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生命的影评 (16)

《脱胎换骨》——传销届最高端昂贵的货
影片的音效绝对可以秒杀众多恐怖片千辛百苦浪费血浆或鬼怪营造出的惊悚气氛,尖锐拉长的提琴声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在播放这段诡异的片头音乐时,画面一直呈现扭曲状态:不同的人脸被拼接到一起,人的某一个部位被任意拉长缩短,仿佛冥冥中有某种强大的力量逼迫着人们做出改...
(展开)

理想化包装后的消费主义,我们谓之“梦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关注公众号【与牛大力饮茶】,回复“第二生命”获取片源 从齐泽克的《变态者的意识形态指南》过来,他用本片文本说明“梦想成为消费主义的理想化”。 全片是指认消费主义的寓言。一开始,主角被容貌不清、身份未明的神秘人跟上,只留了一个地址给他。坐立不安受到诱惑,又在“... (展开)
这不是西方画皮鬼故事
第一次看John Frankenheimer的电影,而且还是60年代的Cult Film,确实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手法极度前卫的摄影,从开场那一系列的扭曲的五官形象足以吓掉下巴!至于片中多次出现的鱼眼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的运用,更是为日后无数继续追求艺术真谛的导演...
(展开)

这就是传销本质,以生命为代价的传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情节很缓慢的电影,在最后20分钟揭示了主题:其实所谓第二次生命,所谓的重生,不过就是个幌子,其本质就是传销,你必须介绍新人(新有钱人)入伙(改变自己的人生),一旦证明你看出了本质,不合作,不介绍新人交钱改变人生,那么你就会被处理掉(当做另一新人的死的替身)。真... (展开)
瞎扯淡自以为是的短评闭嘴吧别丢人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客观的青春自由无罪。什么嬉皮精神成了消费社会的帮凶。消费社会从何而来?人。这一切的帮凶都只是人自身的各种欲望。与什么嬉皮精神无关别尬黑学几个破词汇净乱扯污名化嬉皮精神。为了黑嬉皮什么都跟它硬扯上关系是吧。 剧情不够连贯惊悚元素没有完全不吓人故事也无比简单就是... (展开)
[Film Review] Seconds (1966) 7.1/10
The final chapter of director John Frankenheimer’s paranoia trilogy (after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 and SEVEN DAYS IN MAY 1964), SECONDS posits the possibility of a second chance to start one’s life with a clean slate, through proper plastic surgeries...
(展开)

第二生命、脱胎换骨,第一生命、黄金夏季
1966年11月14日上映!1966年11月14日上映!Jesus!天才!天啊!深刻!大摄影指导还是华人!真是超级的意外惊喜!收获连连!而私人登录了上千部好电影,约翰·弗兰克海默导演的作品还是第一次看自己都吓尿~ 好片看不完。经典却可以拍完,在这段有生之年杰作连连。 2015时在其15...
(展开)

精英转眼变畜生,考验人性的后果很严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人类近代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地位,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很多权力大都来源于那个时代,六十年代是自由的,同时也是禁锢的。正因为禁锢,所以人们向往自由,也正因为自由,所以一定程度上才会有更多的想象去冲破禁锢。在那个大环境中,很多人,很多作品都表现出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