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女儿的日记 Napló gyermekeimnek (1984)

导演: 玛塔·梅萨罗什
编剧: Balázs Fakan / 玛塔·梅萨罗什
主演: 茹饶·钦科齐 / 安娜·波洛尼 / 扬·诺维茨基 / 帕尔·佐尔瑙伊 / 伊尔迪科·班沙吉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匈牙利
语言: 匈牙利语
上映日期: 1984-05-03(匈牙利)
片长: 102分钟
又名: 私人日记 / 给我孩子的日记
IMDb: tt0084388
5星
15.1%
4星
51.8%
3星
29.2%
2星
3.3%
1星
0.5%
好于 26% 传记片

留给女儿的日记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留给女儿的日记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94 条 )

热门 /  最新 / 

2 刘小黛 看过 2010-10-26 13:39:16

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匈牙利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一部半自传体的影片。十足完美的人物特写,让人无法不喜爱的眼眸。

9 欢乐分裂 看过 2020-10-03 20:22:51

以孩童眼光见证两次大清洗(苏联30年代、1949年战后的匈牙利)所历之事和心路历程,同步艰辛获得自身成长的契机,基调忧郁沉缓,实属冷门佳作。 关于父母的记忆闪回以雾中风景般唯美而遥不可及的方式,仿佛是嵌入肉身与心灵不可治愈的伤口时时作痛,在脑海中砌成对眼前现实的抗拒墙体;她拥有与父母无法替代的共处时光,回忆送母生产、父亲告别的呆滞眼神令人心碎,再次遭遇失去犹如父亲般存在的贾诺什,才让她真正蜕变为独... 以孩童眼光见证两次大清洗(苏联30年代、1949年战后的匈牙利)所历之事和心路历程,同步艰辛获得自身成长的契机,基调忧郁沉缓,实属冷门佳作。 关于父母的记忆闪回以雾中风景般唯美而遥不可及的方式,仿佛是嵌入肉身与心灵不可治愈的伤口时时作痛,在脑海中砌成对眼前现实的抗拒墙体;她拥有与父母无法替代的共处时光,回忆送母生产、父亲告别的呆滞眼神令人心碎,再次遭遇失去犹如父亲般存在的贾诺什,才让她真正蜕变为独立的人,个体记忆记录着当代史。 难得的是,以电影中的电影折射女孩处境(从内参片到政宣片)和心态转变,以新闻片暗示彼时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落脚点并无着力痕迹,处理巧妙。为庆祝斯大林70岁生日,苏联赠予的70路电车,正是布达佩斯第一辆无轨电车。 (展开)

5 Nightwing 看过 2013-04-28 00:07:09

历史记忆是东欧文艺作品的灵魂啊。 Tamas Toth as Andras

9 路米內 看过 2020-04-27 04:10:06

父亲死在古拉格(只有一处采访是这么写的,但不论怎么说确实遭清洗),母亲死于难产,回忆的蒙太奇多次出现。消失——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又讳莫如深(我的朋友也消失了!)。背景:1949年匈共领导人拉依克被判死刑,他的葬礼是56年十月事件的导火索。然而这一切都要到苏联解体以后才有说法,被禁是很显然的。一共是三部曲,这一部女主尤里也就是导演本人不上学、一天看三部电影,据说下一部就要去当导演了!拿下84年戛纳评审... 父亲死在古拉格(只有一处采访是这么写的,但不论怎么说确实遭清洗),母亲死于难产,回忆的蒙太奇多次出现。消失——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又讳莫如深(我的朋友也消失了!)。背景:1949年匈共领导人拉依克被判死刑,他的葬礼是56年十月事件的导火索。然而这一切都要到苏联解体以后才有说法,被禁是很显然的。一共是三部曲,这一部女主尤里也就是导演本人不上学、一天看三部电影,据说下一部就要去当导演了!拿下84年戛纳评审团大奖,金棕榈是《德州巴黎》,评审团中有维迪·尤索夫和于佩尔,于佩尔80年就和玛塔有合作过(据说于主动要求参演,有因为看到卡里娜之前也演了玛塔的片)。几部片这几年都给修复了,蹲一个。 (展开)

