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王》真实的历史背景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小女子不才,正在写《挪威内战史》,写到哈康四世早期史,听闻有一部电影正反应了这一段历史,便找来欣赏。
小女子认为这篇电影,只是在大方向还原了挪威内战的历史背景,但是在人物塑造上违背了史实。作为《挪威内战史》的作者,玫儿鞠个躬,为大家抛砖引玉,科普一下这段历史,期望各位看完玫儿这篇文章,对这部电影的背景知识增多一丢丢的了解。
先为大家介绍影片中几个人物的历史原型:
影片的正方毕克贝纳人,历史上挪威内战时期两大党派之桦树皮鞋党(Birkebeinerne),字幕组不懂挪威语,实际上这个单词原指“用桦树皮做的鞋子”。驻地位于今天挪威北部的特隆赫姆,以及今天挪威西部的卑尔根。他们拥立了一个国王,本片中被毒死。
影片的反方拜格尔人,历史上挪威内战时期两大党派之牧杖党(Baglerne),字幕组不懂挪威语,实际上这个单词原指“主教用的牧杖”。驻地位于今天挪威东南部的滕斯贝格。他们也拥立了另一个国王,与桦树皮鞋党的国王相互对立(本片没出场)。
婴儿哈康·哈康松,历史上的挪威国王哈康四世( Håkon IV Håkonsson )。时任桦树皮鞋党的国王哈康三世之子。 婴儿之母来自沃泰格的因加,历史上的来自瓦尔泰的英嘉·奥拉夫斯达特(Inga Olafsdatter fra Varteig) 。时任桦树皮鞋党的国王哈康三世的情人,哈康四世的生母。注:Varteig 这个单词,挪威语发音“瓦尔泰”,英语才发音为“沃泰格”,所以字幕组是错的。
上图左:塞克尔沃拉德,历史上的护送哈康四世的桦树皮鞋党战士谢尔瓦尔·斯库路卡(Skjervald Skrukka) 。史料并没交代此人的母子被杀,也没记载此人最后死亡。所以他的故事,应该是导演加戏了。注:Skjervald 这个单词,挪威语发音“谢尔瓦尔”,英语才发音“塞克尔沃拉德”,所以字幕组是错的。 上图右:托尔施泰因,历史上的护送哈康四世的桦树皮鞋党战士托尔斯坦·谢夫拉(Torstein Skjevla) 。
上图男:国王哈康,历史上的时任桦树皮鞋党的国王哈康三世( Håkon III Sverresson ),斯韦雷王朝开国君主斯韦雷的私生子,也是他唯一接班人。
上图母:太后玛格丽特,历史上的瑞典公主,斯韦雷的王后玛格丽塔·埃里克斯达特( Margareta Eriksdatter),也是哈康三世的继母(非亲生)。 上图女:长公主克里斯蒂娜,历史上的挪威公主,斯韦雷的嫡女克里斯汀·斯韦雷斯达特(Kristin Sverresdatter),也是哈康三世的同父异母妹妹。
上图左:英奇·巴德松,历史上的桦树皮鞋党的国王英格二世( Inge II Bårdsson ),哈康三世的继承者。 上图右:本文的最终大 boss 厄尔·贾斯拉(Earl Gisle),其实应该翻译为“伯爵贾斯拉”。这虽然是半虚构人物,但是有历史原型。他就是历史上的挪威伯爵哈康· 佛尔克维松 (Håkon Folkvidsson Galen),但他有一个更有名的绰号,叫“疯狂的哈康”,“疯狂”用来形容他在战场上的不要命行为。他是英格二世的同母异父的亲哥哥,大对方四岁,而不是影片中的弟弟。他的头衔是 jarl,也就是英语单词 earl 的词源,意思为北欧伯爵。当时北欧国家,一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只允许存在一个伯爵,总览天下大事,如果在王权强大的时候,可以视为宰相,如果王权暗淡的时候,可以视为摄政王,而本文的疯狂的哈康,是国家军队总指挥,桦树皮鞋党的实际掌权人,大家可以把他看成东汉末年的曹丞相。
