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则 短评

热门 最新

159 ζωήιδ 看过 2010-03-30 17:50:46

你后爹拿皮带抽你时,你亲妈在外屋弹钢琴。甘地在很多时候是个笑话。暴力发源于兽性,只证明低等和愚蠢。而政治手腕+等级压迫存在的根源在于高等动物的邪恶兽性需要可持续地有组织有纪律地长久且缓慢地彬彬有礼地发泄下去。(挨打时墙上黑衣女人的背影特写)面对不公,请直视敌人,永远不要背过脸去

70 _▁PSycHo。 看过 2011-05-14 14:57:15

崇尚暴力的人通常都是最没用的胆小鬼;看似胆小怕事的优等生,其实心里常常住着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为人师表的老师和校长其实都是道貌岸然的家伙;麻木不仁且早已无是非观可言的众人是时代的牺牲品。这个时代需要绝对的变革者。

49 大-燕-威-王 看过 2018-03-21 14:00:10

暴力的本质是权力,权力的本质是让他人服从的能力,一言以蔽之曰“控制”。无论是校园暴力、家庭暴力,那些对他人施以暴力者,内心一定藏有对失控的恐惧。能控制自己内心,能淡然面对客观世界失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而那些向他人挥舞拳头、掩盖恐惧的人,不是。

23 火娃 看过 2017-08-20 10:30:37

7/10。家庭聚餐讨论成绩单均以拉镜头表现父权,母亲演奏钢琴是掩盖体罚的和谐声音;准许以下犯上的拳击场、强迫劳动代表逾越国家法典的封闭体制,区分种族优劣的授课、游泳赛冠军瓦解了荣誉和身份的价值(小树林的甘地式非暴力恐吓,摘掉戒指来奚落贵族),香烟象征权力最后律师要求校长还信时也抽着烟。

15 lune 看过 2015-02-10 21:04:17

也不是说不好,非常干涩的片子。。。。简单到令人发指,完全不相信这是2003年的电影,风格和叙述方式完全就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信息点太少,素材运用的感染力很差,修辞方式也是小学生中心思想级别的,简而言之浪费时间。最后冲突的解决方式无力吐槽

30 赵天霸 看过 2012-06-27 22:44:17

不错,但是不够深刻,对社会还抱着一丝温存的希望

8 luluya 看过 2011-04-22 12:38:13

校园规则 这是校园潜规则吗? 他最后有去找那个芬兰女孩吗?

5 Nightwing 看过 2011-04-21 16:25:25

在启蒙时期莫名淘到的第一批好片子之列,这次重温高清,依然激动 Gustaf Skarsgård reprise

2 且歌且走 看过 2013-01-19 02:46:06

这是我们期待的公正

51 有心打扰 看过 2020-10-16 12:58:11

某种角度可以看成是健身宣传片,毕竟壮一点终归是有好处的。

33 心是孤独的猎手 看过 2014-01-27 21:58:13

该有的压抑有了,该有的爆发也有了。还是差一口气吧,似乎虐的不够惨,又似乎合理性不够,总之差一口气!

17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看过 2009-09-29 15:35:25

不爆发比爆发更深刻。一咬牙,给四星!ps,不自觉联系马粥街,显然比后者强很多。AW的处女秀。第一眼觉得有点像麦扣癖但比他帅,缺点就是有点儿矮。

11 看过 2012-06-13 19:26:34

所谓的朋友不过就是一句再见,打抱不平,充当好人,不过就是安抚自己那颗正义之心,who TM care !六年级的初中生,就算再坏能坏到哪去?贵族学校常有的事儿,谁没搞过制度,欺负过低年级的学弟,这些随着年龄的成长回过头来只觉得当年真是可笑。男主角有点像某个国际名模,打的带感!

0 猫龟🐌 看过 2011-10-21 18:33:26

高年级学生控制着学校 令我想起了《Another Country》老师上课用学生做样板讲人种区别的时候亮了。不喜欢男主 冲动暴力愤青自负 不就是守规矩大家都好办事嘛学生会长已经再三饶他了…这么拽拖累同伴有必要嘛 他一开始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啊………

4 littletwo 看过 2008-03-10 19:07:28

禁忌的青春 荡气回肠的电影

2 瞬间 看过 2011-11-21 00:06:51

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的爆发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1 Paper Planes 看过 2011-03-25 14:59:50

想到了爱沙尼亚电影《班级》,当然没有《班级》那么冷酷那么残忍啦,基本上还是通俗情节剧来的,所以批判力度也没那么狠。可能是腐女会喜欢那种电影类型……

0 Matt 看过 2011-12-16 10:48:06

绝对的瑞典佳作

1 ★冰凌宫★ 看过 2010-11-09 23:34:42

之前在数字频道好象看过这片子,印象到现在还有点,男的外型很优!

10 瑶瑶 看过 2018-08-04 10:31:27

好一个非暴力不合作,面对校园欺凌的态度。这种令人发指的潜规则是屈从还是反抗,反抗的方式都令人思考。也许欺凌弱小的人因为他们内心更加弱小,害怕他人的优秀,害怕“权威”的丧失。和欺凌的人比,更加不能原谅的是校领导和老师,还有残暴的父亲,懦弱的母亲。一双双恐惧的眼睛,正如纳粹时期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