4 胤祥 看过 2021-09-29 02:24:48

#11th BJIFF# 1984年戛纳评审团大奖。9分。杨索也参与了本片(署名是片头倒二!)。这个“GCD高官叛逆子一代”的故事,内里极为精确地描述了匈牙利乃至整个东欧阵营的SHZY是怎么样偏离自己的目标并走向反面的(甚至还给出了原因),从批判铁托到内耗式的“抓叛徒”,ZZ一点点地收紧,事情一点点地变坏,最精辟的莫过于电影院里放映的电影(一共五次吧)从外国片一点点变成纯属政治宣传的新闻简报和SH... #11th BJIFF# 1984年戛纳评审团大奖。9分。杨索也参与了本片(署名是片头倒二!)。这个“GCD高官叛逆子一代”的故事,内里极为精确地描述了匈牙利乃至整个东欧阵营的SHZY是怎么样偏离自己的目标并走向反面的(甚至还给出了原因),从批判铁托到内耗式的“抓叛徒”,ZZ一点点地收紧,事情一点点地变坏,最精辟的莫过于电影院里放映的电影(一共五次吧)从外国片一点点变成纯属政治宣传的新闻简报和SHZY现实主义电影。影片否定的是GCZY式的“超越血缘关系的大家庭”,要续上的是血缘家庭和1919之前的左翼思想资源的血统,不得不说非常深刻。作为导演自传片,情绪饱满,闪回段落剪辑得非常精彩(也是匈牙利新浪潮的标志手段之一)。 (展开)

> 更多短评 29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留给女儿的日记的影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法罗岛电影节 2021-03-21 21:01:04

FIFF17丨DAY3《留给女儿的日记》:看得见的是文字,看不见的是苦痛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留给女儿的日记》,下面请看前线高压社会中的人们默默记录真相的评价了! Catcatcatyang: 有点像更风格化的《烈日灼人》啊!生活这么美,何必沾政治? 苍山古井空对月: 总觉得拍得很平,投入不进去,没有感受到那种追...  (展开)
蘇子葉 2022-08-17 22:01:32

diary for my children

今天去西九龍看了《留給兒女的日記》(Napló gyermekeimnek (1984))。這是一部匈牙利電影,只在匈牙利🇭🇺上映。導演是梅薩羅什(Márta Mészáros),個人認為是匈牙利最優秀的導演。她的作品都非常大膽、超前、敏感和悲傷,她所指導的64部電影只有很少很少能夠在公開...  (展开)
barryk 2010-09-07 13:48:47

很沉重,也很温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女主角Juli与自己的祖父母在二战结束之后,从苏联搬回匈牙利与自己的姑妈同住,但她始终和一心想要收养她的"党的重要干部"上校姑妈Magda和不来,我不认为Magda不爱她,她只是不懂得怎样去爱,她把自己所服务的政府对人民所采取的"政治高压政策"错误的用在了教育孩子这件...  (展开)
RUN 2021-09-22 00:28:39

自由和耐心一样不可少

看完这个电影,我想了很多。 我在想小女孩最后决定好好读书的动力是什么,是什么治愈了她。我相信有的评论里说她是因为看到和父亲遭遇差不多的贾的遭遇才最终决定改变的。那么这么一来,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是借小女孩的口描述当时的历史,还是借历史来描述小女孩的改变和治...  (展开)
24格 2007-12-22 02:36:22

《毒太阳》与《给我孩子的日记》

看完之后很自然想到《毒太阳》,一个是反映苏联大清洗运动,一个是反映稍后的匈牙利大清洗运动,其中也包含了苏联那次。同样都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毒太阳》的戏剧张力集中在结局,孩子对失去父亲的反映来自画面之外,是由观众自行联想,填补空白。而此片从一开始就...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QuickQuickSlow 2012-11-17 02:23:47

人应当自由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风格非常细腻的一部电影,对人物的刻画虽然从事情的表面发生出发,却可以深到人物内心。爷爷的矛盾和少女的坚定心理被体现地淋漓尽致,这两个角色是这部片中人物性格刻画地最好的两个。爷爷这个角色甚至超过贾诺什。那种矛盾的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的无助以及对玛格...  (展开)
d00583 2014-04-05 09:56:54

★★剧情介绍:

★★剧情介绍: 1947年的一天,一批逃往苏联的匈牙利地下党员乘飞机回到布达佩斯,十几岁的小姑娘尤莉也在其中。她父亲,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在苏联30年代大清洗时被捕,杳无音讯。母亲是画家,会多国语言,常带尤莉去看电影,但在尤莉很小的时侯就去世了。尤莉随祖父母回国,住在...  (展开)

> 更多影评 7篇


讨论区   ·  ·  ·  ·  ·  ·

求字幕 来自snowark 2011-08-01 23:19:35
RS 来自[已注销] 4 回应 2011-06-10 17:45:02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2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留给女儿的日记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