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泰利 Hatari! (1962)
哈泰利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
- 彩色片最佳摄影(提名)
- 拉塞尔·哈伦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哈泰利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我只想问一句,妹子你抽的什么牌子的烟?
片里看到女主抽烟,俺也来抽一根;抽完一根再来一根,怎么女主那根烟还没抽完?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发现。。。 35分38 36分11 37分29 38分25 39分05 40分21 40分38
(展开)
> 更多影评 5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蓝带大师珍藏系列 (蓝色马赛)
- 60年代《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年度十佳 (桃桃林林)
- TSPDT影史最佳电影1000部(2016年版) ([已注销])
- TSPDT1000大电影(2015) (劉圍觀)
- Jean-Luc Godard的选择(1956-1965) (桃桃林林)
订阅哈泰利的评论:
feed: rss 2.0
哈泰利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46 条 )
5 有用 赱馬觀♣ 看过 2009-04-22 18:37:54
调调情,捉捉兽,交替进行,贯穿始终。前者发生在室内,颇为情趣;后者奔驰在草原,很是刺激。但也正是动静起伏反差过大,更像是两种不同形态维度的电影画面组合在一起,直至结尾的小象追“妈”,才真正将时空内外和谐统一!不知是霍克斯的无意识为之,还是早有预谋才会把最好留到最后?……对了,你在霍华德霍克斯电影里见过导演本人吗?好像从来没有过。这非常稀罕的一幕就出现在非洲猎兽探险片哈泰利中:众角色聚集餐厅边吃边聊... 调调情,捉捉兽,交替进行,贯穿始终。前者发生在室内,颇为情趣;后者奔驰在草原,很是刺激。但也正是动静起伏反差过大,更像是两种不同形态维度的电影画面组合在一起,直至结尾的小象追“妈”,才真正将时空内外和谐统一!不知是霍克斯的无意识为之,还是早有预谋才会把最好留到最后?……对了,你在霍华德霍克斯电影里见过导演本人吗?好像从来没有过。这非常稀罕的一幕就出现在非洲猎兽探险片哈泰利中:众角色聚集餐厅边吃边聊,期间霍克斯带着鸭舌帽拎着酱油瓶一个人从外间远景处不声不响地划过。为什么不走近点让观众看得真切?可能自觉气场魅力太过强大(身高185、绰号银狐)近景入境会分心剧情。 (展开)
7 有用 欧.尹 看过 2021-10-07 20:32:40
霍克斯第二部。港译“猎兽奇观”这回没说错,本质就是一个奇观片,60年代的猎奇在21世纪来看自然不再奏效,尽管影片中的动物戏的确拍得很不错。157分钟就这个内容而言实在太长了,多数文戏无聊甚至是废笔。最后从追动物变成了追人,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将野外空间与室内场景割裂开的墙壁,小象全场最佳。
9 有用 冰山李 看过 2015-08-09 15:38:05
霍克斯是作者之上的作者
0 有用 Yinanaa 看过 2025-02-24 06:53:15 美国
@HFA.
3 有用 散木 看过 2022-08-17 22:39:19
堪称后无来者的电影,可以如此从容地触碰各种禁忌,捕捉西非野生动物供欧洲人观赏,嘲笑当地土著被鸵鸟攻击,甚至浓墨重彩地涂黑白人,哪一条在当今都足以引发争议。这种心安的状态也极大化解了紧张气氛,即使能否捕捉到犀牛是从开头就设置的悬念,但捕猎/营地两个空间的平滑转换让原本凶险的工作变得像异域观光度假体验,昼出夜归,有室外活动也有室内派对,饮食供给更是不必发愁。饭是谁做的?不是Brandy或Dallas,... 堪称后无来者的电影,可以如此从容地触碰各种禁忌,捕捉西非野生动物供欧洲人观赏,嘲笑当地土著被鸵鸟攻击,甚至浓墨重彩地涂黑白人,哪一条在当今都足以引发争议。这种心安的状态也极大化解了紧张气氛,即使能否捕捉到犀牛是从开头就设置的悬念,但捕猎/营地两个空间的平滑转换让原本凶险的工作变得像异域观光度假体验,昼出夜归,有室外活动也有室内派对,饮食供给更是不必发愁。饭是谁做的?不是Brandy或Dallas,女性角色得以参与户外工作,而非等待男人打猎夜归。那只能是土著女性,而我们在电影里看不见她们,饭菜一直是盛放在碟中的。当然这些并不能算是批评,这部电影的吸引力正在于问题意识的缺乏,轻松的节奏与漫画式的爱情故事也让冒险片呈现不同的面向,留在表面,一切都很善良和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