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影评 (11)

奇侠 2006-11-27 20:48:52

为了大卫·马梅而看这部片子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为了大卫·马梅而看这部片子的。 大卫·马梅主要的成就是编剧。 他写了《导演课》。宣扬了KISS原则这个关于镜头的著名的电影理论。就是keep it stupid, simple.“使它看起来愚蠢,和简单。” (当然,我认为它适合很多方面。) 在电影的开始,Jack Nicholson扮演的Frank在黑暗...  (展开)
水水 2008-09-03 13:24:26

性情使然

人究竟有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即便会伤天害理? 杰西卡·兰格 Jessica Lange,在电影里饰演这位寂寞的少妇,为了她的情欲和她的爱人,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可是从头到尾我也没有对她有任何的反感和厌恶,倒是一直担心她遇人不淑,尽管她遇到的是一个好色的有前科的家伙,但是他...  (展开)
花的力量 2011-07-14 00:39:00

褪去黑色还剩什么?——《邮差总按两次门铃》

1981年版的《邮差总按两次门铃》翻拍自1946年的同名电影,但1981年版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远比1946年原版要差。两个故事讲述方式一样,关键情节处理一样的电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如果仅用“一招鲜”来解释是难以搪塞过去的。 平心而论,1981年版的《邮差总按...  (展开)
双旗镇刀客 2015-01-03 00:00:39

看似平淡,其实还是蛮有深意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刚看完并没有什么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 之后稍微一想,觉得还是蛮有深意的: 人都是复杂的,没有绝对好绝对坏的,剧中的人物的行为有时被情欲左右,有时被利益左右,有时却又是面对危险的自然反应。 但是导演告诉我们,不管是好人坏人做了坏事所导致的...  (展开)
啊啊 2018-10-19 13:07:55

《邮差只敲两次门》——“中年男人油腻”非冯唐发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邮差只敲两次门》“中年男人油腻”非冯唐发明 标题只是一个小趣,是冯唐先我们大众之前发现的一个小灵感。他发现了《邮差只敲两次门》里“中年男人不堪到油腻”的说法,这是他玩弄文墨的小聪明、小发现,不是他的发明。 我们的时代发展极快,尤其近十年的中国,在都市面貌上...  (展开)
谷响答泉声 2019-01-03 21:37:44

两次谋杀——邮差总按两次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高度聚焦。 一间饭馆,一对夫妻,一个雇工。 雇工和老板娘科拉偷情,想要干掉老板。第一次行动失败,老板娘决定放弃。 当老板痊愈,通宵饮酒庆祝,雇工和老板娘再度行动,老板被杀掉了。科拉向律师认罪,律师却帮助他们脱罪,代价是1万美元。 雇工和科拉生活在一起,科拉回娘家...  (展开)
老羊 2015-10-14 14:44:04

邮差总按两次铃

邮差总按两次铃 1981版+1946版,这是黑白与彩色的对话,应该也算经典对话!(我想说,1981版本,相比较而言,太逊色了!) 黑白片独有的细腻干净,彩色是电影发展趋势,更是还原世界本质吧! 我是因为看了《双重赔偿》,而按图索骥找到本片观赏! 《双重赔偿》和《邮差总按两次铃...  (展开)
issac(音乐剧/唱歌) 2009-10-03 17:11:50

还得觉着片名像希区

还得觉着片名像希区可可的电影,或至少也是一部侦探片,原来不是。 是爱情片,肯定得算爱情片——是在大萧条时期的爱情片。如果考虑这点,就不能算是谋财害命,只能说是社会在以某种方法重新分配财富。同样的原素,老夫少妻,历史不断会重演。但既然拍成了电影,就都会带点宿...  (展开)
♫eric™ 2011-06-12 14:08:02

我的一些想法对于这部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对电影名称的理解 邮差按门铃就算第一次没有被听见,第二次也一定会被听见。有点宿命论的感觉。电影中的弗兰克和克拉,虽然第一次犯罪没有被抓住,第二次依然会被专注的。 2、对弗兰克性格的分析 弗兰克肯定不是一个好人,一个很狡猾的家伙。一开始他到那个小店里就是为了...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半辈子 2007-12-10 21:29:07

由《邮差总按两次铃》到谭家明

谭家明先生导演的影片数量并不多,加上《父子》也不过8部而已。这在惯以高产著称的港片导演中,实在是个不起眼的数字。而且他的前7部影片,亦有瑕疵,颇多争议,甚至很难从其中挑出一部足够份量称得上是“代表作”的。时隔17年后,于去年上映的《父子》,也是票房惨淡,褒贬不...  (展开)

订阅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