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的影评 (2400)

为了那个年代简单而炙热的感情。
这样一群人,我经历过, 我小时候,经常是我和爷爷一起待在黑乎乎的家里。我爸也在工厂里,也有一帮这样的朋友。后来也有一个叔叔被抓走,判了死刑。 只是我没有什么梦想,不需要爸爸为我打造钢琴。 一边看一边怀念小时候,总觉得那时候还是很幸福的。 经常坐在爸爸肩上到...
(展开)

转 戴锦华“弹”《钢的琴》:谁的车床,谁的琴房,谁的狂欢,谁的哀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戴锦华“弹”《钢的琴》:谁的车床,谁的琴房,谁的狂欢,谁的哀伤 时间:2011年11月7日 地点:北大理科楼107 整理 shininglove 讲座的标题是《阶级,或因父之名》,“因父之名”是我从刘岩教授那里选取的,他特别从主人公的父亲身份,以及主人公所富有的文化象征意味... (展开)
【转】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读了之后,我也想看一下这部电影《钢的琴》
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吴晓波 陈桂林是东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铸造分厂的工人,40来岁那年,工厂难以为继,被“改革”了,他和同在厂里干活的妻子同时下岗。他会拉手风琴,便与几位同样下岗的老伙伴组成了一个草台班子,在人家出殡...
(展开)

献给九十年代工人阶级的挽歌
看了戴锦华老师的电影赏析课后特意找来看的。这是一部深刻反映了九十年代下岗工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的影片,整部影片的内核虽然是悲剧但是总体风格是荒诞喜剧,钢琴这个物品代表着这群工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总想要抓住什么、不被时代发展的步伐所抛弃但是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的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