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的影评 (669)

生活的虎皮石头 2023-12-31 18:26:26

生死时速争夺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逃离德黑兰》--生死时速的争夺 影片讲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刚刚取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伊朗人民团团包围,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长达444天。期间,一位精通伪装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策划了一个营救方案,成功地将困在加拿大驻伊朗使馆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  (展开)
2nd 2022-06-29 12:32:11

一场自作自受的非法逃离

三星给电影的拍摄制作和演员的演技,背后所传输的意识形态一星不值。影片开头历史背景交代的很客观很清楚,本以为是一场客观的纪实电影,可最后还是拍成了us至上的英雄主义,自己作为伊朗社会动乱的始作俑者,却反过来以伊朗之“野蛮”凸显自身之“文明”,所谓的“大国担当”...  (展开)
蛮蛮 2020-09-14 17:01:58

观感还不错哦。

4星,影片的拍摄风格很复古,场景考究,质感很好,观影感觉不错。 节奏把控优秀,不急不赶,情节交代的很清楚,看的不累,也不费脑。后半段逐渐达到了高潮,此时危机死亡,气氛紧张,虽说有很大的演绎成分,但作为电影作品无疑是很优秀的了。至于历史背景,功过是非就不提了。...  (展开)
Joseph 2020-09-01 19:17:02

本阿弗莱克只做导演的话可能这部片子得奖会更多

本阿弗莱克只做导演的话这部电影可能得奖会更多🙄🙄,脸上表情永远是那么无辜,无奈😟😟😟😟 主角应该按照mendez真实背景找个拉丁裔演员,另外还是应该按照历史,有两名特工共同完成任务,没有搭档的行动总觉得有点奇怪。 至于几处跟历史不吻合的小改动,个人觉得...  (展开)
2018-09-01 20:01:18

本片故事的一些背景

1.伊朗国王巴萨尔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援助,推行土改为核心的“白色革命”,实质是按照美国的模子实现伊朗现代化。但与当时的伊朗国情不符,造成经济严重失调,通货膨胀,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土改政策使失地农民大量流入城市。 3.大批工人失业。 4.国王为首的特权阶...  (展开)
서연 2016-04-25 10:42:09

从未放弃拯救

每一个有英雄情节的人都有一个“拯救情怀”,而做为一个国家,米国当之无愧是一个“拯救狂国”。 与各色外星人作战,拯救地球;与日益恶劣的环境作战,拯救全世界人民;地球已不适宜人类生存,米国在太空建造了有门槛的极乐空间,麦克斯为了被拯救一直到死都在努力;跑到火星...  (展开)
露丫 2016-02-11 22:55:17

伊朗那点事——有历史有个人随想

先说点历史,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是二十年代建立的。老巴列维国王建立了独裁统治。二战时苏联占领了伊朗北部,英美占领了伊朗南部。所以1943年的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在德黑兰苏联大使馆举行。那时老巴列维国王不得不让位给后来的巴列维国王,即他的儿子。二战结束后,伊与英、美关...  (展开)
煎蛋旁油 2016-01-05 14:02:46

男神用小聪明撑起了大电影

首先,one hundred congratulations to my Ben. 不得不说,无论从娱乐性、致敬性、国际社交友好性、寓教性来说,这都是一部成功的好莱坞影片。讲了一个,弱小宗教国家反抗外来势力入侵而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故事。 整个电影的两小时,都是安全的两小时。轻分量的喜剧,化妆师做...  (展开)
2015-10-25 22:56:46

最佳影片的中庸之道

最近几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既便不是艺术性最高的,也是辨识度最高的,关注奥斯卡的影迷们或许可以从边界越来越模糊的类型片中得到安慰。从2010年《拆弹部队》到2011年《国王的演讲》,政治正确已不是唯一评判标准;从2012年《艺术家》到2013年《逃离德黑兰》,致敬娱乐圈...  (展开)
蓝鲸P 2014-10-24 01:04:01

超屌的美式爱国主义荷里活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半部Alan Arkin黑Hollywood电影工业内部运作部分,老戏骨戏味超赞,对白精妙。中间读剧本和折磨人质的场面的交叉穿切强烈对比超正,不愧最佳剪辑。结尾营救出逃的过程紧张万分,充分体现荷里活时间美学。 角色塑造上有些不理解宾艾弗力为何由头到尾都没表情。。。 音乐上exotic...  (展开)
予儿 2014-08-27 11:36:38

