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注的影评 (19)

天平 2012-08-16 21:19:03

重要的是保持它

《脚注》的荒唐但有趣的转折点在,以色列国家最高学术奖委员会的办事员犯了一个官僚体制内的低级错误。该最高奖本应颁发给儿子,可获奖喜报却错通知给了父亲——因为他们同在一所大学任教又都叫作Shkolnik教授并且又都是知名的塔木德经的研究专家;同时消息奇怪外泄,还未等...  (展开)
αρκτος 2014-04-14 22:07:08

老狗学不来新把戏

开头的地方提到Boyarin,必然指Daniel Boyarin,顿时觉得此片略显高大上。熊还打算看他的historical Paul书呢。 拼陶片方法论竟然如此好用,几个常用词就让老爸醒悟出处就是儿子。果然内行。新约书信中,哪些是托名,旧约先知书中,哪些是later interpolation,都用这种硬功夫...  (展开)
五明子 2014-04-09 21:53:04

语文学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都要处理陶罐碎片,破碎的陶器,一个人仔细检查这些碎片,细心地擦干净,并把它们分类,用科学方法精准地测量,努力辨认它们来自哪个时代,出自谁手,如果他能做到,能正确地完成工作,那么科研价值会造福几代人。另一个人看了碎片几秒钟,发现它们...  (展开)
一瓢江湖我沉浮 2021-05-30 22:19:47

是父与子?是情与法?还是体制内的固有问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虽然这是一部冷门电影,但却是我最喜欢的片子之一,导演用一种荒诞又喜剧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又臭又闷的故事(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又臭又长) 电影开篇就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在以色列奖颁奖典礼上的时候,父与子同时作为候选人,父亲研究了30年,却一直与你涉猎奖无缘,儿...  (展开)
fionna 2013-02-19 23:31:22

知识分子喜剧?我更理解为家庭剧。

最喜欢的是小会议室开会的情节和父子二人一人采访对儿子大放厥词一人绞尽脑汁为父亲书写获奖评语的两段。父子之间的爱与恨,理解与不理解,尽收眼底。知识分子如此,非知识分子其实也差不多,学术上的政治,观念上的分歧,男子性格的刚硬体现于家庭内部的压力与张力。我觉得与...  (展开)
芷宁 2012-10-23 22:56:28

《脚注》:谬误中的“范进中举”

(芷宁写于2012年8月28日) 约瑟夫·斯达编剧导演的影片《脚注(Hearat Shulayim)》被定义为“知识分子喜剧片”,这样定义也算恰当,影片将关注的视角投放在学术理论界,仿佛要诉说学院派的爱与哀愁。每个耗费毕生心血投入课题研究的人,所期盼的不过是自己的心血没有付之...  (展开)
chestnut girl 2012-03-28 07:49:10

註腳風雲

子承父業,聽起來很美好,但真的做起來,問題倒還不少。 Eliezer 和 Uriel Shkolnik 兩父子一同從事 Talmud 文獻研究,兒子是一位頗受歡迎的教授,著作甚豐;父親花了三十年所做的研究,卻被人捷足先登。他畢生的成就,就只有名字出現在某權威著作中其中一個註腳。 某天,父...  (展开)
老羊 2013-02-13 01:25:35

《寻找价值和体现价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寻找价值和体现价值》 一部以色列的影片,真的很少看该国作品啊!全片很多场合,都是警备森严,才真的会让人感受这是中东要地! 不发诙谐的开场,夹杂很多动画风格的叙事演进。 教育部和评奖委员会等人士磋商、争论如何确定最终获奖人的剧情,全部发生在一间仅容7人的小屋!...  (展开)
神甫 2012-08-10 15:34:34

《脚注》

关于沽名钓利与自我价值体现的困惑。影片所造成的戏剧冲突和人物间多重矛盾矛盾,以及结尾开放性的设置,都令人颇为满意。 影片最大的成功是以一种很聪明方式讲了一个让人易于理解的故事,以一种轻松的节奏避免了一切有可能令人觉得乏味的枝节。 约瑟夫·斯达 Joseph Cedar...  (展开)
luminosa 2014-02-09 11:21:57