上图主教:本文的反方拜格尔人的 BOSS,没提名字。其实他是历史上的奥斯陆主教尼古拉斯·阿内松(Nikolas Arnesson),牧杖党创始人,也是牧杖党三巨头的老大。他架空了牧杖党国王埃林·斯泰因维格(Erling Magnusson Steinvegg,本文没出场),极力想让自己妹妹的儿子,时任牧杖党伯爵菲利普·西蒙松(Filippus Simonsson,本文没出场)成为新国王。他最大的个性不是在战场上的表现,而是能在各方势力中游刃有余,是挪威内战后期的主人公之一。
主要人物就介绍这些。至于影片出场的小兵甲乙丙丁就不多说了。下面开始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
1130年挪威国王西居尔一世去世后,天下大乱。各种各样的人冒出来号称自己是某任国王的私生子,要求王位继承权。而各种野心家也围绕在这些“私生子”身边,开始了反抗现任国王、建立新政权的造反之路。1130-1240年,挪威在这长达110年的混乱时期,经常出现两个对立国王,互相功伐,史称挪威内战时期(Borgerkrigstiden)。
1162年,挪威埃林松王朝短暂的统一天下,定都挪威西部的卑尔根。但是各种野心家仍不服埃林松王朝的管教。1176年,一个来自法罗群岛的年轻教士斯韦雷,自称是先王西居尔二世的私生子,开始树立了推翻埃林松王朝的大旗。一群海盗、破产农民、流浪者、犯罪分子聚集在斯韦雷身边,凝聚成了一个党派。这个党派号称代表着挪威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为了推翻大地主与教士阶层的联合统治而奋斗终身。他们因为太穷了,甚至买不起鞋子,只好用桦树皮做成鞋子穿,被贵族们蔑称为“桦树皮鞋党”,没想到他们居然欣然接受了这个名字。他们虽然穷,没有装备,没有正规军队,但是他们有战术天才斯韦雷。斯韦雷是挪威历史上最传奇的国王之一,他是一个高超的游击战能手,精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精髓,用眼花缭乱的运动战,牵着敌军鼻子到处捉迷藏。他擅长扎根乡野,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慢慢蚕食对手,硬是拖垮了埃林松王朝。1184年,经过8年奋战,斯韦雷最终击毙了埃林松王朝的国王马格努斯五世,随后自立为王,定都挪威北部的特隆赫姆(影片中的尼达罗斯就是特隆赫姆的古称)。
斯韦雷当上国王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就娶了隔壁瑞典的公主玛格丽塔(影片中的太后)。他们俩只有一个孩子,就是影片中的公主克里斯汀。但是在斯韦雷没当上国王前,还有一个私生子,就是影片中的哈康三世。斯韦雷还有一个妹妹叫塞西莉亚,也算一号人物,在斯韦雷还没发迹时,埃林松王朝将塞西莉亚嫁给了瑞典的一个地方律师佛尔克维,并生下一个儿子疯狂的哈康(影片中的BOSS贾斯拉)。当斯韦雷当上国王后,塞西莉亚居然带着儿子,悄悄的离开了瑞典丈夫,逃回了挪威,找到了国王哥哥,哭诉瑞典丈夫怎么虐待他。斯韦雷大怒,在国王的示意下,挪威大主教(本片没出场,也是内战史的一个重要人物)宣布塞西莉亚与瑞典丈夫的婚姻无效。于是,斯韦雷为了拉拢手下,又将妹妹二婚嫁给了手下大将巴德·古托姆松,并生下儿子英格二世(影片中的英奇·巴德松)。所以说,贾斯拉不是英奇的弟弟,而是他同母异父的哥哥!
斯韦雷王朝建立后,各种清算前朝贵族和教士的财产,分配给桦树皮鞋党的新贵。导致了前朝贵族和教士阶层始终无法认同斯韦雷。1196年,奥斯陆主教尼古拉斯·阿内松(影片中的主教)与另外两人共同建立了牧杖党,意思为主教的权杖,团结了挪威大部分的主教以及前朝的一些大贵族,先后拥立了前朝国王马格努斯五世的三位私生子为国王,正式树立起反抗斯韦雷王朝的大旗。
