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只眼睛的影评 (41)

aratana 2008-07-01 10:12:57

《二十四の瞳》:童年纯真物语

老一辈影迷应该都有印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曾上映过一部日本电影《二十四只眼睛》,抒情电影的独特风貌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高峰秀子也以其清新纯美的形象,成为中国影迷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化身。 如今再看这部重新修复的佳作,强烈的抒情意味依然让人感同身受,正是...  (展开)
Maverick 2014-04-07 13:10:01

《二十四只眼睛》电影剧本

《二十四只眼睛》电影剧本 文/(日本)木下惠介、朝间义雄 译/陈笃忱 濑户内海·小豆岛 春天的霞光照射在小岛的海角,水光粼粼。 渔船漂浮在风平浪静的海上。 山顶上的道路 搬运商的大板车装着行李,穿着裙裤的女教师沿路登上陡坡。 字幕:1928年4月 女教师边擦汗边爬坡。 ...  (展开)
rdkdouban 2007-01-28 23:46:09

海的颜色,山的形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十四只眼睛》观影 倒叙拉回30几年前。在一个偏远的小岛-伊豆(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的伊豆呢),一个偏僻的小学校来了一位年青的女教师,由于路程遥远穿和服骑自行车不便只能改穿套装,在偏远的乡村引起了人们的排斥,她以自己的激情和认真感动了她所在一...  (展开)
薄雾微光 2020-09-03 10:54:06

献给一个平凡女性的伟大史诗

1 说实话,我对“教育”这个词一直是抵触的,就我的经历来说,它并不让我感觉到舒爽,却感觉到了被灌输的不快滋味。事实也是,“教育”并未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反而出现了处处不和谐的戾气,诸多不良现象也说明教育并没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无论身为官员和普通人,不少人都...  (展开)
七碗茶 2007-06-09 01:19:06

武汉·日本电影回顾展·木下惠介(Keisuke Kinoshita)二十四只眼睛(二十四の瞳)

木下惠介的生平: 木下惠介(1912年(大正元年)12月5日 — 1998年(平成10年)12月10日)日本电影导演,出生于静冈县滨松市。弟弟是作曲家的木下忠司,妹妹是编剧楠田芳子。木下惠介曾就读于东方照相学校,1933年进入松竹公司任摄影助理。1936年转入导演部任助理导演。1943年...  (展开)
woniu2048 2016-08-21 16:58:10

二十四只眼睛

木下惠介的代表作,在1954年反思二战,影片没有血腥直面的战场,也没有痛心的视觉伤痕,从战争对12个孩子的家庭影响下逐渐理出一条日本民众在二战中的生存线索,穷苦、失亲、疾病造成身体及精神的折磨,是完全超出意识形态的客观现实,影片中有段母子关于二战对话,儿子问大石...  (展开)
XII 2021-05-23 19:14:01

随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十六只哭泣的眼睛,加上老师的一双。美到极致的高峰秀子。 通过碎片化的方式时而模拟人的记忆,时而又像是日记,时而是老师的经历,时而又是儿童的视角,将漫长的岁月精简成令人难忘的小事。年华飞逝,最后让人记住的反而是这样一些或轻松或悲伤的片段。 小豆岛象征了某种日...  (展开)
pong~ 2016-12-05 01:08:35

战争

竟然只有八点六分。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日本人对战争的反思也可以有这么深的深度,不是哈日不是走狗,我只是单纯的觉得现在的安逸让国人忘了自己,毛主席说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的民众是否开始信奉不落后就要打别人这一教条呢?每次国家新闻评论区都会有人说为什么不开战当局者为...  (展开)
夏喵Summeow 2014-04-12 01:29:58

“Kinoshita and the Gift of Tears: Twenty- four Eyes”

In the article, “Kinoshita and the Gift of Tears: Twenty- four Eyes,” Keiko McDonald presents Kinoshita who is renowned for his evocation of the lyrical. To evoke lyricism in this the most “lachrymose” postwar film, the director uses three unique method...  (展开)
sillydreamer 2018-04-19 21:47:32

小豆岛

每次去电影资料馆都会觉得自己有些乱入,到得有点早,默默看了好久书,然后人渐渐多起来了,有人在似乎在高谈阔论直播点评电影,也有人聚在一起讨论电影节每一天的赶场记录,还有一些穿着或寡淡或潮流的看不出实际年龄的人。这些给我一种亲切的疏离感,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可我...  (展开)
崔立卫 2022-05-26 15:27:08

时光解构·二十四只眼·木下惠介1954.

