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队的彩排 短评

热门 最新

5 kylegun 看过 2020-11-02 00:32:17

打击乐与弦乐之仇,竖笛空气入脑成妖怪,孤独大号选择了孤独胖子,双簧管能带人逃避现实,尼禄和天使让她迷上竖琴,第一小提琴甚至节拍器都能取代无能指挥;黑道工会争平等,无政府音乐求自由,古典结构的独裁崩塌后,剩下一片虚无茫然……费里尼的保守主义美学反抗寓言,也不赖?

5 奥兰少 看过 2021-11-01 23:24:59

意外很喜欢。之前我以为不会给晚期费里尼五星了。70分钟的凝练篇幅,完成的却是人类社会的宏大寓言。在老一辈乐手那里,我们能捕捉到他们的职业尊严和对艺术的敬重;而对新生代乐手来说,演奏者的创造光晕早已湮灭,只是一份需要等待打卡下班的工作。自甘庸俗堕落可以混同成反抗权威的激进姿态,终于演变为用暴乱来对抗指挥。但当旧世界真的为铁球摧毁,人们置身于教堂的废墟中,又茫然无措渴望单纯和谐的回归。指挥家带回了秩序,却也唤回了独裁。问题无可解决。竖琴手是费里尼最欣赏和同情的人物,于是他让她成为了唯一的牺牲品,以提示我们失去了怎样宝贵的事物。现代社会,甚至连艺术都拯救不了我们。重来又能改变什么呢?p.s.来自费里尼的自嘲:你觉得八部半是个精神分析电影吗?以及周董的不能说的秘密结尾对本片算是致敬吧。

32 欢乐分裂 看过 2020-01-20 22:05:21

费里尼这样评价此片:“在今天这个结构组织崩散、价值指针消失的世界,每个人对其周遭的混沌、病态、邪恶都会有所反应。我们把我们个人的病理笼统化,将我们的恐惧、欲望一股脑投射到周围的一切,管它是电影或一件事。也许从那部电影呈现出疯狂的情境、坠入非理性范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有这种种反应出现。因为那个情境如此骇人,所以我们就以一种组织化、制度化的疯狂来反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像在独裁政权之下一样。所以一切就像在兜圈子。”短短70余分钟,竟有如此精彩的起承转合,从隐忍到暴动,直至废墟中回归原点的“重建”,宛如人类社会进程的缩影。

9 瑞波恩 看过 2020-11-01 18:07:36

4K修复,真任性的伪纪录。堪称Fellini一次有理有据的自我辩护,对于外界冠以的“片场法西斯”恶名,Fellini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与答案,而且是以管弦乐队的彩排的戏谑形式来表现的(乐队指挥与电影导演本质简直是一样的),某种意义上,导演与演员(乃至整个拍摄团队)的关系始终都是冲突矛盾的。看得出Fellini心中的无奈委屈,为了达到拍片理想效果有时简单粗暴也在所难免,被训斥的拍摄团队也会像这支管弦乐队一样怨气冲天甚至激烈“反抗”……最好的结果就是乐队指挥(导演)与管弦乐队(演员)互相理解完成创作过程,最后废墟上的彩排场面似乎寓意着一种和解,但一切又绝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费里尼百年诞辰放映.资料馆留影#

5 seabisuit 看过 2020-11-01 15:05:05

从艺术天堂到革命地狱,在废墟中重建,费里尼仅用短小的一部非职业演员封闭空间内乐队排练的伪纪录形式,就勾勒出意大利近代历史的变迁,甚至人类社会秩序的演变。指挥一角的塑造,也可认为是独裁政治,或者趋于一种宗教和制度,像神一样的心理寄托。领袖和上帝之间只有一面之隔。资料馆修复版。

5 把噗 看过 2012-07-05 21:25:28

“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味道着群体生活的主题,风格依然充满巴洛克式的夸张,并延续了费里尼一贯的洞察力,情节意在影射导演心中的现代危机感。它是对社交生活和政治生活那种世界末日般的讽刺,是《舞国》和《月吟》的前奏。”——《费里尼画传》

1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20-11-12 20:51:14

4.5 想起梁赞诺夫的《车库》,但费里尼显然野心更大,往小了说是政治(内忧与外患)往大了说是文明(毁灭与重建)。又想起罗伯特·奥尔特曼,两个人的群戏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还想起黑泽清的《东京奏鸣曲》,能让人平静流下眼泪的东西,恐怕也只有音乐吧。还想和你一起看,单簧管的微妙,我不懂啊。

5 451½°F™ 看过 2020-01-27 20:02:50

乐手/乐器在乐队中的争吵,个体对于集体/权威的反抗,却如同乌合之众一般,最后在毁灭面前终于合体也逃不过指挥最后常规的痛骂,对于某些意识形态与体制非常有隐喻。

2 Mr. Infamous 看过 2020-11-17 21:22:23

以为又是一个虚实结合的纪录片罢了,不同年龄与背景的乐手或真情流露,或戏谑调侃,关于乐器的爱恨,关于自我的探寻,还有社畜最该感到震颤的当头一棒,即再奏一遍都被认为是加班,而工会在撑腰。谁知种种罅隙突然大肆张裂,破开一个非理性的疯癫狂欢,叫这乐团影射神隐的人间,宣泄化作原始欲望的碰撞,无人能逃,也无人想走。从静到动再到静,一阵清醒,一串咆哮,灰头土脸地重建所谓的高雅与和谐,简直荒唐又窒息。小小格调几番嬗变,有料。三星半。@资料馆