影片似乎故意给观众灌输一个概念:拜格尔人(牧杖党)是坏蛋,因为他们背后有国外势力(丹麦和罗马教皇的双重支持),所以杀拜格尔人的毕克贝纳人(桦树皮鞋党)是好人。其实这是错的。这部影片在挪威上映后,也遭遇了挪威史学界最严厉的批评。其实,只有在埃林松王朝时,桦树皮鞋党才代表穷苦阶级,试图推翻牧杖党前身埃林松王朝与教士的联合统治。当时,桦树皮鞋党是弱势一方,牧杖党是强势一方,所以丹麦当时支持的是桦树皮鞋党。直到桦树皮鞋党打下了江山后,牧杖党反而成为了弱势一方,所以丹麦才反过来支持牧杖党。作为一个国外势力,丹麦的选择,你们懂的。在本影片时期(1204年),桦树皮鞋党是官方正统,牧杖党才是弱势的游击派。本片中,牧杖党人身穿铠甲,胯下骏马,而反观桦树皮鞋党没人骑马,也很少有人披甲,这都是误导观众啊!让观众以为装备华丽就是反派,装备简陋就是正派。其实,在真实历史上,内战的双方,并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就是几群野心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的打破和平,燃起战争。双方从高层到普通士兵,都是挪威人。但双方都极力寻找外国援助,比如瑞典就是影片中正派一方勾结的“外国势力”,所以国王才要原是瑞典公主出身的太后回娘家求援。
1202年,斯韦雷去世,他唯一的儿子哈康三世即位。哈康三世虽然年轻,却具有雄才大略,他主动与牧杖党魁奥斯陆主教尼古拉斯和解,双方各退一步:哈康三世承认教士财产的安全,牧杖党承认哈康三世才是挪威唯一的国王。挪威内战,似乎到此就终结了。
但哈康三世有一个男人都有的缺点:“寡人有疾”。挪威国王登基大典,按照流程,需要在博格(Borg,挪威东南部,影片提过这个地名)举行的全民选举上通过。1202年,在博格选举上,哈康邂逅了博格第一美女英嘉(影片婴儿的母亲),然后两人就滚床单了。但英嘉出身不好,只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注定无法成为王后,所以她哪怕怀孕了,儿子也只是私生子。哈康三世滚完床单,返回特隆赫姆王宫后,就把英嘉忘记了!!!他根本不知道英嘉怀孕了,更没在临死前还惦记着母子俩。只因为他回到王宫后,有了新的猎物,就是他的继母,父王斯韦雷的嫡妻玛格丽塔!影片中刚开幕,就是玛格丽特与贾斯拉在滚床单,其实这是错的,故意黑化了疯狂的哈康(贾斯拉),真正与玛格丽特滚床单的,是她的继子哈康三世!不过,玛格丽特并不乐意和哈康三世滚床单,在斯韦雷死后,她就向哈康三世申请,她要带女儿回瑞典娘家定居,结果这对母女走到半路上,被哈康派人给劫持回来了!
1203年圣诞节,在玛格丽特被哈康劫持回去不到半个月,哈康三世忽然病重,熬到1204的元旦节,就一命呜呼了,享年22岁。根据史料记载,国王的尸体有中毒迹象,所有人都怀疑是玛格丽特不堪被继子侮辱,于是把继子毒死了。关键是哈康死后,玛格丽特留下一个忠实的手下顶缸,自己却马上逃回了瑞典!这更坐实了玛格丽特毒杀国王的罪名。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其他人参与!影片中将幕后弑君者指向疯狂的哈康(贾斯拉),又是在故意黑化此人。
哈康三世死时,他的情人英嘉还在博格怀孕,哈康四世并没有出生。所以桦树皮鞋党并不知道哈康四世的存在,于是公投了哈康三世的侄儿古托姆即位,让疯狂的哈康(贾斯拉)摄政全国军政事。由于古托姆也只是个小婴儿,在位仅仅八个月就夭折了。这个时候,王位难产了,斯韦雷的男性后裔已经绝嗣(哈康四世此时刚出生,没人知道他),大家把目光投向了疯狂的哈康与英格二世,因为他们都是斯韦雷的妹妹的儿子。疯狂的哈康比弟弟更想当国王,但是他的生父是瑞典人,而英格二世的生父是挪威人,还是桦树皮鞋党的老人,所以最后,桦树皮鞋党选择了英格二世担任新任国王。但疯狂的哈康掌握了全国的军队,明显权势更大,为了弥补他,最后兄弟俩决定,把桦树皮鞋党的江山分成两份,特隆赫姆给英格二世,卑尔根给疯狂的哈康,英格二世只是名义上的国王,其实他根本管不了自己哥哥。英格二世是一个妥协派,想和牧杖党维系表面上脆弱的和平,反观疯狂的哈朗是一个激进的鹰派分子,一直高呼将牧杖党彻底弄死的口号,所以牧杖党特别讨厌疯狂的哈康,更愿意看到英格二世上位。这又和影片完全相反,在影片里,疯狂的哈康(贾斯拉)反而成了与牧杖党勾结求和的人物,这是对历史最大的反转啊!