象牙塔内外的犹太民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到很多人评价这部电影为讽刺学究的片子,我却不以为然。 父亲和儿子象征着是当今任何领域都存在的两派:父亲传统且高傲,坚信着学术的圣洁性不可亵渎;他用尽毕生心血追寻真理女神的冠冕,却要以牺牲世人的认可,忍受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孤独为代价。而儿子呢,则代表着新一代的...  (展开)
Chihyang Chang 2018-05-09 14:19:45

學術風暴(הערת שוליים,2011)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些都是最高標準。 2、學術風暴(הערת שוליים,2011)中夾著舞台劇——屋頂上的提琴手,親子關係的...  (展开)
清明 2012-09-14 16:58:12

很好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具备犹太法典研究专家身份的两父子,他们在家庭中是有着血缘关系但有着年龄与生活差异的两代人,同时也是持不同学术认知与学术立场的两种人。他们之间的较量与冲突可谓惊心动魄,只是这些没有表现在表面,同时又因为片中涉及到法典、民族、著作、研究、...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西帕克 2012-11-14 16:02:32

生活的一角

生活的一角 [脚注] Hearat Shulayim 导演:约瑟夫·斯达 主演:利奥尔·阿什肯纳兹/阿拉玛·扎克 类型:喜剧 出品:以色列United King Films 片长:106分钟 文_西帕克 ★★★★ 以色列导演约瑟夫·斯达的新作[脚注]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知识分子喜剧,它并不像好莱坞电影那般...  (展开)
IRA 2013-08-02 12:34:38

关于学术的态度

其实学术什么的,于我是最不明白的。 难得有几个朋友在学术圈里的,看起来要烦恼的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更多的还是学术外。而分享过一两次评选,再看看结果,不由得对所谓的学术界越发失望。所以做不得学术界的人。 其实片中父子这个设定,应该是为后面小学者让出奖项做一个有利...  (展开)
小韩 2013-12-23 19:16:14

出路在于在碎片中看到美丽、价值,从所做的事本生得到满足,没有一个完整的花瓶又何妨?

一辈子认真测量研究的教授苦等追求几十年得不到的奖因为一次不认真的错误而获奖,认真的教授又因为他的认真发现了这个错误,但这时他正站在等待上台领奖的幕后。黑色幽默。 认真测量的人因为专注于对碎片的精准测量,最终可能任何一个完整的东西都没有,所谓一...  (展开)
地爆天星 2015-08-08 11:33:09

脚注

“他坚定不移的认为自己的职业,不过是一个老师。但在我看来,他应该至少可以填上讲师,甚至是教授、语言学家。”在别人想要赞美他的时候,努力的让事实看起来偏向谦逊和推诿是比较折中的一个方法。 而永远的不拘束于握手,拥抱。却是一个更清楚的真相。这个固执的形象是深入...  (展开)
Lophiiformes 2018-05-23 22:42:48

考据与义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Professional与组织管理工作的不同。 考据派紧紧守护坚实的证据,从不多跨一步,理论学者在证据之上大胆假设,搭建框架,探索一般性规律,两者互相鄙视,在中国就是千年以来的汉学与宋学之争。 父亲通过堡垒一词的语言学考证,断定评审意见是儿子所写而并非签字的Grossman老对...  (展开)
豆友26414546 2012-07-23 21:53:43

so what

my grandpa and grandma live together, but sleep on splitting bed, just like the old couple in the film. i can not write. but i must.  (展开)
南方的狼族 2012-07-26 23:18:21

《脚注》:夫复何求

好畅快淋漓的一场戏 本以为幽默反差的开幕会让人开怀, 却在一场局促的办公室会议之后, 让剧中紧张的关系代入我们心中, 这样的人物描写和叙事节奏, 是舞台逻辑化的有力验证。 希伯来语的唇枪舌剑之中, 那种引人入胜的戏剧张力丝丝入扣; 那有着同样背景画面的父子却貌合神...  (展开)

订阅脚注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