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2020)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37 有用 晚不安 看过 2021-05-10 10:20:31
陪护视角的私影像,忠实于住院的日常,带出家庭成员的困境与情感,但没有做出什么超越性的表达。只是足够多的「在场」,足够近(暴力)的拍摄,足够机敏的捕捉,足够坚持的风格。黑白色调明显是对手机画质的藏拙,1:1画幅倒呈现出主动且相对完备的美学体系,到为筹备老人葬礼而争执一幕再徐徐展开,但感觉实用性的要求多过形式设计。——我们在《吉祥如意》和《家庭会议》中都领略过这种不体面的情境,接近冲突的地方也就有了戏... 陪护视角的私影像,忠实于住院的日常,带出家庭成员的困境与情感,但没有做出什么超越性的表达。只是足够多的「在场」,足够近(暴力)的拍摄,足够机敏的捕捉,足够坚持的风格。黑白色调明显是对手机画质的藏拙,1:1画幅倒呈现出主动且相对完备的美学体系,到为筹备老人葬礼而争执一幕再徐徐展开,但感觉实用性的要求多过形式设计。——我们在《吉祥如意》和《家庭会议》中都领略过这种不体面的情境,接近冲突的地方也就有了戏剧性的真相。亮点在于对基督教信仰的反复提及,也就孕育出《方舟》的片名。所有人都在一条船上,所有人都要面对与处理死亡。#DOK.fest München#
60 有用 薯本华 看过 2020-12-07 04:24:47
用理性克制的iPhone镜头记录正在发生的现实,却丝毫不放弃对形式美感的追求。1:1的画幅,黑白色处理,是对技术局限的规避,也是超越,电影是局限的艺术。老人过世后儿女关于选用民俗还是基督教式葬礼的争论是悲痛的宣泄,也是对信仰与命运的终极质询。画幅由此处展开,犹如上帝敞开了全知全能的视角,旁观这一出一大家子为自己是否存在而争论不休的人间悲喜剧。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人显得尤其脆弱,中国传统大家庭结构下的亲... 用理性克制的iPhone镜头记录正在发生的现实,却丝毫不放弃对形式美感的追求。1:1的画幅,黑白色处理,是对技术局限的规避,也是超越,电影是局限的艺术。老人过世后儿女关于选用民俗还是基督教式葬礼的争论是悲痛的宣泄,也是对信仰与命运的终极质询。画幅由此处展开,犹如上帝敞开了全知全能的视角,旁观这一出一大家子为自己是否存在而争论不休的人间悲喜剧。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人显得尤其脆弱,中国传统大家庭结构下的亲情与孝道,个体在临终前的尊严与死后的去处,真实的病痛与矛盾的信仰,作者将这些宏大的命题放入巴赫的D小调管风琴协奏曲中,任由观者的思想与眼泪一同流淌。爱是人到中年事事不如意的舅舅烙在逝去的老母亲额头上的吻,是持摄影机的人在葬礼上竭力克制哭泣时的沉重呼吸。
方舟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新冠蔓延时,他用iPhone记录下失去姥姥的全过程

希望,是一扇彩色的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公众号后台收到了魏丹导演的私信,他公开了自己的纪录长片《方舟》的正片资源,希望我们能帮助他让更多的人看见。 于是我看完了这部非常私人化的影片,甚至找到了当年看《囚》和《吉祥如意》一般的感受。 不得不说它确实值得被看见。有些故事,因为真实而震撼。 张秀花,病重的... (展开)
仿佛预见了自己更惨烈的结局

给他一部手机,他将还你一个“方舟” 《方舟》魏丹导演交流 ——山西之光 / 自在观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初见《方舟》 魏丹:最初我知道《方舟》一定过不了审查,但是我又不想让它就这样烂在手里,所以就想如何被更多人看到呢?正好那段时间跟蒋能杰导演聊了一下,他是最早的“网盘导演”。聊完之后就决定就试一下,但是自己推广这个工作是非常繁琐且庞大的一个工作。有点像愚公移... (展开)
唤起了曾经痛苦的回忆

相互理解是一份奢饰品 但愿你听懂我的语言
> 更多影评 31篇
讨论区 · · · · · ·
为什么豆瓣标注101分钟,实际只有83分钟,实际版本... | 来自土人 | 27 回应 | 2024-08-29 17:44:03 |
希望观影的可以私信导演! | 来自团团子 | 3 回应 | 2024-04-18 16:23:52 |
想知道葬礼后续的结果 | 来自_地上有橙子 | 1 回应 | 2024-02-24 09:24:08 |
还不错吧 | 来自奚斯 | 2022-09-26 12:52:16 | |
关于画幅的变化 | 来自季明 | 1 回应 | 2022-09-07 12:16:14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电影【口碑榜】2023-09-11 更新 (影志)
- ღ♩♪生活有这些期待很有动力♫♬ღ (freedom♪)
- 「网盘上映」的中国独立电影 (无糖吐槽)
- 中国独立纪录片(已分享) (naknang)
- 纪录片 (PhoenIx)
订阅方舟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