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白痴》简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电影信息 电影名称 天才与白痴 英文名称 The last message 国家/地区 香港 发行时间 1975 导演 许冠文 主演 许冠文、许冠杰、乔宏 影片类型 喜剧 其他 评论日期 2012-6-4 2.电影批评 总体评分(五颗星为最高) ★★★★ 2.1故事/编剧简析 2.1.1.影片主旨陈述 (主题(名词)-动作(动词),示例:《公民凯恩》的主旨为 生存-调查) 贪婪-寻宝 2.1.2.一句话概况影片内容 在精神病院工作的阿添(许冠文)和李护士(许冠杰)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个新来的精神病人,他们根据蛛丝马迹推断这个精神病人和大批古董财宝有关,于是爱财心切的这一对难兄难弟开始了爆笑而又磨难重重的寻宝之旅。 2.1.3.干扰事件 新来的精神病人把几个破瓷烂瓦交给了一向贪财的许冠文,许冠文到古董行后了解到这些破瓷烂瓦有可能让他成为百万富翁,于是他和许冠杰勾结在一起开始了百折不挠的寻宝之旅。 影片一开始是介绍精神病院,介绍影片背景,直到干扰事件的出现,影片才"驶入正轨",开始寻宝,直至高潮和结局。 2.1.4.戏剧问题 许冠文兄弟一向好吃懒做,眼高手低,而新来的精神病人带来了希望--古董,宝藏。这一切成真的话他们就可以改变命运了。 2.1.5.核心问题 许冠文兄弟能找到宝藏吗? 2.1.6.第一幕转折点 许冠文拿着精神病人给的破瓷烂瓦到古董行鉴定,发现这些破烂竟然是明朝宣德的古董,命运终于要改变了。 2.1.7.第二幕转折点 精神病人死了,许冠文兄弟寻宝也陷入了僵局。之后,兄弟俩在海滨酒店意外地发现了精神病人的女儿--断了的线索又接上了。兄弟俩重燃希望,寻宝之旅柳暗花明,他们抛开了一切,全力投入到百万富翁的白日梦中。 2.2.电影批评 2.2.1.电影镜头 影片采用了很多Zoom(伸缩)镜头手法,从特写一直拉到全景。虽然这种手法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在本片中还算运用得当。优点是节省拍摄时间和拍摄成本,缺点是使用这一手法会拖慢影片节奏。 在许氏兄弟在精神病人指引下去寻宝那一段,影片使用了快放镜头。优点之一是放大了两兄弟想寻宝的急切心情,优点之二是制造出了喜剧效果--动作一快,滑稽效果就跃然纸上了。 2.2.2.场面调度 影片中场面调度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不太明显,主要服务于故事。一部分是摄影机的调度,一部分是摄影机和演员同时调度。 2.2.3.构图 影片着重叙事,大多用全景展现故事发生背景,很少用特写--当然,在表现主人公幻想自己变成了百万富翁和一些特殊情绪的时刻用到了特写,手法很自然。 由于Zoom镜头的使用,影片中一个镜头从特写开始到全景结束的例子比比皆是。 基本上,影片遵循经典构图。 2.2.4.空间 影片中空间根据事件的发展进行转换。 2.2.5.时间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安排时间。 单线程叙事。 2.2.6.运动 镜头中角色的运动很多,从开头的摩托车到后面许冠英饰演的穿着滑轮的服务员,镜头都充满了动感。对于一些相对"静止"的镜头而言,由于采用了Zoom,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动感增强。 2.2.7.剪辑 由于Zoom镜头的大量使用,剪辑的节奏稍缓,服务于故事,中规中矩。 2.2.8.声音与音乐 许氏兄弟电影一大特色就是里面充满了具有香港浓厚本土特色的音乐和歌曲,而且基本上都是许冠杰演唱--这样做一方面捧红了自己的兄弟和音乐,另一方面这些优秀的音乐和歌曲反过来对影片也有促进作用。 这部电影中的《天才白痴往日情》和《钱钱钱》等歌曲在当年都脍炙人口,流传于大街小巷。音乐和电影都有着浓厚的香港特色,因此相得益彰,大受普通观众欢迎。 2.2.9.表演 许冠文和许冠杰在本片中都交出了相对满意的答卷。演绎这种市井小人物是许冠文的拿手好戏,而在本派那种让许冠杰饰演一个类似的角色就是一种挑战了--还好,许冠杰没有一味耍帅,表演到位。 2.2.10.意识形态 本片不涉及意识形态。 片名也起到了一定的反讽效果。"天才与白痴",到底谁才是天才,谁是白痴?看似正常人的其实才是白痴。 2.3.电影评论 什么是经典?我以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算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1975年的《天才与白痴》无疑是经典电影之一。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再看这部电影,依旧欢乐开怀,依旧笑中带泪,依旧发人深省--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试问如今的大多数国产片在十多二十年后是否还有人愿意再看?
在周星驰之前,许冠文才是真正的香港喜剧之王。他的电影没有刻意的高姿态,不娇柔做作,不矫情,身段放得很低,非常的亲民--他和周星驰的电影都是绝大多数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电影来自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讲述的也是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在喜怒笑骂中真实反映了当时的香港社会和香港人的生活。许冠文和周星驰的大多数电影都是一幅幅充满独特魅力的、能反映当时社会和生活的香港风情画。
什么是真诚的电影?我想,每一个观众心里都有答案。你认可电影中的人物吗?这些人物你似曾相识吗?这些角色的喜怒哀乐你感同身受吗?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电影的真诚度就很成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是娱乐大众的产品,作为电影人,许冠文和周星驰无疑做到了真诚,而真诚,才是一部电影成为经典的最重要条件。
很多人认为喜剧片时容易拍的。错!喜剧其实是最难拍的!许冠文和周星驰的喜剧电影能让人开怀大笑,更能让人在大笑之后有思考,有警醒--笑中带泪,意味悠长--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很多所谓的喜剧片"烂"的原因--"边个是天才,边个是白痴",杆影立现。
在本片中,作为精神病人的父亲去世了,他的女儿"公主"来到了他身边,通过脑电波,他对女儿吐露了心声,插曲《天才白痴往日情》响起--这一段,看得我心潮翻涌,百感交集。单凭这一片段,本片就可以位列经典。诚意立现!作为电影人,娱乐大众是最起码的要求,在这之上才能谈到寓教于乐。许冠文无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好电影,难,也不难。
本片最后,许冠文变成了一个真正地白痴,而在此之前,他经常自诩自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天才,《天才与白痴》的片名有画龙点睛的意味。
从英文片名的角度来看又是另外一番意味。英文片名为《The Last Message》,译为“最后的消息/最后的话语”,应该是指片中患精神病的父亲临终后通过脑电波传达给他女儿的话,这段话和这一段落直接升华了电影的主旨——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追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