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的3星影评 (16)

哈哈怪 2012-06-08 00:10:27

Forgive me for loving you.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99年,BFI评出了英国影史百大影片排行榜,本片位居次席,仅在《第三个人》之后。影片打动我们的原因,不是因为David Lean的大名(获奥斯卡提名),不是因为男女主角的精彩演绎(女主角获奥斯卡提名),不是因为巧妙地倒序和细腻的独白(编剧亦获奥斯卡提名),不是因为娴熟的...  (展开)
飞天猪 2007-06-19 09:06:14

普通吧

听到拉赫玛尼诺夫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不会吧。著名的音乐必然会引发观众一定的联想或者调动一定的情绪,但那与电影本身无涉。 我的联想是《七年之痒》,那首用来勾引玛丽莲梦露的曲子。 也许是我期望太高,总希望在中年厌倦婚外感情对家人内疚之外看到一些别的什么,好像没有...  (展开)
纳德性 2011-08-10 11:37:37

Nothing lasts really.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片开头,男女主角令人心碎的告别,被一只咕咕叫的老母鸡所打断。这个女人具有典型的思维奔逸症状,两片嘴唇飞快地张翕,让人眼晕恶心到想吐——作为观众,我跟女主角有了共同的生理反应。哪儿哪儿都有这样的极品啊! 对这个故事的感想么,我想就不用写了,抄一段台词代替。...  (展开)
共清觞 2012-09-18 11:16:45

陌生人总是更美好

一、离得远个个粉妆玉琢,走近了发现原来也布满痘痘、斑点和麻坑。陌生人往往比身边的人更美好,因为他们展示出来的总是西装笔挺、香衣秀发,而你看不到他们家里扔了一堆臭袜子、油衣裤;和他们在一起多是电影游船、如画乡村,但你看不到他们工作时候死人一样的面孔、机械...  (展开)
雁渡寒潭 2019-02-06 00:10:09

婚姻太沉重,需要三个人来承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不记得是哪位名士说过,婚姻太沉重,需要三个人来承担……也不记得多久以前看到这部“相见恨晚”,今天才来标记。其中故事脉络很简单,主要讲一位英国中产阶级主妇,有两个孩子,非常规律的生活,每周三坐火车进城看一场电影。恰恰在某一个星期三进城的途中,眼中有沙粒吹入,...  (展开)
马可new仔 2012-07-11 20:41:36

《相见恨晚》--正反博弈,取之异同

正方观点:他们不应该出轨。 自己理解中的爱情,需要更多相处和更多付出,因而片中医生对苏拉的爱超出自己的理解范围(多半是一见钟情喜欢脸蛋吧),但苏拉对医生的爱确是真真切切,不过鉴于原配丈夫没有什么恶习,也没有外遇,更没有冷暴力不关心苏拉,那么对苏拉的外遇就难...  (展开)
思想起 2012-04-12 16:10:01

《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外遇【第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http://blog.xzdy.co.cc/2012/04/brief-encounter1.html Brief Encounter (1945) 本片获得1946年第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一对男女的外遇故事。女主角每周四都去城里,晚上坐火车回家。一天,在等车时女主角眼睛进了异物,在车站等候的男主角帮他治好了眼睛。男主...  (展开)
涅瓦纳 2011-07-25 11:56:17

Brief Encounter

苏拉有个幸福的家庭:相敬如宾的丈夫和十分可爱的儿子。她住在伦敦郊区,每逢周四乘火车到米尔德福站附近的市场买足一周要用的物品,然而一个星期四的傍晚,照常在车站候车室候车的苏拉为一粒煤屑迷住了眼,时值束手无策之际,一位正在等另一班车回家的中年男医生热心而灵巧地...  (展开)
三十 2018-07-10 21:12:23

随笔|《相见恨晚》——这场只谈爱的背叛

(原刊于公众号:21世纪赛车手( 文章链接 )。本文在原刊文基础上略有修改) 文|三十 前几天,也就是7月7日,是伦敦LGBT“骄傲”大游行。伦敦市长发推说到:“在伦敦,你有成为任何一种人的自由,也有爱任何一个人的自由”。 这期的电影史专题,我选择推荐这部于1945年上映的...  (展开)
Aoi_Umi 2012-12-15 17:26:55

原来真理是‘真爱总在婚后才出现’

好笑的很。厌倦了婚姻的平淡和对自己百分之百信任的老公,偶遇一个出手相助的男人,却将一点点好感逐渐放大成爱情。怎么看都是主妇闲的自我YY。后来适时让男方读出了她的那点小心思,随即一拍即合。男人对于有人爱慕自己这种好事是不会拒绝可能还沾沾自喜的。一周一会的接头模...  (展开)
云淡风清 2011-02-13 19:46:55

黑白恋曲

说实在的,没有想象中的精彩。 故事平淡不说,情节拖沓。 只是黑白电影让人觉出了英伦的味道。 怎么看,都不及《卡萨布兰卡》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暖自知 2009-10-12 20:49:45

《相见恨晚》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相爱而不能在一起的人,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相见恨晚。 对于人生的这种形态,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红》中,有过完美的诠释,只是,他在生命亦是事业的重点,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尾巴——相爱的人,最终还是走到一起;跨越时空的阻隔,跨国监狱的藩篱,跨国心灵的鸿沟。 这个完...  (展开)
Guido 2019-05-11 19:37:34

相见恨晚(1945)-翻译自《Beyond The Epic》Gene D. Phillips

In the mid-1930s, Noel Coward wrote a cycle of nine one-act plays (not twelve, as Brownlow mistakenly asserts) under the collective title Tonightat 8:30. Coward later admitted,”I wrote the Tonightat 8:30 plays as vehicles for Gertrude Lawrence and myself....  (展开)
到索多玛去 2019-01-23 13:56:43

相见恨晚2019.1.21

是浪漫的,但最后还是镜花水月一场。是没有奇迹的,最后还是在轰隆隆的火车声中结束了这一切。 我喜欢它的叙事方式,以一种向丈夫“忏悔”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我爱它的意象,那辆每个星期四的火车,也像是一座通往乌托邦的桥。 但婚外恋能有怎样的好结局呢,而第二次相遇那句...  (展开)

订阅相见恨晚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