想象这样一位絮叨、严肃的母性角色是当初卡萨布兰卡中美丽温婉的伊尔莎。 女儿一直是感伤的——那样的家庭,从小便缺失关怀与爱。她弹奏的肖邦序曲也总是淡淡的伤怀,像诗人在死白色的月光下暗自缓步。她在自己的书中说,“我最大的障碍就是不知道我是谁”。她想用...  (展开)
夜行者 2013-06-17 17:08:18

不见硝烟,一家人的战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你以为亲情就只有挂念、珍惜和相守这种温馨面目吗?同为一家人,他们之间竟然可以是相互猜疑、嫌弃、失望甚至恐惧的。两个女儿一个丑陋、一个重残,离美好这个标准甚远,而母亲却是天赋聪慧,风姿动人,给人以不可接近之感。这种角色设置,不仅说明了他们各自的不可接近,也很好...  (展开)
November Steps 2011-11-16 20:07:07

秋天奏鸣曲——爱与恨的音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极其喜欢这部电影的色调,暖暖的,在这样的季节看这样的电影尤为舒适。整部电影事实上也非常适合移植到话剧舞台上,但可能像伯格曼那样动人的色彩,话剧舞台是难以复制的。 影片一开始丈夫维克多的旁白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间隔效应”,值得一提的是,维克多在片中是一个非常微...  (展开)
2024-04-11 10:55:59

《秋日奏鸣曲》

深入探讨家庭关系和人性挣扎,由享誉国际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执导。这部电影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展现了一幅关于人性、爱与痛苦的细腻画卷。 影片以母女关系为切入点,透过一系列细腻而富有张力的对话与情节,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尤其是母...  (展开)
牡蛎男孩。 2015-05-27 13:41:43

我想多了

不是影评,仅为自己苦恼的心事。 分析了一天这部电影,刚看的时候觉得太一般,没想到分析下来倒爱上了这部电影。想到母女之间畸形的爱,缺爱导致不能爱,突然觉得自己从小到大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我似乎也不懂如何去爱。 今晚朋友在剧场排练,我本来答应了陪她,结果因为作...  (展开)
leslieland 2023-03-23 23:33:06

母女之间是情感、困惑和毁灭

“母女之间是情感、困惑和毁灭”,超级喜欢。 伯格曼的大特写让人沉浸式的体验人物不断流动的情绪。也只有褒曼和丽芙经得住镜头的锤炼。 多处地方令我感动,母亲为女儿演奏肖邦的曲子,母女夜谈,以及最后以丈夫的视角旁白读信,看似完满的结局实则这段母女关系仍然充满怅惘和...  (展开)
swl.lulu 2022-11-05 15:18:57

一个诗意的名字,却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那些关于亲情的不如意,在电影结束之后全部涌现了出来,就像这两款海报一样,看起来很治愈,实际很致郁。女儿一直渴望母亲的关爱与认可,活得唯唯诺诺,可是母亲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从来不曾理会过女儿内心的诉求。女儿为她演奏钢琴曲,她看不上女儿的技术;女儿嫁了一个爱她的...  (展开)
宸老师 2022-08-01 22:36:13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纪念英格玛·伯格曼7月30日逝世十五周年。伯格曼的水平真的高超,仅仅用这一部九十多分钟体量的片子就把母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微妙复杂的关系和情感深入浅出地剖析和总结出来了,就像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那样“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伊娃...  (展开)
小猫喵喵喵喵喵 2022-07-23 23:10:45

高墙林立,而我想要穿越砖缝的间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记得我们大学语文老师在和我们谈到《论语》的时候,谈到这么一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他说,这是孔子还年轻的时候说的话,晚年的时候啊,或许也是相信以德报怨的。 其实看完整部片子,并没有给我带来那种极度的触动或者无声的眼泪,这并不是说片子...  (展开)
豆友197554344 2022-02-16 14:46:29

爱意

往我们会以爱的名义付出,以爱的名义索取,但是可怜的我们,从未学会爱。 这部电影确切说应该是一部话剧,因为真正的魅力在于台词。 母亲与孩子之间剪不断的脐带关系。 一生中的渴望被期许。 最后,我们都是那个无助的人,渴望双臂的人,于是当我们成了母亲,我们也似乎找到了...  (展开)
平安喜乐 2021-05-22 12:39:31

秋日鸣奏曲

世间最深的伤害,莫过于打着爱的名义的伤害,伤害了一句我是为了你好而把你所有的痛苦变成了你自己不知道感恩而在那无理取闹。我很明白艾娃的感受,因为到现在我也是从小时候在我父亲面前会喘不动气,憋的难受,因为他不会让你说一句话,嫌弃你这个嫌弃你那个,而我也像影片里...  (展开)
<前页 1 2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后页> (共287条)

订阅秋日奏鸣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