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的影评 (669)

普通人 2022-12-02 23:08:29

更偏爱这种强情节的片子

美国电影人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应该挺高,前有一帮电影人以假乱真,配合总统幕僚为大选做了场假战争,今又配合中情局以拍片为由解救人质,而后者居然还实有其事,不可思议。特工孤军深入敌国解救人质,没有炫目的动作戏,有的是无数细之又细的分析筹划和全方位的配合,《改变...  (展开)
JustinPapa 2022-11-14 20:07:16

睡不着啊,睡不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当Tony接到美国老板的电话,告知高层改变了主意,放弃营救这六个现在躲在加拿大大使馆的美国人。Tony说,是他们批准了这个营救计划,不然不用今天这样暴露这六个人隐匿的场所,现在改变主意,就意味着这六个人马上就会被发现异常,随之而来就是逮捕、拘禁、审讯、处死。而电话...  (展开)
何一凡 2022-10-04 20:37:56

真实感是我对历史改编电影的第一感受

观看《逃离德黑兰》让我最惊讶的是,整部影片最荒诞的情节——扮演成电影制作团队离开伊朗,反而是最真实的情节;而影片中去集市采风、机场设限反而是影片将其夸张的结果。 加上影片最后滚字幕时,人物的角色形象和演员基本相近,甚至夸张地形容就是照着模子刻画的。 让我明白...  (展开)
揽月上星河. 2022-09-29 21:03:51

国家力量

影片主要讲述中东地区危机的爆发使美国人被迫滞留在伊朗,而美国中情局对此进行了秘密救援,使6名美国人成功逃脱。在此次秘密救援过程中,tony收到了上级中止此次计划的消息,但是他在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斗争后,选择了继续执行这个计划。这其中的挣扎表现出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尽...  (展开)
Chong 2022-08-27 23:07:21

丝丝入扣惊心动魄的解救行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一本讲如何欣赏电影的书,书的最后部分推荐读者看这部电影,然后运用前面所讲到的分析方法来观看电影。 说老实话如果不是书的推荐,单看片名并不能激发我的观影兴趣。但看完之后成功被打脸,影片剧情结构紧凑,情绪调动水平一流,观影体验极佳。 电影节奏很快,一开始的几...  (展开)
头梢柳上月 2022-08-24 21:33:32

还原度还是挺高

看到是本阿弗莱克自导自演,还是挺意外的,这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总是会抓人眼球,不过这部电影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还是让我有点意外,可能是美国人自己的精神世界评价吧,电影题材拿捏的很棒,但是说实话中间部分节奏太拖沓,完全影响了观感,最后的机场戏份拍的还挺不...  (展开)
Enchanted 2022-08-15 19:19:36

逃离德黑兰Argo

Jack O'Donnell: This is the best bad idea we have, sir. By far. LA Times Reporter: What does Argo mean? Lester Siegel: I don't know. LA Times Reporter: You don't know? Lester Siegel: It means "Argo fuck yourself." John Chambers: [referring to a monster movi...  (展开)
黄小佳 2022-06-24 21:21:10

最差方案中比更好

飞机场撤离有一个问题。机场入境登记复写纸。短短几天,你要让机场工作人员承认他们自己会遗失是个bug。如果这个bug被后面的革命卫队接手,再蒙混过关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另外,入境登记表少了六张或许也会被引起重视。我认为用李代桃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bug比较好。可以招募伊斯...  (展开)
8-9 2022-05-19 19:15:54

现实版漫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Tony的传记,te be exact,传奇。一个人被历史铭记也许是因为一桩了不起的事,确实Tony的所作所为不仅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同时也由普适性的象征意义,象征了危难时刻、两难情境下一个“人”所作出的伟大抉择,彰显了人之为人的责任感、勇敢...  (展开)
吊崖米即北 2022-04-18 22:37:32

ssss

大叔苦涩的歌词也都不好吃的是被大家会唱的灰尘的库存如何聚光灯数据库色斑凑大叔悲催而后的彼此喝水粗口大叔开车大叔开车大叔库存生日聚会的彼此句口号大叔空军大叔机车思君大叔酷虐开始臭不可闻仇人春节晚会认错文昌鸡我爆粗口降温?从不看大叔悲催的彼此可我爆粗口降温超级...  (展开)
2022-04-02 23:27:46

