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街陋巷》
看这部老片子,完全是因为德尼罗。这是我所能够找到的德尼罗的最早的一部电影。上映于1973年。其实,他在1965年的电影《曼哈顿的三间房》中就已经亮相了。
战后,大批移民涌入了这个号称自由的国度。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心中的美国梦实现了没有?这部电影中,就描述了移民的第二代人,在纽约的小意大利区中的几个年轻人的生活。
主角是查理,没有固定职业,寄希望于叔叔将要托付给他的一个饭馆。为人重友情讲义气。为了朋友强尼欠债的事,他反复从中斡旋,做了不少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反而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他喜欢那个黑人脱衣舞女,却因为种族的原因,害怕旁人的耻笑,不敢去交往。查理属于他们那一代人中少有的勤于思考的人。查理继承了老一代的意大利移民中的传统,笃信天主教,在坚持这种信仰的同时,美国文化的影响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又使他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对神父的说教,他的反应是:“那些东西,对我一点意义也没有,只是一些话语。”查理就是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挣扎着。与强尼不同的是,他承受的是现实生活和精神两方面的痛苦。他的感觉是:“地狱的痛苦有两种,一种用手可以感觉的,一种是用心感受的。两种中最糟的是精神上的。”
其次是强尼。无所事事,玩世不恭。查理费劲给他找了个搬运工的职业,他也不想去。整天闲荡,借钱。他的生活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绝望之时,他索性破罐破摔,赖账不还,今朝有酒今朝醉。并掏枪威胁要账的马可。在碰了无数次钉子之后,爬上楼顶,对着帝国大厦开枪,号称“我想叫醒沉睡的那些人”。他以为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悲愤的喊道:“我的王国不在这世界上。”
在小意大利区还有一类人,就是马可这样的。他做生意,虽然合法性值得怀疑,毕竟比身边的人混的好一些。可是他的生活也并不如意。生意上并屡屡受骗,放高利贷的对象都是如强尼这样的穷小子,催债也是个糟心的事情。瞻念前程依然是一片渺茫。
看了电影,不由得想起了一部电视剧的台词:“如果你爱他,请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咱们推而广之,实际上不仅仅是指纽约,放在全美国也是很合适的。“天堂”仅仅是个梦。“地狱”才是真实的。初看起来,美国貌似处处都是机会,只要你努力,可以成为富豪,可以成为总统。可是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那几个中彩的人,绝大多数的人们都是在黑暗中挣扎。要想实现美国梦,首要条件就是把良心踹起来,残酷无情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说到自由,这确实是美国梦中真实的一面。你可以自由的言说,自由的胡闹,自由的花天酒地。当然这些自由的前提是有钱。如果你没有钱,那么只能自由的挨饿,自由的死去。
影片中所描述的是美国的七十年代,那时,越战的阴影,民权运动的汹涌澎湃,冷战愈演愈烈,这些事件强烈的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将旧有观念荡涤之后,却没有一种新的观念注入人们的头脑,一时间形成了一个思想真空。于是很自然的诞生了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如影片中查理对于传统宗教的质疑便是一例。也正如查理的女友对查理所说:“现在大家都不认真了。”
在失去信念之后,人们只得将目光转向物质。可是物质生活随着经济衰退和贫富差别拉大,在加上对非美族裔的歧视,更是一团糟。影片中,查理、强尼、马可各有不同的生活状况,可是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对于未来毫无信心。不同程度的陷入了苦闷之中。虽然看起来他们都是自由的,实际上也是最不自由的。可供他们选择的,都是那几条毫无出路的道路。这种苦闷和无助表现在情绪中,就是那种无节制的行为。他们可以泡妞、赌博、喝酒、玩台球,而这些都是他们在迷茫中的苦中作乐。
他们几个努力也罢,颓废也罢,思考也罢,麻木也罢,挣扎也罢,消沉也罢,尽管各不相同,最终还是应了那句成语:殊途同归。在社会和时代面前,他们不过是几只蝼蚁,个人的本事再大,闹的再欢,再桀骜不驯,终究拗不过时代的狂潮。只能被这股狂潮席卷而去。这也许就是他们的宿命吧?
有朋友说,这是一部黑帮电影。这我还不敢苟同。用现在的话说,查理、强尼和马可不过是一帮社会闲散人员,最极端的事情也就是斗胆搞一次枪击。查理的叔叔也不是什么黑帮老大,倒像是村里的族长,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对不听招呼的族人,小小的威胁一下。交不起钱的拿饭馆抵债等等。而且只能在意大利小区中呼风唤雨,远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组织。或者说,只具备了黑帮组织的雏形。
德尼罗在影片中饰演强尼。并不是绝对主角,只是个二路老生而已。那时的德尼罗,年轻英俊,意气风发,却稍显青涩。正因为青涩,恰恰很适合强尼的性格,有很好的表现。到后来的《出租车司机》,他的表演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正是这样一部部演下来,造就了这位伟大的实力派性格演员。
影片的音乐很有特色,几乎是无处不在。片头曲《Be My Baby》咱们早已耳熟能详,不紧不慢,略带摇滚特色。这种情绪将观众迅速带入情节中。影片中还有几首意大利乡村味道的歌曲,更是体现了美国中的意大利,现代都市中的乡村。恰如其分的异乡情调。
本人评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