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凶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5 纸风筱龙 看过 2014-12-30 21:42:55

老版中彼得洛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片中光线的运用也很出彩,特别是街道的灯光和脸上的光线突出反派的狠毒。而许多人看过新版后回首老版给一顿对比后差评,时隔22年后希氏的手法和团队也接近完善,新版有全新的高度是再正常不过了。三十年代的枪战片有多经典,看了本作就知道。

5 托尼·王大拿 看过 2016-10-20 02:37:18

总体感觉更像个闹剧,噼里啪啦的,但音乐大厅那场拍得相当棒,彼得·洛更是惊艳。

1 stknight 看过 2010-12-06 21:11:27

希区柯克曾两次执导《擒凶记》故事,本片是在三十年代于英国拍摄的黑白片版本。一直想先看这个早一点的版本,但一直没找着,只到现在才找到网上在线观看,画质很差,但还是凑合看了。现在看这个版本感觉比较粗糙,毕竟当时才进入有声片时代,声音效果还是不够突出。比较惊喜的是看到了彼得·洛

6 lcsun 看过 2016-03-12 21:52:55

被催眠后的主观镜头惊艳。早期的、随意玩的、不顾虑商业的希区柯克亦令人高山仰止。

0 豆友2020.4.4 看过 2020-01-22 22:18:53

第一次看56年的擒凶记就感觉那是一部拼凑之作,特意安排了许多桥段,并且为了展示设计了许多冗长的情节。原版剪辑尤其是前半段,极其精简流畅,完全展现了希胖把控影像的美秒节奏。希胖的电影围绕于一个行动的人而不是一个感知的人。这部后半段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被悬置的身份 ,悬置的行动在后半段因为人质设定变得平庸无味,可见56年的改编在这点上也很失败,结尾警察围攻匪徒大楼,楼上和街角的枪战也是从最早帮派电影移植过来的商业类型元素,可以从这里考察希胖是怎么坚持自己思路的同时逐渐成功商业化的。

0 ibelieve 看过 2024-02-24 02:44:30 广东

希区柯克在英国的巅峰之作(我觉得有更好的)。比较喜欢的一场戏是舞会中弹,先是把毛线缠绕在法国人扣子上,随着舞蹈动作,拉扯开的毛线将所有人都搅了进去,接着一个子弹击穿玻璃,法国人起先还没有察觉,过了片刻才发现自己左胸淌血。多好的节奏感啊! 戏外:希区柯克很欣赏彼得洛。最后一场枪战戏有真实事件可索引。

8 易老邪 看过 2011-08-30 23:03:14

3星,再给彼得洛饰演的反派加1星。

1 大奇特(Grinch) 看过 2009-01-01 20:34:14

三星半,还是喜欢56年的翻拍版

2 月球上的小宇 看过 2012-09-21 20:21:54

刚知道老希拍过两部擒凶记 眞太让人意外。作为80年前的电影,没有那么多后期制作,但老希已经把一个故事有条不紊的讲完了。这就是看他电影的乐趣把。

0 我不在这 看过 2019-08-20 03:37:23

轻微悬疑,大置景大调度,仍能从镜语迅速识别出希区柯克,这次很不同,以前觉得希区柯克完全放不下小资精致,看这部与众不同,糙而且混合着许多喜剧、黑色幽默,从男主的角度看特别小市民智斗版《飓风营救》。Lorre真的是了不起的演员,无比松弛沉浸,表演方法可以说是现在的演员都想靠近而往往不得要领的。人物的那些内心挣扎都很真实必要,紧张得要命,秒杀现在那些情感虚假的绑匪片。大的地方糙,希区柯克原有的人物举手投足这些细节还是无比落实,加上篇幅短,好评!