时光解构·二十四只眼·木下惠介1954. 本片采用了极致简约的拍摄方法。 平远:画面经营使用平远的手法,使画面元素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像看《芥子园》的画集。这样的安排,我们称之为构图,构成。技术上,使用中长焦镜头,压缩空间。 卷轴:通过摇镜或者轨道平移,产生画面左右...  (展开)
巾城 2021-07-08 03:14:47

短评

镜头考究而惟美,叙事宏大而扎实,虽然部分表演略显僵硬,仍不失为一部经典的反战片。 从日德两国的反战电影也可以看到两国国民性格上的不同。罪感文化的德国,民族尊严的重建源自对罪恶的反思,其深度和广度甚至远超受害国的批判和揭露。耻感文化下的日本,民族尊严源自一种在...  (展开)
晓姐姐 2021-06-27 21:43:10

《二十四只眼睛》-友谊天长地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日本电影《二十四只眼睛》是木下惠介导演的一部电影,1954年上映,也是一部有将近60年历史的老电影了。片中讲述了女老师大石久子,到一个落后的小村——小豆岛教授12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看木下惠介这个导演的作品,据说他与与黑泽明、小林正树、市川昆并称为...  (展开)
吃月亮的人 2021-06-19 21:48:17

想法记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松江是一个游离于剩下十一个孩子之外的人,在他们去找大石老师时,就松江因为家人而留在村子里。十一个孩子满怀希望地朝着幻梦(大石)冲去,又被瓢泼大雨所隐喻的社会事实所击垮,这就是那迷茫一代的真实写照。 隐喻用得很丰富(至少我这么理解),船、大雨、海浪、百合等反复...  (展开)
醒着 2021-05-23 18:20:37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

谢飞老师强调。(后来翔又推荐) 看着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伤痕,痛哭流涕,仅仅只是喜悦的重逢,在低分贝的音乐烘托下,让人那么伤感。日本的国民性中的坚韧总是在电影里有很好的具象。 老师在日本很受尊重,女老师在电影中常常是神的化身,就像松子。神的孩子们沉沦,神也是无...  (展开)
岂曰无衣 2020-09-21 22:06:42

日本—反战电影(1947-1952)《24只眼睛》

反战电影最著名的要数《24只眼睛》,影片以昭和初年到战争结束这段动荡的历史年代为背景,描写一位叫大石的女老师教授小学一年级的12个学生。 一、孩子们稚嫩的歌声贯穿影片始终,他们不是粘贴,而是作为叙事的元素融化在影片里,在不同场合表达不同的感情,起到了烘托氛围、抒...  (展开)
我想讲故事 2020-07-06 01:42:12

平静的美 黯然的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片子的镜头是那么的平静,在一个默默无名的乡村里,发生了平淡却又令人黯然伤神的故事。24只纯真的瞳孔,在动荡的时代,只剩下了14只。但是即使是看不见的学生,也能清晰地记得图片上每一个同学的动作和位置。 最打动的我,是孩子们天真的纯情,因为朋友的一句话,就走路去...  (展开)
五色乐谱 2019-11-26 10:57:14

时代铺到小豆岛——评木下惠介电影《24只眼睛》

当日本50年代的导演们纷纷将视角着眼于家庭单元、生活琐碎、爱恨反思的时候,木下惠介正通过《24只眼睛》寻找着看似在生活中又远离我们当下的小豆岛来编织一副师生情的画卷。不仅如此,木下惠介运用全知视角表现被战争环境影响下的一隅,有着用万人空巷来表达人山人海的异曲同...  (展开)
碧玉骚头 2018-05-08 00:14:37

木下导演的澡雪精神

一个女人跌宕起伏的半生道尽了沧海桑田的民族史诗, 世事更迭,人事变迁,不变的是那樱花烂漫中的诗意歌声。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娓娓道来的倾诉态度,它不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没有横眉冷对的批判,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亦没毫不留情的嘲讽。导演像是站在自己民族的视角上对人民对...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1条)

订阅二十四只眼睛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