酒精七人逃

伊朗情报与国家安全组织 萨瓦克 The SAVAK. 一个故事被人们相信以后 A story is a story until people believe it. 就成为了真相 And then that story is called the truth. 希望你退休以后能比上班时清闲 good luck doing less in retirement than you did at work. 我们等不...  (展开)
youyou 2022-03-13 11:10:40

特工心理素质强大啊

上世纪70年代伊朗爆发内乱。他们的沙王,将伊朗的石油等各种利益卖给美国,后来遭到伊朗人民的各种暴动,逃到美国避难。伊朗人民十分愤怒,要求遣返沙王,围攻美国大使馆,有很多工作人员被囚禁在大使馆,其中六个人从安全通道逃跑,逃到了加拿大大使家里滞留了79天。美国这边...  (展开)
在路上 2022-03-05 20:37:24

生命高于一切

值此俄乌之战,看完逃离德黑兰,心有戚戚。愿人世间和平之花常开。 生命高于一切。处在那个环境,站在那个位置,身上就自然有责任,这份责任面对生命的时候,无法轻易逃离,主角可以视命令于不顾,人性的光辉在此闪耀。政客就是政客。所以有些事情得区分开政客和事实的视角。 ...  (展开)
541 2022-03-03 11:29:48

人民比政府更容易躺在刀刃下

《逃离德黑兰》这个名字翻译得很有强烈的明示性,而不是就叫《Argo》。 观看过程中确实很刺激、很震撼,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虽然是改编于真实故事。 关于其中的立场问题,我比较持有中立的态度,可能都不是在这两个政局下的人。人民和政府是有着强烈的联系,但是人民比政府更...  (展开)
愚人. 2022-02-01 22:35:44

新年第一部电影!

随便写点什么吧: 驻外使馆的人居然可以不用会当地语言,不用了解当地习俗的吗? 到处都是统治者的画像,从机场到签证办公室,要让每个来到伊朗的人都知道,是谁在统治。 伊朗:他们不是外交官,是鹣鲽 美国:我们绝不屈服于国际恐怖主义 每个国家都会有暴民,都会有民粹主义,...  (展开)
锡勒朱徳·岱钦 2022-01-01 00:24:49

逃离德黑兰

大体情节正常,李斯特的对白却总是让我眼前一亮。 我不是第一次接触暴动和种族冲突了。开篇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自以为打开门出去谈判会有点起色,结果一出门就被抓了,后悔地哭喊着要回到屋子里。这个场景我实在是觉得战栗。当一群人失去理智的时候,你是没有任何道理...  (展开)
dongbuuuuuu 2021-12-21 23:56:17

《ARGO》与“《ARGO》”——以“映射”角度为切入口赏析影片《逃离德黑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逃离德黑兰》,本片的英文名很有意思,《ARGO》。Argo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原来指的是伊阿宋等人乘坐的获取金羊毛的船只“阿尔戈号” 。在影片中,其所指的则是CIA特工托尼·门德斯(本·阿弗莱克饰)为了营救行动,在伪造的制片公司Studio Six旗下搜集了众多剧本,选中了一...  (展开)
老饕粉子景儿 2021-10-04 16:14:27

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即使有再多加工,也遮盖不了它本来的面目: 1.从1979的伊朗人质事件收留逃跑美馆人员,到2018的孟公主事件扣留中国公民1000多天,充分表明了加拿大自始自终是老美的看门*,以前是,现在依然是,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真是可悲。 2.古老的波斯帝国很伟大,以前...  (展开)
2021-09-08 07:58:13

逃离,永远在路上!

2021年,找到美丽的电影题材这么丰富,拍摄真实和精彩的原因了! 美丽可以拍一个《逃离喀布尔》了,加油!气氛确实很紧张!情节确实扣人心弦!因为逃跑的时间确实太短了,跑得确实太仓皇了,东西都直接扔了,真实的丢盔弃甲! 对了,记得把飞机掉人、向平民开枪、损毁喀布尔机...  (展开)
xmreich 2021-09-05 22:35:52

新闻背后的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周应景阿富汗:逃离德黑兰。 营救人质的手段,如果不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肯定会觉得编剧脑洞大开瞎扯淡。但既然是真事,又算是开了一个视角:“居然还能这么玩”。 印象深的两个画面: 一是黎明时分的伊斯兰建筑,背景是中东风情的音乐。就像跟FatW说的:看到异国风情,我...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33 34 后页> (共669条)

订阅逃离德黑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