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奥神父 短评

热门 最新

13 文森特九六 看过 2023-06-03 11:57:20 山东

杰作!费拉拉电影的过去与现在、精神和肉体平衡得最好的一次,冥冥之中同《玛丽》和《帕索里尼》以及《西伯利亚》与《托马索》组成同一旋律的五部曲。除却对帕氏和灵魂故乡的祭奠,意共与法西斯这条线索背后或直观或穿插的呈现出了政治信仰的无为以及更深一层的缘由——宗教信仰的政治工具化,由此在这无从依附的炼狱中人类的每一次受难都同拉博夫饰演的神父产生若即若离的感应和呼应,进而去背负和承受,于失控的疯狂的神迹和幻象中。第一组仰视天空的镜头已然点明:我们和神明的距离,费拉拉准确捕捉到了古往今来人类信仰的悲剧性,并从这悲剧性中提炼出了某种宏大却脆弱的牺牲精神,终以此为内心的信仰所宽恕和拯救。毕奥神父大概是费拉拉迄今为止塑造的最为完整、具体和明确的一位主人公,同其之前作品的主角们一致,却又是最能够代表所有人的一位。

1 camus1997 看过 2023-06-22 17:02:44 安徽

这片子色彩造型很不错,但对比故事时候,我总觉得有“宣传”之嫌疑,对比中,他甚至是“渎神”的,整个故事根本看不懂,大致能猜到他想讲什么,但这跟神父的传记片有啥关系,整个这个所谓讲毕奥神父,我看不出他想讲他哪方面。

7 舌在足矣 看过 2023-06-04 08:01:04 美国

之前还疑惑拉博夫明明是影片主角怎么就进组拍了四天,看完片发现确实戏份不多。大概能看出导演的意图,但政治线与Pio个人的信仰挣扎还是过于割裂了

4 岩倉雙葉 看过 2023-06-10 05:57:45 英国

费拉拉无法像施拉德一样,创造一种接近超验的影像,《毕奥神父》对于信仰的影像化如同伦勃朗或卡拉瓦乔画作之中阴影之戏剧,又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转变成新黑色电影的暴力美学,希亚·拉博夫是一个独特且带有间离色彩的model,但并不是因为其犹太人身份,而是因为其神圣的眼泪背后以暴力作为底色,他仍然是好莱坞青春影片的明星,在影片中,当他所饰演的Pio受到信仰上的挑战时,总是以大喊着“Say Christ is Lord”并驱赶来访者作为结束,他正是触及了西奈宗教(according to Sloterdijk)的黑暗内核,影片结尾最后一幕的圣痕则代表了超验的默许,和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左派运动类似,对于弥赛亚的信仰都意味着暴力(激情)与受难的两面体,费拉拉对于二者的认同是受虐狂式的。

0 William H D Lee 看过 2023-08-26 04:30:23 美国

Abel Ferrara

3 york 看过 2023-06-10 00:27:39 上海

意大利的那段残酷迷惘混乱的历史不假,宗教政治个人的挣扎也不假。但过于碎片化的剪辑反而流于画面,少了跟随人物内心的那条线,容易出戏。

0 尚卢洛夫斯基 看过 2023-07-07 17:30:35 广西

非常疏离

1 徐友惟 看过 2023-07-15 04:26:33 江苏

每一次战争时 上帝确实有点不管事

0 LoudCrazyHeart 看过 2023-07-06 23:58:58 重庆

运动和信仰两条线平行进行,他们都在面临暴力的侵犯,到底是屈从还是勇敢对抗呢?看似没有交集的事件,都发生了流血,从某种角度上,坚持社会运动,革命确实是种信仰,不是纯理论形而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流血的。看下来还是觉得有些分离。

0 宫唯明 看过 2023-06-08 13:20:53 江苏

3.5

2 且狂 看过 2023-06-14 22:24:57 广东

作为片名的这个神父,在片中镜头不多,参与感更少,大部分时间就是给人喂饼。对于这个人物,不像在纪念,更像在贬损。/演这个神父的,是当年川普当选后在社会上肆意宣泄和挑战的一个小丑。二战后意大利的左翼风潮,其中无论哪一方,都跟这个演员不搭界,类似于美人鱼或反派公主都不适合由嘿嘿来演。/拍得实在不上心。说着带口音的英语,而且是米国人的讲话方式。场面非常潦草,没那个水平就不要拍室外的戏。情节比较散漫,人物都很脸谱化。

