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 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 (2017)

导演: 安东·梅格尔季切夫
编剧: 尼古拉·库利科夫 / 安德烈·库烈奇克
主演: 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 / 约翰·萨维奇 / 马拉特·巴沙罗夫 / 谢尔盖·加尔马什 / 伊万·科列斯尼科夫 / 亚历山德拉·雷文科 / 詹姆斯·托拉斯 / 基里尔·扎耶采夫 / 安德烈·斯莫利亚科夫
类型: 剧情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格鲁吉亚语 / 俄语 / 英语 / 立陶宛语
上映日期: 2019-06-13(中国大陆) / 2017-12-28(俄罗斯)
片长: 133分钟 / 120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一跃而上 / 一跃而起 / Going Vertical / Three Seconds / Dvizhenie vverkh
IMDb: tt5987402
5星
28.0%
4星
52.0%
3星
18.3%
2星
1.5%
1星
0.2%

绝杀慕尼黑的短评 · · · · · · ( 全部 47924 条 )

热门 /  最新 / 

1539 影志 看过 2019-04-18 23:14:28

“今天拳击打得够多了” 一个篮球比赛打成了拳拳到肉的拳击赛,哈哈哈。虽然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结局,苏联队最后3秒逆转评分制胜美国队,就一直在期待电影要如何讲述才不至于没有惊喜。结果厉害的是,就是最后这场奥运赛,竟花了近1小时还原各种细节和完整度,几乎于直播,几乎占去全片一半戏份,这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还原演唱会一样逼真和震撼…各种山穷水尽、峰回路转、直到最后的惊天逆袭,一气呵成,都不像在看电影,而是... “今天拳击打得够多了” 一个篮球比赛打成了拳拳到肉的拳击赛,哈哈哈。虽然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结局,苏联队最后3秒逆转评分制胜美国队,就一直在期待电影要如何讲述才不至于没有惊喜。结果厉害的是,就是最后这场奥运赛,竟花了近1小时还原各种细节和完整度,几乎于直播,几乎占去全片一半戏份,这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还原演唱会一样逼真和震撼…各种山穷水尽、峰回路转、直到最后的惊天逆袭,一气呵成,都不像在看电影,而是直接在看球赛了。 (展开)

1343 мая 看过 2018-03-02 14:47:48

7,基本算是客观,72年男篮决赛确实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一场篮球比赛,而且其中蕴含的政治意义也颇值得玩味(美苏冷战交锋、慕尼黑惨案、苏联的内部民族问题),最后投入绝杀球的别洛夫6年后也确实因病去世了,这个电影很大程度是拍给他的。

1526 kitty62888 看过 2018-03-22 07:52:35

“我打球的时候立陶宛整个街道都空无一人”“他打球的时候整个白俄罗斯都休假了”

725 星空清理者 看过 2018-03-01 14:52:51

进球就可以入党,篮球的运动镜头不好看,对立面设置的太简单,政治意识形态的表达勉强及格,只能说中规中矩,倒是俄罗斯人那股子耿直劲儿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喜欢他们拍电影讲故事的风格凛冽又温柔

595 唉唉唉德华 看过 2019-06-08 23:09:04

看完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能力的片子啊,上帝视角和升格镜头两板斧式的搭配,简单粗暴但确实非常奏效。前两幕拍的太流水缺乏层次,但是超长的第三幕实在太爽、太刺激、太振奋了。将当年的比赛状况进行重构式的银幕直播,完全震撼人心。这电影在意识形态上也占优势,一方面是美国的国际霸权形象大家都心知肚明;另一方面是电影价值取向上并没有厚此薄彼,依然从角色层面出发,表达了对于苏联自身体制的调侃与反思。所以如果有人说这是... 看完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能力的片子啊,上帝视角和升格镜头两板斧式的搭配,简单粗暴但确实非常奏效。前两幕拍的太流水缺乏层次,但是超长的第三幕实在太爽、太刺激、太振奋了。将当年的比赛状况进行重构式的银幕直播,完全震撼人心。这电影在意识形态上也占优势,一方面是美国的国际霸权形象大家都心知肚明;另一方面是电影价值取向上并没有厚此薄彼,依然从角色层面出发,表达了对于苏联自身体制的调侃与反思。所以如果有人说这是主旋律电影,那说明他基本没有理解体育竞赛的本质意义是在于国家而不是政府。不过这个电影引进的时机对于当下国内的风向,就是另一说。 (展开)

> 更多短评 4792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绝杀慕尼黑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22 条 )

安妮毛毛 2019-06-16 14:05:24

不含剧透!分享这部电影背后的一些小故事(欢迎纠错补充!)

