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的影评 (480)

风物长宜cups 2015-03-10 21:37:18

《悲情城市》

台湾电影《悲情城市》,侯孝贤执导,由台湾著名作家朱天文、吴念真编剧。这是一部以台湾历史争议“二二八事件”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一家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其悲怆的情感流露于一些家庭琐事中,普通民众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渺小脆弱得不堪一击,要么成为殉道者,甚至连选择...  (展开)
秋若子 2015-01-27 14:56:47

在海的那一边

写点影评吧,有些时候某些想法应该被文字记录下来。只是希望一年多后在这样随意的提笔,写出来的东西能够不愧对一个文科大学生的水平,如果有,那就让我再接再厉吧。 得知这部电影,是看高晓松的晓说,他说透过这部简单的影片,你可以知道为什么台湾人对血浓于水的道理无动于衷...  (展开)
yienkolb 2015-01-22 00:47:44

乱世人生

去台湾旅游才知道九份山城和这部电影。作为海峡对岸的闽南人,对台湾很亲切。导游介绍这部电影时,大陆来的游客几乎不感兴趣,可能电影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也可能大陆人最近几年忘却历史和文化的速度很快。回来我特意看了这部电影。台语和福建厦门闽南语很像,仔细听能懂。剧...  (展开)
飞尘 2014-10-20 23:45:47

淡淡的悲伤

时隔多年,闲暇中再次看悲情城市,再一次被感动。 侯孝贤第一次尝试家国情怀,仍然是用小人物的视角,用他独到的长镜头电影语言去娓娓道来。没有大义凌然的说教,没有血泪斑斑的控诉。一帧帧静默的画面,一段段平静的旁白。如卷轴长画铺入观者的内心。影片没有着墨于国民党的...  (展开)
飞尘 2014-10-20 23:33:13

淡淡的悲伤

时隔多年,闲暇中再次看悲情城市,再一次被感动。 侯孝贤第一次尝试家国情怀,仍然是用小人物的视角,用他独到的长镜头电影语言去娓娓道来。没有大义凌然的说教,没有血泪斑斑的控诉。一帧帧静默的画面,一段段平静的旁白。如卷轴长画铺入观者的内心。影片没有着墨于国民党的...  (展开)
halo1991 2014-04-12 17:11:41

悲情城市

澎湃的海浪是发酵的愤怒,阴郁的天空,看不到边,充斥无奈。 个人比较喜欢看在大历史时空中的小人物,觉得有历史赋予的厚重感,同时觉得这种表现手法不像主旋律式的对历史关照,让人产生抵触,最开始知道侯孝贤只知道《最好的时光》,没想到却是先看了《悲情城市》。 算...  (展开)
samules 2013-12-01 00:43:57

是没有多少看懂,大时代背景下不幸的一家人的故事,个人的极其渺小

看着电影的初衷是说这电影是在九份取景的,侯孝贤,梁朝伟,而且很受好评的样子,讲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9年发生在台湾基隆的一户当地大户土豪家的故事。本分的作着买卖的土豪家庭在1945年台湾光复,(开始有小上海酒家的合影),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由于一些投机倒把的商人...  (展开)
A。 2013-09-23 16:59:43

听那生活之下的暗涌

“他们都说我的电影结局非常悲伤,我说是苍凉。苍凉有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感觉。”——侯孝贤 一.表层与暗涌 侯孝贤十分喜爱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他说“小津电影呈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表象,所有的信息都是渐进和埋藏的,表面上很简单,感觉没有很强的戏剧性,但累积起来,底层便有个...  (展开)
della 2013-04-22 21:40:32

河的第三条岸

对台湾导演侯孝贤真的是了解不多,我也是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他的两部代表作《悲情城市》和《最好的时光》,才慢慢发现了那些被我的无知埋藏了很久的“侯式才华”。 从拍摄技巧方面来讲,这两部电影很有“侯式风格”:色调很清淡,夹杂着一丝丝怀旧的经典气息,配乐永远...  (展开)
小轩轩 2013-04-04 21:22:47

主题音乐所吸引

知道《悲情城市》是在2003年的影视艺术课上,老师跟台下不同专业的学生极力推荐这部“神作”。后来回想,他无非说了电影原声带是试音极品,自己一次要反复听上二十来遍,再有梁朝伟哑巴角色因何而来等老段子。他的声情并茂没能搭配上现场放映,但煽动力依然不减。 很快找到机会...  (展开)
刀刀令 2013-03-20 23:07:48

