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 Challenger: The Final Flight (2020)

导演: 丹尼尔·扬格 / Steven Leckart
编剧: Steven Leckart / 葛伦·齐珀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20-09-16(美国)
集数: 4
单集片长: 44分钟
IMDb: tt12930534
5星
44.2%
4星
45.3%
3星
9.1%
2星
0.8%
1星
0.6%

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的分集短评 · · · · · ·

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69 条 )

热门 /  最新 / 

70 猪头妖怪 看过 2020-10-04 04:00:41

本片最大的启示在于:无论是哪一种体制,系统性的渎职、欺骗和遮掩都是难以根除的。因为任何一个庞大的机构一旦存在,都会按照它自己的行事逻辑和官僚作风来持续运作。在这一点上,连看似卓尔不群的NASA也不能免俗。换言之,任何一种体系都随时存在失灵的风险。所以,更重要的追问就转换成了:这个体系是否允许那些正直、清醒、敢于挺身对抗权威的个体发出他们不同的声音,揭示出那些丑陋的真相?如果不是在事前,起码也是在事... 本片最大的启示在于:无论是哪一种体制,系统性的渎职、欺骗和遮掩都是难以根除的。因为任何一个庞大的机构一旦存在,都会按照它自己的行事逻辑和官僚作风来持续运作。在这一点上,连看似卓尔不群的NASA也不能免俗。换言之,任何一种体系都随时存在失灵的风险。所以,更重要的追问就转换成了:这个体系是否允许那些正直、清醒、敢于挺身对抗权威的个体发出他们不同的声音,揭示出那些丑陋的真相?如果不是在事前,起码也是在事后。这才是衡量一个体系是否拥有自我纠错能力、乃至是否拥有未来的最终标准。而在挑战者号失事的短短两年之后,看着发现号的成员依旧面带微笑、大踏步地走向即将开往发射平台的驳车时,你也没法不赞叹人类的高贵与勇气。即便他们同时又是如此地愚蠢且短视。 (展开)

16 哒哒 看过 2020-09-23 15:06:55

不管看了多少次火箭发射和纪录片,我总还是觉得人类能飞到太空是一种魔法

39 Allen Zhao 看过 2020-09-20 10:18:37

这就是美国人,反思后,失败后,一次次站起来,向前走。最感动我的是,一位遇难者家属说“我不能每天醒来后永远消极地过日子,这样逝去的家人会感到难受不理解”

18 因爱斯坦的忧愁 看过 2020-09-18 19:13:27

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宇航员候选人们跳进冰海,辛苦训练,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想要飞上太空实现这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谁能想到一切的努力到最后就是去白白送死?挑战者号爆炸的瞬间,群众的神情从激动与欣喜变为惊慌与错愕,原本满怀希望与自豪的人们亲眼看着7个无辜的生命在无边无际天空的巨大爆炸与烟雾中消逝。望着远处解体的航天飞机,不少群众或许还存有半点“侥幸心理”。半晌,扩音机里传出声音“航天飞机已爆炸”,机组人员... 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宇航员候选人们跳进冰海,辛苦训练,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想要飞上太空实现这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谁能想到一切的努力到最后就是去白白送死?挑战者号爆炸的瞬间,群众的神情从激动与欣喜变为惊慌与错愕,原本满怀希望与自豪的人们亲眼看着7个无辜的生命在无边无际天空的巨大爆炸与烟雾中消逝。望着远处解体的航天飞机,不少群众或许还存有半点“侥幸心理”。半晌,扩音机里传出声音“航天飞机已爆炸”,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徒留悲痛的气氛在凝固的空气中萦绕……几乎没有什么比信任危机更可怕,O型圈出现问题、飞机组件故障、极端天气和NASA的自大疏忽终究酿成了大祸,可惜发生过的事都已无法挽回。尽管后来的航天飞机顺利完成了改造并重新投入飞行,但已经留下的伤痛无法被抚平。一切都结束了,一代人狂热的“太空梦”也随之终结 (展开)

