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之侧 The Periphery of the Base (2024)

导演: 周滔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4-02-18(柏林国际电影节)
片长: 53分钟
暂无评分

基地之侧的短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热门 /  最新 / 

1 Copo 看过 2024-02-19 01:42:16 德国

在柏林电影节看到一部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很失望。

0 管埋员 看过 2024-03-29 02:42:34 法国

在Q&A的时候导演说他主要想表现出人的历史从无到有,然后人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展现出的温暖,我没感受到,更多的是长焦镜头带来的抽象美感。之前看的一篇讲微观地理的论文中说到卡塔尔的一些外来打工者在那个也是无法生存的环境里,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描绘工人的内部生存空间,引用了法国的一个哲学家所提出的利用微观修整的方法去反抗压迫的理论,比如一些工人贴在墙上的一幅画,或者在两个高低床中间放上隔板,用来当做电脑... 在Q&A的时候导演说他主要想表现出人的历史从无到有,然后人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展现出的温暖,我没感受到,更多的是长焦镜头带来的抽象美感。之前看的一篇讲微观地理的论文中说到卡塔尔的一些外来打工者在那个也是无法生存的环境里,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描绘工人的内部生存空间,引用了法国的一个哲学家所提出的利用微观修整的方法去反抗压迫的理论,比如一些工人贴在墙上的一幅画,或者在两个高低床中间放上隔板,用来当做电脑桌等等,这些东西好像更能感受到。 (展开)

0 Kinyuan 看过 2024-02-20 05:50:11 法国

@Berlinale2024 如导演在映后所提的鱼缸的比喻,银幕于他来说像玻璃墙壁,对面的一切都是摄影机平等的观察对象,人只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不存在角色和故事。人的声音构成语言的意义,但不主导影像的意义。而鱼缸的玻璃则是他想要去触碰(从里面还是从外面?)的极限。将摄影机逼至绝境、在恶劣天气下保持开机,以看见不同的景/图像;处在不同远近极端的视觉和听觉或同时出现或穿插剪接。于是这是一部用极端做实验... @Berlinale2024 如导演在映后所提的鱼缸的比喻,银幕于他来说像玻璃墙壁,对面的一切都是摄影机平等的观察对象,人只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不存在角色和故事。人的声音构成语言的意义,但不主导影像的意义。而鱼缸的玻璃则是他想要去触碰(从里面还是从外面?)的极限。将摄影机逼至绝境、在恶劣天气下保持开机,以看见不同的景/图像;处在不同远近极端的视觉和听觉或同时出现或穿插剪接。于是这是一部用极端做实验的电影。注视着不宜生活的极端环境一步步变成抽象的构图,我们最终被赠予蓝天和鸟儿,被带回到生命之中。 (展开)

0 Lyrissn 看过 2024-02-25 14:34:40 德国

#Berlinale24. @ Arsenal. 電影節翹掉閉幕放映看的最後一部。無法控制地再次在影院睡著(自己的原因),導演鏡頭下戈壁灘很獨特。

1 傻狍子 看过 2024-02-25 07:42:11 德国

有点点理解到导演想表达什么。广阔的自然,巨大的人工设施。人是那么小,像一个个工蚁。生活是无聊的,工作是枯燥的、一望无边的,像在望不到头的路上,每天前进一毫米。最后访谈,感觉导演有一丝自闭kkkk确实语言不通影响很大,会做不等于会说。 最喜欢的场景是人在巨大的戈壁滩上,然后切到一粒石头顺着石壁一路滚落。 虽然是纪录片但,在表达上确实是过于令人昏昏欲睡了。

> 更多短评 9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基地之侧的影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基地之侧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