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魂索的影评 (158)

tarkberg 2008-12-15 23:50:22

简单的谋杀艺术

1974年,林肯中心电影学会大礼堂。这是希区柯克人生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年迈的他被授予本电影学会的Gala Tribute,他是历史上第三位获得此殊荣的电影人。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古稀的希区回顾自己辉煌的艺术生涯,并再次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征服了在场的观众。当他说道...  (展开)
因爱斯坦的忧愁 2021-01-29 00:20:59

禁忌与试探,“Rope”中的同性性元素体现、幕后制作过程及演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篇文章包含对电影《夺魂索》《蝴蝶梦》《火车怪客》和《西北偏北》的剧透。 前言: 我认为"Rope"是一部既“失败”又“伟大”的实验性电影。“伟大”首先在于镜头的调度和技术细节前所未有的尝试,其次是在于当时被视为禁忌的同性元素体现和接下“非传统”角色的演员...  (展开)
into_the_forest 2007-07-29 01:08:08

弥漫的邪恶之气

用电影大胆表现人性中邪恶并获得成功的,希区柯克恐怕是第一人,不仅如此,他的变态之处还在于常常不知不觉中陷观众于不义,让我们也不知不觉中成为偷窥者或帮凶,这也是他的作品吸引人的原因。 Rope就是这样一部简单却邪恶的电影,杀死别人远远不够,还要用装死者的柜子作为...  (展开)
盐二熊 2017-11-28 20:37:58

整理一下这个故事的细节和脑洞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吐槽个贵乱: 这次听英文台词注意到布兰登对珍妮说“在我之后是肯尼斯,然后是戴维”所以珍妮是谈了他们四人宿舍的三人……对菲利普类似于闺蜜,说他和汤姆哈维那段绯闻是不是搏出位(怀疑这里还有点演员梗)所以这个圈子的恋爱关系真小,教授,四个学生,加珍妮,然后bg上除了...  (展开)
卡斯蒂亚公爵 2018-08-30 09:05:38

《夺魂索》:凭什么杀死大卫?

「麦格芬(MacGuffin)」,作为电影和小说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虽然并非希区柯克所创造,却正是在他手里得到了发扬光大。麦格芬是什么?希区柯克举了个例子——列车上,一个乘客问另一个乘客,这个形状奇特的包袱里是什么东西。乘客回答:「麦格芬。」「什么是麦格芬?」「是在...  (展开)
芥子书屋 2021-05-30 23:17:13

最经典的长镜头,我们数一下剪辑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1948年上映,是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第一部独立制片并执导的电影,也是他第一部彩色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不但要用长镜头,而且要实现“一镜到底”,但是当时的柯达胶卷一次只能拍摄不到12分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80分钟的影片时长里,只拍了十个镜头,在镜头间的拼...  (展开)
OLIVE 2021-02-10 19:43:20

谁是夺魂索中的“罪魁祸首”

这部电影真的是要命,得看很多遍:先看一遍剧情,看无数遍镜头,反复揣摩人和人的关系,再舔舔史都华的颜和各位演员的演技。所以我完全丧失了观影的正常感受。传记评价说希区柯克为了镜头去掉了原本舞台剧蓝本里一些微妙精巧的部分,导致剧情沉闷,然后票房不好?什么?沉闷?...  (展开)
Accattone 2019-05-13 03:48:22

我是何以获罪而又被免刑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Rope》这部作品,不由得惊叹于它的许多方面,是“瑕不掩瑜”的典型。以下内容是个人认为使其独特的一个原因,纯粹是由我的观影私体验延伸的一些想法,若有意见不同、甚至多数观者都认为我在扯jb蛋,恐怕是很自然的情况。(所以请不要在意那个“我们”的口吻) 穿越希区柯...  (展开)
Ocap 2019-11-11 16:54:41

作业 | 发生于“舞台”的绝对电影

在诸多对“一镜到底”长片的盘点中,希区柯克的《夺魂索》总因被当作此类作品的始祖而得到提及,但事实上,许多因素都让这个标签存在争议—— 一方面,胶片年代的拍摄限制决定了一卷胶片只能拍摄十分钟左右,所以《夺魂索》实际是由十个镜头组成的。相比54年后完全由数字摄影机...  (展开)
生·人 2012-04-09 13:27:21

为什么希胖想毁掉这片子兼谈电影的真实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勇敢的实验! 整体是戏剧化的美学,他却压抑色彩,又实验长镜头。不是缘于对真实性的追求而拍长镜头,而是为实验长镜头而长镜头,并因此而导致更多的不自然,这其中包括与观众约定俗成的叙事逻辑及其形式。并使得片子更加舞台剧,如空间的、表演的、故事的、调度的等等。虽然时...  (展开)
髦髦 2012-06-05 13:29:52