2 苏黎世的列车 看过 2020-11-01 14:31:18

每种乐器都有其灵魂和品格,乐手访谈的表达更像是形容每个人形影不离的挚友。乐队就像教会,每一次演奏就是一次弥撒,旧秩序的崩塌是一次强烈的政治讽喻。为啥费里尼的每部电影都这么热闹啊,哈哈😄,这部太短了,没看够!【资料馆·费里尼百年诞辰纪念修复影展】

1 上林苑 看过 2011-09-26 19:09:01

乐队也是一个小社会,对乐器特色和性格的介绍有点意思——小提琴讨厌双簧管,是的

0 wangzhy 看过 2022-02-07 22:18:21

作为影像媒介的一种表达 80%是残废的 靠听台词和声音即可 直到冲破建制派的秩序 革掉了指挥大棒也砸烂了恒定节拍 算是有画面展现了 可惜这也是浆糊脑子式的喻体指涉 抓住极端典型批判讽刺 推导极限论证荒谬终究是气短低能的体现 牺牲了边缘的孤独的竖琴手来达到短暂的平稳 剧作的转折都如此俗套 Signori... Da capo!

0 一个影迷 看过 2023-02-26 08:26:29 天津

《管弦乐队的彩排》。 “你觉得《八部半》是一部精神分析片吗?” “这就是肮脏的生活,没有安静,没有沉默,没有和平。” “你们要亲我的屁股?给你们!” 费里尼的电影台词极多极杂,在剧本上要下大功夫,这都是为了塑造一个喧闹的场景,一群各式各样的人挤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彩排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的嘴都合不拢,引出各种笑料和扯淡。 影片仅70分钟,但意味深长。传说很久以前人们想要建造巴别塔,但最终因为听不懂各自的语言而发生矛盾,最后失败。这一个乐团就是一个社会缩影,一切荒诞都是如此现实。 最后的结尾,或许是费里尼对人类文明还抱有一丝希望,但希望是从无数次的毁灭之中诞生的。

2 蘇小北 看过 2011-12-26 23:29:05

1.方寸之間卻昭顯人類的本真面相,和絃協奏下的雜音紛雜,各自為政的樂隊成員彼此對撞,言語衝突引誘最終的肢體對抗,暴力的癲狂之舞,隱喻人類的絕望處境,自私自利下的對立與毀滅慾望;2.不同樂器代表不同的人格,或奏出和諧,或導致噪亂;3.毀滅和死亡恐懼並不能引人反省,依然固我;4.第一部費費。

1 胤祥 看过 2012-06-26 02:19:05

Nino Rota的音乐。管弦乐队恰似电影剧组。革命一段真好看。电视媒介。

3 神仙鱼 看过 2020-11-01 14:40:11

管弦乐队,形形色色的乐手,信仰各自的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色,有些和谐相处,有些敌对反感,彩排成了一场社会实验或是缩影,指挥如神俯视人间。政治理念、革命冲突、信仰崩塌,如同教堂的演奏厅摧毁,所有人终于脱离失心疯状态,尝试完成了一次不尽如神意的演奏。“Again!”指挥最后说。重建的开始,但可能只是一切重演。

0 雁鸣时代 看过 2021-03-15 00:52:25

对旧时代老制度逝去的挽歌。费里尼的幽默挺高级,像宁浩姜文,要有点门槛才能心领神会。 费里尼糟糕的配音方式给人对影片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困扰,但这也形成了他的独有风格。 小提琴和大提琴是构成所有交响乐的基础,其他乐器都围着他们转。 比较沉闷的时候用抓老鼠闹剧来过渡调剂一下。 正是这种怪癖让一个艺术家更有魅力,更能领导大家。 最后的疯狂场景让我想起《芝加哥》的木偶人和ipad的正反两面。有阳面就要有阴面,有平和就要有疯狂,这才是进展到极致。 指挥的独白--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确立主角地位--非常重要。 笔记: 后半段的大叛乱:毁坏先贤画像、四壁涂鸦等意在暗示,这个满载着音乐悠久历史和辉煌传统的密室实际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它其间的所有因素及其发展都与人的普遍行为及未来出路有关。

4 stknight 看过 2011-12-18 20:04:10

本片是费里尼晚期集幻想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杂糅的一部典型风格化作品。全片是一个意涵丰富的诗化寓言。全部场景被放置在一个封闭式的墓地/厅堂完成。这个满载着音乐悠久历史和辉煌传统的密室实际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它其间的所有因素及其发展都与人的普遍行为及未来出路有关。

0 coie 看过 2023-08-06 23:56:35 上海

政治寓言电影。除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巨型节拍器成为新的指挥家,是不是也有机器/物件控制人类的恐慌。这里和1983《船续前行》里的歌剧,都能看出费里尼这一阶段对古典音乐的关注,这也是他和长久以来的配乐师 Nino Rota最后一次合作。

0 Orpheus+ 看过 2022-08-12 23:27:19

5.0。樂隊排練主題和貫穿全片的密集台詞讓費里尼酷愛的後期配音之拙劣暴露無遺。

> 去 管弦乐队的彩排 的页面

管弦乐队的彩排 Prova d'orchestra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Balduin Baas / 克拉拉·科洛西莫 / Ronaldo Bonacchi / Franco Iavarone / Christian Borromeo / 伊丽莎白·拉比 / 翁贝托·祖阿内利 / Paolo Fiorino / 库尔特·克罗伊格 /

类型: 剧情, 喜剧, 音乐

地区: 意大利, 西德

片长: 70分钟

上映: 1978-11(芝加哥电影节), 1979-02-22(意大利)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