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 Le grand chariot (2023)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北斗七星的影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柏林银熊奖!法国爱情片老导演聊家庭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曾执导过“不忠”三部曲的菲利普·加瑞尔在刚刚结束的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凭借新作《北斗七星》摘得最佳导演银熊奖。 这次,善于讲述“love and affair”的加瑞尔用木偶剧院里一段浪漫而悲惨的家族故事置换了奇情虐爱,用正在过时与消逝的艺术作载体,坦诚呈现了自己古稀之... (展开)
电影 | 影评 翻译 | 《电影手册》801期:评菲利普·加瑞尔《北斗七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豆瓣的个人打分与本篇影评无关) 原文出自:《电影手册》801期-2023年9月刊 原文标题:木偶的未来【DE L'AVENIRDES MARIONNETTES】 原文作者:Jean-Marie Samocki 译文首发:公众号“远洋孤岛” 译文如下: 《北斗七星》的关键【pointe】在于菲利普·加瑞尔实现了他三个孩子... (展开)
若餘音不再,菲利普卡瑞願意成為那關上最後一道門的導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甫摘下第73屆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的法國導演菲利普·卡瑞(Philippe Garrel),在他個人的第26部作品裡,仍帶著強烈的自傳性色彩,與對「電影」這門藝術的強烈隱喻。在這套「家庭」電影裡,路易·卡瑞(Louis Garrel)、埃絲特·卡瑞(Esther Garrel)以及莉娜·卡瑞(Léna Garrel... (展开)
一种文化的失去是从家庭的各有所需开始的
从导演本人的真实经历出发,去刻画一个运营着木偶戏班的一家人,再回落到家族的失去,情感的混乱,坚守的放弃。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却在一位父亲去世之后像卷好的麻绳突然断裂散开,每个孩子都走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路,去追求了各自的理解和人生,这就是影片里所展示和讲述的。 影...
(展开)

反复摩擦夹缝中生存的艺术
《北斗七星》上影节 万象 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绘画一直是一种仿佛在艺术史中反复摩擦和挣扎在人类表达欲望与生存之间的很吃力的人类行为状态, 因为绘画本身就是不是那么当下的产出品,似乎永远停留在开始和完成的中间徘徊,犹如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感受的薄膜。 这里导演探讨了人...
(展开)
> 更多影评 6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大全 (爱慕肚滑)
- 片单|2023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大全 (妖灵妖)
- 编剧相关 (neonysus)
- 黑暗中曼舞(二) (欢乐分裂)
- 电影里的非典型职业 (Mr_Purple)
订阅北斗七星的评论:
feed: rss 2.0
北斗七星的短评 · · · · · · ( 全部 919 条 )
17 有用 红酒与谋杀 看过 2023-02-28 18:31:17 英国
依然小巧玲珑、朴实自然、轻快诙谐,加瑞尔太稳了,他只要出手就不可能不好看,虽然这远不是他最好的电影,但一定是感情最浓厚、最真挚,也是最私人的作品了。加瑞尔第一次动员他的孩子们齐上阵,在这个工匠精神渐逝的年代,在这个心浮气躁的年代,加瑞尔无比率真的述说着那个古老又永不过时的主题,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年老的生命与世长辞,新的生命呱呱坠地,这一次加瑞尔重新拾起了久别的色彩,去绘制家族的、行业的精神遗志。这... 依然小巧玲珑、朴实自然、轻快诙谐,加瑞尔太稳了,他只要出手就不可能不好看,虽然这远不是他最好的电影,但一定是感情最浓厚、最真挚,也是最私人的作品了。加瑞尔第一次动员他的孩子们齐上阵,在这个工匠精神渐逝的年代,在这个心浮气躁的年代,加瑞尔无比率真的述说着那个古老又永不过时的主题,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年老的生命与世长辞,新的生命呱呱坠地,这一次加瑞尔重新拾起了久别的色彩,去绘制家族的、行业的精神遗志。这个柏林最佳导演奖其实和去年颁给德尼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仍被当成了敬老奖,卡洛领导的柏林电影节为了吸纳并留住加瑞尔这种宝藏老导演也是不遗余力啊。@Berlinale73 (展开)
16 有用 蓝詹 看过 2023-02-21 23:29:24 英国
不懂这个结尾怎么就结束了,但生活也总有写到现在不知道未来的时候。Esther一定是加瑞尔最喜欢的孩子了吧!一个女儿是爸爸偏爱的,另一个女儿是爸爸敬畏的,儿子则是他最好的伙伴。羡慕这样的家庭。
8 有用 Lies of Lies 看过 2023-04-22 21:28:42 北京
换伴关系在影院内数度引发笑声,表达了观众对这种流动性礼貌的拒绝。加瑞尔在谈过时之事,然而过时正是一种勇敢。Peter身上有左翼最后的疯狂,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幸好,他不是孤身一人。
8 有用 Pincent 看过 2023-04-22 20:11:26 北京
86/100 #BJIFF2023# 大部分依旧轻盈自在,除了少部分稍传统,相对快速的节奏下,演员的状态精确而绝不过度。一开始便要指出木偶戏、表演与电影本体的关联性,以及政治性,在后半段也增加一些非日常感。无疑,这部电影是展示加瑞尔父子本色的电影,其讲述的当然可以是后新浪潮导演加瑞尔自己的故事,在面对戈达尔等上一辈新浪潮导演逝去的情况下所袒露的这一代人的鲜活状态,有时面对必然的迷失,但并非绝望。
26 有用 鲍勃粥 看过 2023-03-05 13:16:15 美国
6.5/10 #RDV 2023 at filmlinc 关于某个世界/体系崩坏的预演/寓言的冷酷展开,借用家庭/木偶剧院的舞台作为隐喻,糅合了英雄主义的衰退与左派斗争的迷失/瓦解,而年轻一代则在承继与私人所求中迷茫踌躇,甚至疯狂。那些温情的插曲,瞬间的面孔侧写,木偶戏与雷暴都算是难得的亮点,但加瑞尔依旧被深埋于那些已丧失魅力的法式情节剧传统:徒有姿态的人物,同场景内突兀的镜头调度,已令人发笑的“... 6.5/10 #RDV 2023 at filmlinc 关于某个世界/体系崩坏的预演/寓言的冷酷展开,借用家庭/木偶剧院的舞台作为隐喻,糅合了英雄主义的衰退与左派斗争的迷失/瓦解,而年轻一代则在承继与私人所求中迷茫踌躇,甚至疯狂。那些温情的插曲,瞬间的面孔侧写,木偶戏与雷暴都算是难得的亮点,但加瑞尔依旧被深埋于那些已丧失魅力的法式情节剧传统:徒有姿态的人物,同场景内突兀的镜头调度,已令人发笑的“感情”/“滥情”叙事,将那些哀愁与迟暮所淡化,或驱散。加瑞尔的笔触在当下已然显得笨拙,甚至于吃力。而关于未来的可能,加瑞尔只能匆忙地用一抹老套的重逢来达成并不可能存在的理解或疗愈,使得前述所有可能的批判都沦为自哀自叹。反而是最终女儿从手偶剧转为提线木偶剧的“背叛”更为真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