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影评 (771)

致谢《妈妈!》剧组同仁:一部电影的诞生是所有人的智慧结晶
电影《妈妈!》简历 出生地:中国杭州 性别:女 出生日期:2022年9月10日,处女座。 家庭关系:成员众多,慢慢介绍。 监制:尹露 30年前,在同一个考场上,我考试考得慌张,忍不住哭了,旁边有女孩递来一张纸巾也没能安抚我的心情,但从此,我和那个女孩儿认识了,她19岁,我20...
(展开)

面对、接纳、担荷老之将至的未来
我自问是一个在母女关系题材的作品上十分心硬的观众,因为我自己在少年时代和母亲积累了许多爱怨交织的私人历史,所以我第一次北影节看的时候,完全没想到我在看《妈妈!》这部片子的时候会看到落泪,心头一时间翻涌起很多百感交集的况味。 我在看之前以为这部片子又会走煽情路...
(展开)

我们何以赴死?唱歌,跳舞
这部电影有一个温情、绵软、和解的外壳,在那下面,是一个极为苍凉悲壮的内核。 床底下,父亲的照片和日记早已被撕碎。所以女儿呕心沥血写的,其实是臆想中的文字,就像《闪灵》里的那个作家一样。母亲和医生联合举办了一个假的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没有其他人到场。女儿编著的...
(展开)

在无法愈合的伤口上生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次从影院里逃跑,我没有看完最后的结尾。 我觉得哭下去实在不是办法,哭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晃晃悠悠的出了影院,很奇怪的脑海中浮现另一部电影的画面。 这是另一个带着无尽悔恨过后半生的女性,负罪感彻底压死了她。 这何尝不是另一个女儿?失魂落魄试图赎罪之人? 在... (展开)
是艰难活着,还是从容赴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上映了这么久,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写写心里话。 我的姥爷就是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去世的,因此在看到《妈妈!》这部电影之后,我无法完全客观地用“好”或者“不好”来评价这部电影。 准确说来,它足够细腻、温暖,在电影的层面算是勉强及格了,但从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 (展开)
书面表达为什么不会成为问题?
问题不在于电影台词是用书面化的语言写成。由此便指责“不说人话”,得为导演喊一声冤。因为这句批评暗中隐含了一种约定俗成实则走入误区的观点:电影应该是对现实的如实反映。这样也就要求电影里的角色其言其行需得符合现实世界的约束。“不说人话”的指责便由此而来,一旦角...
(展开)

导演杨荔钠:我脱掉衣服,裹住猫狗的尸体,女儿终于瞧得起我了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我经常会收那些猫狗的尸体,肠子肚子都很烂,我看到它们,就会把衣服脱下来,包裹这些尸体,我也不怕别人看,因为那个时候,那个生命的尊严,比我更重要。那我的女儿平时她很瞧不起我的,她觉得我什么都不是。但是那一刻她会说,妈妈你真棒。” 这是导...
(展开)

女导演草蛇灰线,细致精巧的编排了冯济真爸爸的故事线
冯济真病情日益加重的,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妈妈,却念念不忘父亲,导演细枝末节的讲述了父亲的一生,也讲述了冯济真那一生解不开的心结。 这一段讲述了父亲的死亡: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在很小的时候杀过一个人,我没有用刀,他跳湖了,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审判我。但我心里知道要...
(展开)

女性视角下的母女身份重构与母系幻想
《妈妈!》原名《春歌》,是杨荔钠导演“女性”三部曲的最终章。《妈妈!》仍然延续了《春梦》《春歌》中女性主义的视角和表达,但与《春梦》《春潮》中女性欲望,代际焦虑等略显尖锐的探讨有所不同。 “春”女性三部曲海报 文:李美瑶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妈妈!》借由阿...
(展开)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部戏最大的苦点就是得阿尔兹海默症的不是母亲,不是父亲,而是女儿。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思维是养儿防老,所以即便再苦再累,儿女对于父母的照顾在大多数人看来是赡养义务,是理所应当,是正确价值观下的正确行为。并且最重要的是如无意外,大部分是可以照顾到老人的人生尽头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