1 HurryShit 看过 2011-06-08 04:06:37

雖然56年版有"Que Sera Sera"、Doris Day跟James Stewart,結局一氣呵成,整體比較成熟,但34年版的Peter Lorre大勝,牙醫這段的趣味、母親"贏回"射擊比賽的首尾呼應設計都是亮點。

0 疯马 看过 2013-02-19 21:47:54

希区的枪战片,一部91min的悬疑片,竟给片尾枪战那么多的时间。这部片子拍于1934二战前,让彼得洛演反派暗示了当时德国的司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啊。希区在英国后期的片子基本上是小幽默+麦格芬+国际阴谋,算是个艺匠。到好莱坞之后成熟多了,娱乐性更强。这片子明显是后期配音,环境音效太假了。

0 AleX 看过 2013-02-03 23:38:06

8/10,作为电影来考量已经基本具备了当今同类作品的所有元素,所以说希胖“领先了那个时代”;无孔不入的英式幽默和绅士风度与次世代反派形象同台对飚,邦德和他的对手们一定从中收获不少。

0 帖拉索伊朵 看过 2021-07-26 18:00:40

现在看的话,观感不好,大部分时间都挺无聊。但发现希区柯克其实在塑造人物上也花功夫,他会用一些小桥段让配角很有趣,这里那个打到后面累了想放弃的枪手就是很好的典型。母亲本身是枪手的设置,之前比赛失误,最后关头为救孩子击中凶手这样的设计在那个年代也算很厉害了吧。

0 左胸上的吸盘 看过 2020-09-02 22:14:09

中间那段快放的扔椅子大战太恶趣味了哈哈哈哈。这个故事本身很衬34年山雨欲来的时代背景,那个暗杀外交官的神秘组织心心念念14年的费迪南遇刺,算是对二战的一个预言吧。全片能看到德国电影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启用了彼得·洛,室内场景拍的尤其像。片尾有段冗长的枪战戏,但限于录音技术远不够成熟,表现力差,不过也能看到希区柯克一贯的新潮。故事本身讲的挺破碎,男主救女儿、警方调查和死者同僚、神秘组织几方关系编制的轻描淡写,角色没个清晰的行动主线,观众对剧情只能演一步看一步的费劲跟随,不易建立代入感。有些地方的处理也莫名其妙,牙医诊所接头那场戏,男主竟然没被认出来我也是服,神秘组织走哪都带着男主我也没看懂

0 秦诺诺 看过 2012-05-20 00:58:02

“让我们说第一版是一位有才干的业余工作者拍摄的,而第二版是专业人员拍摄的”从影片的排场以及精良程度来看第二版在好莱坞提供的强大支撑下确实显得很专业,甚至连配乐插曲也要专业的多,但是从本质上说并看不出两部片有太大的差别。PS那会连英语都还说不利索的彼得.洛依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0 马赛克 看过 2015-02-09 17:03:50

This is when Hitchcock's career took off and became grandiose. Better than the 1956 remake, though less technically accomplished, in Peter Lorre's sinisterly menacing performance, the climax sequence, and its grim nature.

1 十一伏特 看过 2017-10-14 19:50:17

这部不同56年版的儿子,是女儿,母女俩都如洋娃娃般好看。大体上还是相对粗砺些,比如合唱的高潮只是短短一小段,不如56版的大场面气势与延时紧张感。结尾处街巷围攻枪战,在22年的马布斯博士、31年的疤面人都有类似,更可能是源出前者,教堂里的催眠也有神似之处。

0 xīn 看过 2013-04-03 12:31:34

开场雪地/舞会调情段落(拆线衣)很赞。牙医的典故出自这部影片,留纸条找大使的引子和The 39 Steps、The Lady Vanishes一样。最后的围困对峙场景让人想到Scarface,彼得·洛还是M中的感觉,那种神经质的优雅的凶狠的厌倦的感觉(和Little Caesar、White Heat类似)。莫里亚蒂+神枪手真是标配呀。

1 somnambuleNRR6 看过 2012-01-03 23:18:01

56'版基本就在原架构上添点血肉,排场更大说服力强。后来逃去好莱坞的Peter Lorre,因为接了不少丑角导致他即使扮演反派等严肃角色我都时不时会噗哧。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