12 Leon Winters W 看过 2020-11-30 16:52:48

回复一下评论区那位ID迷途的哈尔,中国2020年发射的是空天飞机,不是航天飞机,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还不错的纪录片,Netflix 风格一如既往的冷峻而且直中要害,大篇幅探讨了为什么挑战者号会爆炸的内部深层原因,自我打脸到极致,其实NASA完全可以选择打马虎对待群众的质疑,然后化悲痛为力量不了了之,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开设新闻发布会和监证会调查研究失败的起因,航天飞机作为上个世纪冷战的产物,耗资巨大... 回复一下评论区那位ID迷途的哈尔,中国2020年发射的是空天飞机,不是航天飞机,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还不错的纪录片,Netflix 风格一如既往的冷峻而且直中要害,大篇幅探讨了为什么挑战者号会爆炸的内部深层原因,自我打脸到极致,其实NASA完全可以选择打马虎对待群众的质疑,然后化悲痛为力量不了了之,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开设新闻发布会和监证会调查研究失败的起因,航天飞机作为上个世纪冷战的产物,耗资巨大,也为人类的宇宙探索做出巨大的贡献,只是在现在马斯克SpaceX回收火箭技术发展,让这个技术彻底可以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

> 更多短评 269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剧评

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的剧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呆头猫猫 2020-09-27 17:25:47

让我们为这些勇士鼓掌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对于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早期来说,航天飞机这个黑科技并不陌生,在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期,几乎隔一阵子的新闻联播里就会出现又有哪架哪架航天飞机出故障了要延迟发射或者成功返回的报道,看着航天飞机发射和返回的画面,电视机前的中国吃瓜群众无比的羡慕。遗憾的是,直到美...  (展开)
寶玉 2021-07-08 17:14:28

如果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不会吸取教训,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总结教训呢?

看到最后,失事宇航员的家属对着发现号发射的电视直播说:Godspeed,真的泪目了。。。是的,这是导演在煽情,在宣扬基督教主旋律:提倡原谅,容忍犯错。 同样是发生在1980年代的“国殇”,切尔诺贝利事故和挑战者号事故,很有类比性。虽然今天依然有人为前者辩护,但作为教训,...  (展开)
momo 2021-04-15 14:49:29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会做同样的决定" 是。。。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还要让七位宇航员再次be?

别跟我洗这位领导意思本来是什么什么不要曲解他blah blah,人家都说了进步就是伴随风险,过雪山还有人牺牲呢。潜台词,这些宇航员在风险中是可以牺牲。 试问如果航天飞机上坐的是里根,他还敢不敢拍板执行飞行计划。 我不敢想象那位平静地说出“我无法原谅”的家属,看到这些作...  (展开)
David林小羊?☀️ 2020-09-24 21:11:05

伟大的文明社会需要的不只是正能量

一个伟大文明社会的前进是需要代价的。而代价,不全是正能量。不是哪个领导扮演救世主,也不是廉价地贩卖煽情,更不是忽略模糊个体的具体贡献,去成就那个没有参与其中的“集体”。我认为纪录片该有的样子大概是,记录下发生过的事情。 Netflix的最新纪录片《挑战者号:最后的...  (展开)
卢克苏 2020-09-19 16:02:26

感人、激动人心又令人反思的纪录

前面两集都在讲7名宇航员背后的故事,最深刻的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平民宇航员、来自新罕布尔什的老师Christa,她总是带着充满亲和力的微笑, 刻苦训练之余还抽出时间为她的学生写推荐信,准备在太空讲授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堂课”……经历各异的七人,在家人、同事、普通人...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OrangeCLK 2021-09-12 15:39:32

挑战者号:事故的责任与角色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挑战者号:事故的责任与角色 | 半瓶 (orangeclk.com) Netflix去年出品了一部纪录片 《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 。总共四集,前半部分讲述了故事背景和逝世宇航员的生前故事。从第三集后半部分开始,尤其是第四集,讲述了挑战者号这场责任事故。 从这个故事里,我看到很多人类责...  (展开)

> 更多剧评 6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剧集 · · · · · ·


订阅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的影评: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