生活

上大学以来,有过两次想写本书的冲动,一次是想写本自己传记之类的,记录自己近二十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另一次是想写本书怀念一下我们那个村,毕竟现在已经很少能在村里呆着了,知道以后也不会多,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能记事开始,对村里的点点滴滴都很了解,谁家吵...  (展开)
皇皇者华 2012-04-26 17:56:08

何方

看完悲情城市,终于懂得为何那样多的人都说,侯孝贤的电影才算是真正的电影。 长镜头拍摄,离得很远,离画面中的人和那些感情很远,从而冷静却激流暗涌。历史大背景下的家族、小人物的飘摇命运和台湾的动荡流离,悲从中来,却也有深深的情。日本人离去,青白旗子挂起来...  (展开)
土豆狼 2023-09-10 16:22:20

《悲情城市》,走出日据

抽时间,看名片《悲情城市》。耐心认真看,两个半小时,颇感时间漫长,不如期待。即时到豆瓣网站留下短评一小段:过誉。文艺作品有两类,一是写人,一是写事。本片属于后者,而且影影绰绰,沉迷于侧面写事,隔靴搔痒。出场所有人物均面目模糊,形象单薄。即小见大的影片,很多...  (展开)
第365天的打卡 2018-07-25 21:09:28

尬歌一曲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奇怪动图传不上去 我知道有人会说真是大师本色,真情流露。 侯导你不设计运动就是你的风格,可以理解,但动作上的明显瑕疵你不能不讲究吧。 侯导完全沉醉在自己的国歌里了。 灌三升自来水,你说你品出了菊花茶的味道。这是国之瑰宝,民族之魂。 小津安二郎的所谓民族特色也不是...  (展开)
ven741 2016-11-08 16:11:10

温情犹在,却再也无法于寒风中凝视

观后的整体第一感受便是,无论从叙事模式、情感和认知模式,还是集体语境,这简直就是台湾版的《芙蓉镇》,除了地点不同,其他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似曾相识——导演都含着深入骨髓的历史温情和敦厚、柔美到极致的儒家美学和哲学共同体认,风物、人情、老酒,满满的一罐中国老酒,...  (展开)
也温 2016-10-11 05:04:42

皇民化下的悲剧

身为闽南人,排除方言障碍,看了三四遍《悲情城市》。很喜欢这部片子,但还是有想说的。剧中林家,并不能代表台湾殖民时期的台湾家族,他们只是那个时代的少部分,经商、皇民化,习日语穿日衣,而当时95%以上的台湾人,都是底层民众,他们从未因台湾光复而感到彷徨,抑或像林家...  (展开)
卡尔维诺J 2009-03-11 01:05:54

从《悲情城市》看电影长镜头的运用

(电影概论论文) 对侯孝贤的中意是从高三年暑假看了《最好的时光》开始。个人认为他是一个擅长渲染情绪氛围胜过讲故事的导演(当然他讲故事也讲的很好),这种对情绪的渲染是通过对镜头语言的把握来完成的:缓慢,冷静,内敛,以及偶尔对情绪起伏刻意的轻描淡写。这大概和他对...  (展开)
李翼 2023-06-14 09:23:24

如果《悲情城市》是一部翻拍电影,翻拍的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黑白“实时”老片

如果《悲情城市》是一部翻拍电影,翻拍的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黑白“实时”老片 副标题:从默片解说,山田洋次《母亲》费穆《小城之春》郑君里《乌鸦与麻雀》来回望,及“俯瞰”侯孝贤《悲情城市》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两年五月的评述链接 以...  (展开)
nono 2019-02-28 01:06:56

镜头语言盖过剧本内核的“悲情”城市

这部电影分析起来很痛苦,我觉得要不是本着它在台湾电影届或者整个电影界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因为自己的创作方向或者欣赏口味与其相当,早期还是别拿这片来分析的好。 我看完影片与相关文献资料后,认为这部片子的好,在剧本内涵上与其历史性和政治性密不可分,在影视影评方面与...  (展开)
三价拿铁 2022-10-14 15:48:41

一些微词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话先说在前面:我认为大众对《悲情城市》本身,过誉了。 这边特意点明是电影“本身”而非其他,就是在摒除了其地位和各种开创性的伟绩后而论的。毋庸置疑,“台湾新电影”时期是影史上一个无比辉煌的时代,且它对我本人而言更是无比敬佩的、不可侵犯的存在。这些头衔自然把《悲...  (展开)
<前页 1 2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后页> (共480条)

订阅悲情城市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