1204年,牧杖党魁奥斯陆主教尼古拉听闻哈康三世死讯,也连忙拥立了先王马格努斯五世的第三个私生子埃林·斯泰因维格为牧杖党新任国王(他两个哥哥都先后战死),并向丹麦求援,引入了丹麦派来的300艘战舰后,继续与桦树皮鞋党对抗。
此时,英嘉独自带着哈康四世,隐居在牧杖党的统治区域内。她不敢告诉桦树皮鞋党,她怕桦树皮鞋国王英格二世为了巩固王位,会杀死自己儿子。直到1205年圣诞节前夕,不知道被谁走漏了风声,牧杖党知道了哈康四世的存在,于是派兵来追杀。 英嘉连忙带领儿子逃到了奥普兰首府利勒哈默尔。不久后,桦树皮鞋党也知道了这对母子的存在。
1206年春,一群桦树皮鞋党人找到了这对母子,准备将他们带往特隆赫姆。可是他们在翻越利勒哈默尔与厄斯特达伦山谷之间的雪山时,遭遇了暴风雪的肆虐,身后还有牧杖党的杀手紧追不舍。经历了伤痛和饥饿的减员后,他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身体状态最好的两名成员身上,他们分别为托尔斯坦·谢夫拉和谢尔瓦尔·斯库路卡。英嘉将襁褓中的幼子托付给两人,嘱咐他们一定要将孩子平安带往特隆赫姆。这两人怀抱着王子,脚踏雪板,冲入了茫茫暴雪中。经过多番磨难,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山间的小木屋,一边生火取暖,一边将融化的雪水灌入幼小的哈康四世嘴中。最终,他们终于平安抵达了目的地。 这一段历史,影片还原度比较高。
在这次旅行(逃亡)中,桦树皮鞋党人遭遇了种种考验,但是没人放弃一颗前进的心。因为哈康四世在挪威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这段经历也成为了挪威的国家经典象征,尤其是瓦尔泰的英嘉更被誉为国母。今天挪威最盛大的女子滑雪比赛 (Ingalåmi) 就以瓦尔泰的英嘉命名,这项活动每年3月的第二个周末在利勒哈默尔的桦树皮鞋滑雪场开始。
1864,挪威戏剧大宗师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完成了名篇《觊觎王位的人》(Kongs-Emnerne),描写的就是哈康四世与各种人物斗争的故事,瓦尔泰的英嘉也成为了这部剧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据说易卜生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寄托了对自己母亲的思念。 1940年,挪威著名诗人冈纳·赖斯-安徒生(Gunnar Reiss-Andersen)在诗篇《铁的重担》(Jernbyrd)结尾写到: Bærer du jernbyrd mitt land? - Som en kongsmor, din like, bar dette brennende purpur for retten til riket. 玫儿外语能力有限,暂且翻译如下: “肩负国家重担, “宛若国母紫裳, “捍卫国家权利, “必将永世流芳。”
根据挪威正史记载中,哈康四世从小就相当聪明而机智。1206年后,哈康四世被疯狂的哈康收养,定居于卑尔根——也就是说,疯狂的哈康(贾斯拉)并不像影片中那样,想要杀死哈康四世,反而是他的养父,精心培养了他整整九年!
1207年,牧杖国王埃林·斯泰因维格病死。奥斯陆主教尼古拉斯把自己外甥菲利普·西蒙松拥立为新国王。菲利普·西蒙松登基后,突袭卑尔根,俘虏了哈康四世。此时他才三岁,但是他拒绝称呼菲利普为主人。菲利普不敢伤害他,无奈之下只好将其释放。 不久后疯狂的哈康夺回了卑尔根。 在疯狂的哈康的安排下,哈康四世从7岁开始接受教育,应该是在卑尔根教堂学校(Bergen katedralskole)。
1214年,养父疯狂的哈康病逝。 哈康四世继续在英格二世安排下到特隆赫姆教堂学校(Trondheim katedralskole)接受教育。在这所学校里,哈康四世与英格二世的私生子古托姆一起长大,接受同样的对待。当哈康四世十一岁的时候,他的一些朋友挑衅国王,要求国王英格二世给哈康一个地区去治理。甚至这些人怂恿他拿起武器对付英格二世,被他严词拒绝。他认为此时他还太小,号召力不够,以及因为他认为与英格二世战斗会因此分裂桦树皮鞋党。但是,他每次在做祷告时,都向上帝祈求在时机成熟时能让他飞向父亲留下来的遗产。
1217年,挪威的两个对立国王,桦树皮鞋党的英格二世与牧杖党的菲利普·西蒙松同时病逝。这两位国王,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嫡子继承人,结果双方经过协商,都接受拥立哈康四世为新任国王。随后,奥斯陆主教尼古拉斯累觉不爱,解散了牧杖党。挪威从此统一。
牧杖党虽然解散了,但是一些残余分子不甘平庸,继续拥立了一些野心家,零星造反哈康四世,被哈康四世一一镇压。1240年,最后一位野心家——英格二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斯库勒·巴尔德松被哈康四世剿灭,标志着持续了110年的挪威内战,最终结束。
在哈康四世的统治下,挪威进入了难能可贵的和平期。他尽量保持了与教会的友谊而非敌对。他还积极主动的外交欧洲各国,甚至为法国国王指挥十字军东征舰队。哈康四世通过将当代欧洲文学导入并翻译成古诺斯语,并通过建造具有纪念意义的欧式石头建筑,扩大了欧洲文化在挪威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他将冰岛和格陵兰纳入了挪威王国的领土,还保持着在苏格兰外海群岛(今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赫布里底群岛、曼岛)与爱尔兰的宗主地位,达到了挪威版图的极盛期,被誉为挪威中世纪的黄金时代。
这段历史就为您介绍到这儿吧。希望对您观影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