1 megaclaudiolis 看过 2023-06-02 21:22:00 河北

慢慢来吧,会越来越好的。比较工整(低情商: 庸佬罢了)的Pasolini era费拉拉,两线的联系诗意、玄妙,观感比Pasolini更友好。几段飘的sequence水准之内,Help me是最好的一段。结尾Pio得到圣痕,力度拉满,我都起鸡皮疙瘩了,也难怪老马喜欢。我怀疑那只手是威廉达福的但是我没有证据【我胡说的。费拉拉的老婆真上镜啊,太漂亮了,其实更适合演古装呢,比托马索里还漂亮一百倍!

0 酱爆桑桑子 看过 2023-06-06 14:50:23 广东

【3】看不懂,也很难懂。不企图理解,也理解不了。只求能收获一星半点的感悟,但也没有,很难进入。总体就是难看的比好看,拍了一些神学和不安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躁动平衡(收尾的枪杀和毕奥的宁静)。本信徒愿吃斋念佛一年少看点这种心理恐怖片,我还不想被净化。想想蛮好笑的,费拉拉拍这种但这种电影又能比《基亚拉》高明到哪里去呢。哈哈,随便吧。

0 再禁言我必卸载 看过 2024-02-19 19:29:05 吉林

在纷繁复杂的乱世恪守信仰

2 蒙奇D 看过 2023-06-13 23:26:20 云南

说实话没太看懂。绝大多数以角色名字命名的电影,一般来说都是传记片,传记片一般都要围绕角色来推进剧情。可是这部电影不是这样的。这部电影以角色毕奥神父命名,可是大多数的剧情与毕奥神父无关。希亚·拉博夫的戏份少也就算了,其它剧情至少应该与他相关才对吧,然而并没有。电影大部分篇幅都在讲一战后意大利的社会主义萌芽,社会主义者与旧势力的斗争。社会主义党派赢得选举胜利后,旧势力通过暴力屠杀巩固权力。我本以为这些会与毕奥神父有关,实则几无关系。毕奥神父只是一直困在自我怀疑和幻觉里。大量的戏份只是毕奥神父生活时期的背景,角色困境让观众不明就理,对于不知道毕奥神父是谁的观众来说,基本看不懂。

0 Alain 看过 2023-06-22 14:40:18 北京

费拉拉就是那种会让我觉得很独到、很愿意沉浸其中,但是又冷不丁会觉得很俗的导演。

13 Ada的B计划 看过 2023-06-03 12:33:00 中国香港

+。自进入小作坊模式后,费拉拉一直坚持探索抽象的路径,《托马索》由最简易的故事不断向内,触达最根本的方法;《西伯利亚》横向、表面地扩张,是每一部作品都会有的梦魇场景的无限延伸;《零和一》在非常孱弱的类型设定中结合两者。很容易得到的一个结论是,精简的创作模式对抽象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创作者必须高效地在日常情境中实现主旨的上升,才能完成内容的表达以及抽象和日常情境的有效融合。而方法在这里终于被运用于正剧的创作。可以说,那些奇迹时刻对于费拉拉的受众来说仍然具有力量,但已绝不意外,如果没有坚实的日常,只会显得零落和松散。从理念上,两线叙事完美地代表了两种方法的主旨,但又绝非平行,而是不断地交叉向上,如果我们理解了Padre Pio为什么要出现在这样一个故事中,成为它的主角,就一定能理解费拉拉和他的创作理念。

0 Spy 看过 2023-06-06 13:00:23 新加坡

拍得蛮诗意的,不过对小朋友这种没什么艺术修养的俗人真的不友好

6 宋夕 看过 2022-09-11 04:54:23 德国

#79威尼斯#软弱的意共和法西斯政权的斗争,穿插最后一位圣人——毕奥神父。两者之间没什么明显的联系,但是当意共们倒在血泊中,毕奥神父迎来自己的“第四次出生”——圣痕。虽然说不清哪里好,但我就是从开头的念白开始就很喜欢。PS希亚拉博夫真是烂人+好演员。

0 Rosine** 看过 2022-09-09 20:44:42 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