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行者 短评

热门 最新

266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看过 2017-07-22 13:50:03

经典修复,充满隐喻的虚无主义杰作。内容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也可以说包罗万象。从爱森斯坦到塔可夫斯基再到萨金塞夫,俄罗斯/前苏联出了好多镜头调度大师啊,“潜行者”标志性的推移镜头可以冠绝影史了吧……

139 欢乐分裂 看过 2020-08-30 19:31:59

#重看#4.5;处处充满天问式的哲理辩论,几乎可视为塔可夫斯基对宗教、艺术、科技(三位主角的指代)全方位的深入剖析,可能是他最潜进内心的一次;亦可窥见或想象如苦行僧般的拍摄过程。 工业/核辐射侵蚀下的自然景观趋于毁灭,人类信仰的岌岌可危,对情感的无力把控,老塔实在野心太大了,几乎每个点都触及到生存本质。将末日般的废墟空间定义为「区」,不惟是一个圣愚(圣者)最后的栖息寄望之地,更是人类心灵与精神的投射区域,是悲伤者的圣地,它时时波动,如水波(又是大量水流/雨水/牛奶意象)般无形无状亦千形万状,它吸收承载着虚妄想望,警戒提醒着边界的存在,需要用灵魂去感受。 名场景太多——移动的杯子,首尾火车的震动,沙丘,缓慢移动的长镜,屋内的雨,远处的狗。

738 内陆飞鱼 看过 2017-06-19 16:22:45

转:大一毕赣看到《潜行者》,他有点好奇。片子放起来,“我一看就吐了,什么鬼啊这是?”他咒骂着关掉机器,但那电影又像个对手摆在那,每次想看片,都觉得要先把它解决掉。过了好长时间,终于看完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毕赣觉得好像对电影有点开窍。

716 丁一 看过 2009-12-28 22:14:49

给塔可夫斯基一条臭水沟,他能拍出过去文明史, 给塔可夫斯基一个玻璃杯,他能拍出未来宇宙观, 给塔可夫斯基一个空房间,他让时间驻留于现在, 拍了三四遍的《潜行者》,上帝也不想让它完成

347 把噗 看过 2011-09-16 21:30:35

塔的深度超乎想象。三个人物:潜行者、作家、科学家,分别代表宗教、艺术和科学。塔借作家之口说出自己的困境。潜行者代表最后的理想主义,唤起人们信仰的热情,最后未果,欲望太强,力量太弱。科学家妄用炸弹毁灭区,最后放弃。一个虚构的空间,废墟上建立的形而上主题。镜头之美唯塔之有。

296 木卫二 看过 2019-05-15 00:35:28

大致借了科幻原著《路边野餐》的区(Zone)设定和潜行者这一人物,至于和“外星人只是路过地球吃个野餐,留下一堆垃圾,我们却以为他们会回来”的故事,已经十万八千里远。《潜行者》同时也是最黑暗凶险的一部塔可夫斯基作品(即便你只会看到绿草幽幽、污水横流的乡间废墟徒步),本片不仅对之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有警示预言,更因在爱沙尼亚塔林外景地污染影响,导致了三四位主创癌症去世(包括早逝的塔可夫斯基本人)。老塔与摄影师雷贝格的矛盾爆发(第一次拍摄胶片全部冲洗失败),导致更换摄影师,并遗留下一眼可见的画面痕迹(几次超现实的空镜头)。用爱与奇迹,去回答结尾的痛苦疑问,似乎意味深长。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几次转场,如小轨道上黑白切换彩色,“第四个人”的镜头探进尸骸的坦克车,沙丘房间都是经典(会忍不住想来多看几遍)。

346 芦哲峰 看过 2010-12-22 12:51:28

塔可夫斯基的目光永远向上,潜行者就是一部纯粹的形而上影片。从始至终,我们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引领,从最初的怀疑,到将信将疑,到姑妄听之,到宁信其有,到最后的失望。其实,结尾那个被意念推动的杯子,才是一切的答案。

282 杨多荤 看过 2016-04-25 00:43:17

据说致使塔可夫斯基与妻子、男主角早逝的原因就是在污染重灾区花了两年多拍了这部影片,而下一部即离开祖国的《乡愁》。作为一名电影的潜行者,他自己内心的欲望是什么呢? 16年于@北影节@资料馆

113 冰红深蓝 看过 2015-07-06 16:21:26

不知是不是塔可夫斯基最晦涩神秘、最形而上的电影?没有[飞向太空]的紧张窒息感和精彩反转,像是什么都没说,又什么都点到了,对潜意识和欲望的呈现、对人生与信仰的琐碎辩论非常折磨人。缓慢移动长镜头把臭水沟也能拍得诗意无穷,又见神秘屋内骤雨,黑白现实与彩色"区域"图景,念力移物。(8.3/10)

13 57 看过 2016-04-25 17:52:35

最后的北影节的夜晚。在作家、科学家和潜行者的对话中,主题更直白了,核心仍是终极的追问,一种乌托邦叙事。而最震撼我的,也仍是他为此付出的电影语言上的努力,建造一个人间(工业)废墟,一座希望的(自然)绝境。只是结尾的爱与奇迹,和欢乐颂,真的不如他提供的那些内在的动力更击中我。