在今年上半年看过的片子里面,《绝杀慕尼黑》绝对是唯一一部让我贡献票房N刷的电影了。 因为是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事件,所以看完之后就特别想去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所以整理了一些资料分享给大家。 希望这部电影后期影院能多给加点排片,让更多观众看到!真的五星...  (展开)
子戈 2019-06-13 12:12:10

《绝杀慕尼黑》为什么“燃”?

看《绝杀慕尼黑》之前,我了解到两件事。 第一,这部电影在俄罗斯本土创下了票房纪录,成为历史上累计票房最高的电影。 第二,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不被看好的苏联队在最后3秒绝杀了美国队,创造了历史。 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我们似乎可以...  (展开)
乔克儿 2019-06-22 22:00:58

《绝杀慕尼黑》:赛场之外,苏联队靠什么击败了未尝败绩的美国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苏联队对阵美国队,此前的奥运赛场上,美国队凭借着国内强大的篮球底蕴,只是派出他们的大学生联队就取得36年不败的佳绩。 不过,一切的辉煌,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遇到苏联队就被终结了。 整场比赛可谓一波三折,苏联队一直保持着领先,结尾美国队反超...  (展开)
大头绿豆 2019-06-12 21:32:22

你猜,我是怎么在最后三秒赢下这场比赛的

@@@@公号版本:戳此…… 竞技体育是最能激发群体意识的人类活动之一。每有重大赛事,往往万人空巷,多少钢铁直男在奥运会升国旗的时候哭得像个200斤的孩子。 所以,拍摄一部最终赢了的体育电影,是很讨巧的事。比赛结束,拥抱欢呼,人们忙着如愿以偿、享受胜利,不会太记得电影...  (展开)
影随茵动 2019-06-13 14:12:13

被怀疑与被渴望的

近些年来,我印象中接触过的俄罗斯影视大概有三部电影,一部剧,剧是《月之暗面》,电影分别是《他是龙》《危楼愚夫》及这部得以在大屏幕上看到的《绝杀慕尼黑》,有意思的是他们的题材全不相同,穿越悬疑、奇幻爱情、社会现实、运动励志,水准都不算差,我这种纯文学挂的人,...  (展开)
头大脑仁小 2019-06-16 22:19:29

挺好看的,对台词印象深刻

今天小宝陪我一起看了《绝杀慕尼黑》。 这部体育电影很好看啊,比我昨天看的《黑衣人:全球追缉》好看太多了,对于美国式的俏皮幽默真是接受无能。参加采访被忽悠了一通,去了电影院我还是睡着了。 我知道像《绝杀慕尼黑》这样的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必定更精彩,更撕裂,更耐...  (展开)
寺雨奇 2019-06-16 21:31:36

比赛结束之后呢?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比赛,似乎也没有人持反对意见。 小时候比学习成绩,比谁的高中、大学更好,毕业了比工作,比谁的收入更多、成家了比谁表面上过得更幸福,比谁的子女更优秀,女人之间还要比谁更美,谁用的包包更贵,人的内心总是需要比较,才能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如果比别...  (展开)
San Perfect 2019-04-18 01:08:07

篮球无关政治,篮球高于政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标题改编自利物浦名帅比尔-香克利的名言: "Some people believe football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I am very disappointed with that attitude. I can assure you it is much,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标题想表达的意思是,体育和政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展开)
冲鸭 2019-12-27 21:41:01

团结至上

1 到底曾经是一个体育人,我看哭了。 居然还有人能打过美国队,而且是真实在,1972年发生过的事情,而且是在最恶心的巴勒斯坦刺杀事件之后。 塑造了那么多有意思的苏联球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被一个最污燥的政权所压抑着,不能够有任何的人生自由。他们生活在发生切尔诺贝...  (展开)
我爱超级大母龙 2020-02-14 01:17:34

俄国人拍电影告诉姚主席该怎么赢球

我犹记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姚明因伤已经打不了球当解说了,中国男篮面对俄罗斯队时,姚明是这么说的。大意就是俄罗斯这个队队员们打球节奏比较怪,在场上总是用一种很奇怪的节奏传球运球进球。他这么说的时候比赛还是第一节开始没多久,他说完这话没多久,已经是生涯暮年的基...  (展开)

> 更多影评 522篇


关于《绝杀慕尼黑》的问题 · · · · · · ( 全部8个 )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绝杀慕尼黑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