仿佛看一部二流的推理小说

仿佛看一部二流的推理小说,最糟糕的是这是一部话痨片,叨唠铺垫了六十多分钟后给你一个索言无味的结果。铺垫过程书籍,爱情,哲学,工作说个没完没了,看着教人生气。结尾詹姆斯·斯图尔特抢枪那段动作很滑稽幼稚,最雷人的是最后詹姆斯·斯图尔特生硬的说教,似是要为整个电...  (展开)
田天 2022-03-21 16:26:18

源自杀人者的因式分解

am+bm+cm=m(a+b+c) 上述公式即为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其在数学上的概念为,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 这样的开篇可能会让诸君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是来上数学课的。然而,并不是。其实之所以会以因式分解为题来作这部电影的影评,是得益于之前所读过的北野武先生所著的《...  (展开)
R.G.B 2011-09-14 08:52:44

残忍的实验(谋杀艺术与电影艺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开始就是手套 绳索与长大的嘴与惊恐的眼充满了画面,将整个电影的悬疑所在已经告诉了观众,顺便把观众的视角引导到谋杀者身上 残忍的长镜头和与真实时间一样的时间流逝让这部电影有残忍的现实风格 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罪与罚,越反道德,越艺术,艺术与哲学理论的探讨,弱肉强...  (展开)
法罗岛电影节 2019-12-20 19:43:47

FIFF10丨DAY7《夺魂索》焦虑与恐惧是时间的亲历者

第10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夺魂索》,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知识分子极致冲动的评价了! Kai: 真正完美的舞台剧改编,长镜头拼接+精确调度,保留舞台感又照搬舞台剧,完美电影化,希区柯克真是牛逼。 果树: 除去将几个长镜头巧妙对接做成伪一镜到底...  (展开)
骤雨至 2019-04-23 20:59:44

血腥爱情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希望死的不是他。” “那你希望是谁呢?肯尼斯?” “也许死的是谁都一样。” 大卫的死其实并无真正的含义,换了谁都一样,他一直一个可怜的麦高芬而已。 起初只觉得话剧感很强,因为场景简单,压根没什么转场,精彩铺陈在人物关系和对话里。看到后面才意识到这似乎是一镜...  (展开)
Random Name 2017-07-14 22:36:19

让人从电影一开始就提心吊胆的希区柯克式悬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Brandon在电影中一直反复的强调着自己杀害david是出于一种更高的境界甚至是一种信仰,他崇拜Rupert教授是因为之前在课上听过他说的,用中文理解就是人有贵贱之分,次等人类的生命是不重要的“ the live of inferior beings are unimportant.” 这让一直有着杀人这种变态欲望的b...  (展开)
Janet Lee 2012-10-06 19:01:29

“阴魂不散”的希区柯克

我认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像他曾经的电影作品《蝴蝶梦》中的丽贝卡一样,是个“阴魂不散”的人物。 你以为你跨进了21世纪,你以为你看过的悬疑电影已经包括《穆赫兰道》、《致命ID》、《恐怖油轮》、《禁闭岛》、《第六感》,你以为你崇拜的导演是伟大的斯皮尔伯格、大卫林...  (展开)
Ossian 2022-09-13 11:05:30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小攻仰慕聪明的舍监,舍监一来他就兴奋。他的同性恋倾向可能就是因为舍监的极度多疑、富有洞察力而产生的,他喜欢这种男人,并且说过“对珍妮的意见不在意”,他根本不在乎女人说了什么,在如今,女人也往往被视为低智商、歇斯底里、庸俗、必然难以全面认识社会的人,小攻对高...  (展开)
即将注销 2006-11-29 23:31:47

已经到底?一镜到底

我自己愚钝的神经让我联想起了以前在博物馆看到的一种远古恐龙——神经反射极为缓慢,通常霸王龙开始啃它的尾巴10分钟之后,它的脑袋才接受到这个信息,其实这时自己的整个尾巴已经进人家嘴了。因为我看完之后过了很久才反应过来原来是一镜到底(虽然是伪的一镜到底),原来除...  (展开)
Nelson Tsui 2024-01-21 00:16:56

光碟修复版《夺魂索》

希区柯克首部彩色电影,采用这种伪长镜头的拍摄方式,放到现在也是非常大胆。伪餐盒如潘多拉魔盒般难以打开,剧情处处直逼观众内心深处,结尾处为了照顾观众做了缓和处理,也就是没有直接拍摄。开头即交代清楚了整个犯罪过程,凶手在交谈中还高谈阔论谋杀特权高人一等,甚至举...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共158条)

订阅夺魂索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