19 unfoldway 看过 2016-03-18 08:28:08

其实作家和科学家在room门前的中止是很好理解的,并不是生命中所有的沮丧、失落、欲望和绝望都需要或能够依托于信仰、尤其是未知的信仰来安慰。我总是认为褪去神秘主义的信仰才更值得追寻。比起声望更大的乡愁和镜子,这算是塔科夫斯基比较骨骼清晰的作品了,也可能因此有更大诠释的空间。

38 孤独的猎人 看过 2020-08-26 17:35:13

本片在技术上的贡献真是“无与伦比”的,因为这部电影开启了树濑式摄影的先河,对着一个秃头的背影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推进镜头,对着说着一堆无聊话语的三个人龟速推进镜头。然后豆瓣电影简介管这个叫“诗意而极富隐喻的长镜头”。恕我愚钝,我实在没有看出来一个秃头的中年老男人的脑袋瓜子有个什么鸡脖的史诗感。

225 刘康康 看过 2016-04-11 00:58:17

我认为这是一部宗教电影。只有绝望的人会向它求助,它也向绝望的人敞开大门。不能走宽敞的大路,因为它引到的是灭亡;要走窄路,它引到的是永生(走过窄路,潜行者对作家说,你会长命百岁)。虽然最后没有人愿意进那道门,潜行者也说自己不会再引人去,但塔可夫斯基却在最后让一个孩子显了灵。

152 九尾黑猫 看过 2016-04-12 09:35:09

他们前往禁区,就像是走在自己的人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他们不断审视着自己的信仰、欲望、道德。“邪恶未尝消失,良善犹未枉然。”但愿每个人都能得到救赎,得到爱。

97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15-09-07 15:20:49

距离看过潜行者已经过去两夜,两日以来昏昏沉沉,做了两夜噩梦。人类扯下了巨人的眼珠,被巨人打断了脊背……别问我为什么这部电影这么让人难忘,它已经彻底融入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许是唯一将末世描绘得如此真实可信得电影。色彩的分野都有着双重的意味,剧情无处不隐喻。无比伟大的信仰史诗。2021.09.11 CGV颐堤港 一个不相信外部世界(科学家),一个不相信人的内心(作家),一个在颓败世界里维护仪式的圣愚,一边咒骂着没有信仰的世界,一边也陷入对自己的妻子失去信心的恐惧,妻子的独白如此坚定,却又如此痛苦,失去了对生活的期待——他们不知道,奇迹已经和着欢乐颂降临。塔可夫斯基是如此坚定地相信希望,东正教或者共产主义,又有什么区别?

83 形状火车 看过 2019-02-18 10:20:41

另一个潜行者“野猪”希望能在房间里为死去的兄弟还魂,可是回到家后却变得极其富有,禁区实现了他内心最隐秘的欲望,而非自我暗示的那个。主人公们最终没有进入房间,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窥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望。潜行者的妻子不求回报地爱着他,她的爱是对抗现代社会道德信仰缺失,精神匮乏的最后奇迹,而作家和科学家正是现代社会的牺牲品。多用长镜头,没有因剪辑破坏时空的连贯,而诗意则弥散其间

106 亵渎电影 看过 2017-07-25 13:30:08

重刷了CC标准收藏的2K修复版,像是在看一部全新的电影,想到前段时间追完的《守望尘世》,不过老塔更伟大,借着科幻的区的概念进入人潜意识里的恐惧,你以为它是通过这个概念在探讨哲学意义上的人是什么,最后它却告诉你,科幻是真的,世界上很多东西人用哲学也解释不了。

58 小闹钟 看过 2018-10-11 07:56:20

追求所谓的''看懂''就永远体会不到塔可夫斯基的精华,体会不到塔氏对暗示形象终极意义的果断拒绝所带来的惊喜。如今作为电影,只有脱离了好莱坞、脱离古典的戏剧冲突,脱离了佐杜洛夫斯基之流的那种庸俗而直白的隐喻密码,才有可能承载一个敞开的艺术世界。你看懂蒙娜丽莎了吗?-- 这是个愚蠢的问题。

13 LOOK 看过 2022-05-25 22:34:39

有一个房间,那里可以实现人类所有的愿望(直白一点说就是二十世纪某个阶段的中国人无比熟悉的“按需分配”),潜行者会带你去那里,他坚信这个房间可以实现这个愿望,虽然他从未进去过,科学家和艺术家从人性角度最终质疑、否定了这个房间——这个关于信仰的乌托邦寓言并不难解读,老塔的移动长镜头、框中框构图、末世废墟意象、诗性絮语构建的就是信仰政治之上的信仰美学。毕赣《路边野餐》的空间造型、意象、节奏全部来自本片,但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12 火娃 看过 2016-11-08 21:52:01

8/10。景观配合音响转换的象征美学:草林/废弃坦克的视觉肖像并列,男主攀爬石壁和瀑布镜头右移另两人入画,冥思着趴在苔藓/泥浆,自然风鸣/诡异电音幻化成井底击水声,一汪死水中注射器针头/枪和绘着耶稣的盘子等物品,鸟飞进大厅扇起沙土,围坐房间中央前方天花板落雨,火车响动使桌上杯子剧烈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