以偏盖全的美伊冲突

美国与中东国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似乎永远也无法调和。这一矛盾所呈现出来的,除了民族仇恨、恐怖活动外,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作品。逃离德黑兰就是一个相当好的题材,由于故事好,所以电影也跟着精彩起来。   如果不是真实的历史背景,我们很难相信两个国家的...  (展开)
臭臭爱球球 2014-07-19 23:38:11

政治和爱情,永远都是捉摸不透的东西

伊朗和大老美就掐上了。但是美国人也不会回避这样的题材,同样可以拍的精彩。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大特工伪装,然后假扮剧组,救出被困的同胞。按常理想,这事不那么容易,可有些事情,就是不可思议的。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都讲的什么,那么长,但是越来越吸引人。节奏把...  (展开)
司马辽 2014-04-01 19:39:00

片子的结尾也比较耐人寻味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美式爱国主义电影,我觉得未必。这部片子已经尽力对美国的政客进行了讽刺,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没看到啊。开篇那段挑明了历史上美国支持独裁国王,是自作自受。特工们在接到任务时也用很多台词去抱怨了政府。再说结尾,为什么要加一段卡特总统的旁白,尤...  (展开)
沉静的心 2013-12-16 08:13:05

伟大的营救

老美的电影就是会塑造民族英雄,特别是这种营救人质的事情,影片拍的很不错,特别是最后从伊朗离开的时候,很紧张刺激,一关关的过去,最后终于离开,很惊险,本来托尼是可以自己离开的,因为他的计划被取消了,没有他的坚持也就没有最后六个人的安全离开。本·阿弗莱克...  (展开)
米噶 2013-09-17 11:14:50

低调是一种高端的装X【转自Mtime时光网】

从《拆弹部队》到《国王的演讲》再到《国土安全》,政治和历史题材一直是近几年来美国学院派评委们的宠儿。而如果说大卫·里恩的电影让观众“品味历史”,奥利弗·斯通的电影让观众“反思历史”,现代的政治历史电影则是让观众“体验历史”。与传统的政治历史题材电影相比...  (展开)
北极芎 2013-07-25 22:11:22

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也不错的电影

想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前几天去书店逛了一圈,发现有逃离德黑兰这本书,突然想到好像有这部电影,回来就看了。 豆瓣的标签上有惊悚,我觉得应该算不了惊悚,情节有点小紧张而已,伊朗革命分子把大使馆人抓起来准备要枪决的,结果枪打出来是空弹,那时真的是吓我一跳。 总之 还是值...  (展开)
momoakiku 2013-04-18 16:07:07

【转载】《逃离德黑兰》拍摄的四种影像风格

关键字: 摄影 拍摄 arri “作为摄影师,我喜欢在每一部电影上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而不是重复以往的,” 罗德里格·普瑞托(Rodrigo Prieto, ASC, AMC)在谈到他的饱受赞誉的作品《逃离德黑兰》(Argo)时解释说。这部电影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奖提名。...  (展开)
小果皮你好呀 2013-04-08 13:10:04

Argo fuck yourself

很紧张的电影,看的时候一直想,美国佬干嘛要拍的这么紧张啊MD都上飞机了还不消停吗?! 整个电影的讲述相对比较现实了,暴民,愚昧,文明,勇敢,美中不足的是觉得前半段的铺垫太强太华丽,后半段风格却过于朴实贴地气,费大力气的铺垫只是为了一个电话和一篇报道,...  (展开)
balbo007 2013-04-01 11:16:29

对影片的感同和对伊斯兰世界的困惑

这次换一种拉条子写法: 1、彩蛋很精彩,最高拿个美女比演员还漂亮; 2、小本太不容易,即当导演有做演员; 3、影片的节奏掌握十分精准,剪辑干净利落; 4、影片基调:严肃紧张团结活泼; 5、场景基本上是原景重现; 6、题材很讨巧; 7、只能是好片子,蛋搞不懂为什么得奥斯卡...  (展开)
瑞儿 2013-03-25 23:51:44

Forward:Iran Readies Legal Action Against "Argo" Film

来源: www.voanews.com March 22, 2013 A high-profile French lawyer says Iran will soon take legal action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the Academy Award-winning movie Argo, for what Iran alleges is deliberately falsifying history and m...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3 34 后页> (共669条)

订阅逃离德黑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