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子路”之前与“一带一路”背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个片子真的是被中译名给坑了,这个海报配这个字体,简直是宣发灾难。作为东欧的“带路”片引进,只有艺联还在推广。其实喜欢肯洛奇、达内的不妨可以看看这个片,社会表达的完成度相当高。https://directorsnotes.com/2020/02/28/srdan-golubovic-otac/ 在网上读到这篇访谈,适合与艺联那篇一起看。
摘录非常有意思的几点:
1.故事原型是跟随直觉而行走,导演联系到一些哲学家关于“行走是天底下最有力的表达自由的行为”的说法,以及为什么文明社会中的抗议形式是游行。
2.这是一部巴尔干半岛的《德州,巴黎》:一个男人徒步穿行一个美丽却完全衰败、荒芜的国家。
3.男主是专业演员,现实生活中是从未体验过那种贫困的(演技太好了,我一开始以为是《渺生一页》那种本色出演)。
4.片中有一幕小小地致敬了《警察,形容词》。
5.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对塞尔维亚来说相当于整个世界的崩溃。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和社会纽带随之消失,这不仅是贫困造成的。
6.因为体制崩坏,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反过来又导致腐败加剧。塞尔维亚处于一个扭曲的现状中。
7.由于严重的腐败问题,塞尔维亚不可能加入欧盟,也难以向欧盟求助。(这可能是为什么要来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
另外就是,男主是一个奥德赛式人物。昨天在ocat听古希腊讲座,巴尔干半岛正是奥德赛精神的发源地。所以很巧,新世纪后,塞尔维亚在“去巴尔干化”的同时,一些精神又在这片土地上还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