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豆瓣2022年度冷门佳片
法比安 Fabian oder Der Gang vor die Hunde (2021)
法比安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
- 多米尼克·格拉夫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法比安的影评 · · · · · · ( 全部 90 条 )

1931-2022 法比安:一个道德家的故事
一年半过去了。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仍旧是心目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法被其他电影所超越的一部作品。 “雅克布-法比安,今年32岁,职业不定,目前从事广告行业,现居沙佩尔大街十七号……您还需要知道一点儿什么吗?“ 世界上下颠倒,道德的标准已然失效,各种权利之间斗得你死...
(展开)

我在劝告你,理想主义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相当致郁系,一开始法比安在柏林声色犬马、寻欢作乐。他虽然是个文学博士,只能在报社工作,而且还被老板以他只适合做文学不适合办实事为理由辞退。他的好友拉布德在读文学理论的博士后。我想在1930年代这样的两个人应该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在战后灰色的社会大环境里... (展开)
不在清醒中迷醉,就在迷醉中清醒。
混沌和混乱只要到达一定程度,便成了一种不是在清醒中迷醉,就是在迷醉中清醒。人人心理都有一个徘徊在深渊边缘的临界点,就像那个期望有人来暴打自己一顿的画家妓女,只有那样,她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 活着就是侥幸,死亡才是必然,拉希德肯定没能想到他的死亡,最后竟然成为...
(展开)

一个善良的人带着对世界最大的善意离开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法比安》有半个月了,才渐渐能够猜测导演最后的安排。看剧时,非常不能接受,为什么要让法比安在救人时意外的死去,他正在奔赴他日思夜想的爱人。大概导演的想法,接下来的时代,以及他的爱人,都不配拥有法比安,不如让他带着对世界最大的善意离开吧。 1931年,魏玛共和... (展开)> 更多影评 90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真的值8分吗 | 来自大太阳先生 | 13 回应 | 2025-05-08 12:59:25 |
我只有一个疑问 | 来自404 not found | 1 回应 | 2025-05-02 18:51:08 |
喜大普奔!原著小说《法比安》出中译本啦! | 来自susan_dy | 2 回应 | 2025-02-14 21:59:06 |
Fabian基友Stephan/Stefan家的房子 | 来自la calima | 2 回应 | 2024-09-04 05:26:16 |
冈特·德姆尼希的绊脚石 | 来自la calima | 2 回应 | 2024-09-03 20:16:55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中)8.5-8.3分 (影志)
- 豆瓣电影【口碑榜】2023-09-11 更新 (影志)
- 納粹德國/反烏托邦題材電影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始终会看的电影 (可可)
- 德意志影像:平静之下的激情 (优游卒岁)
订阅法比安的评论:
feed: rss 2.0
法比安的短评 · · · · · · ( 全部 7511 条 )
211 有用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21-11-26 22:54:18
《法比安》就像是克拉考尔社会学著作的电影版本,混乱的熵增导向疯狂的张力,事件变为即将到来之物。导演通过介于历史先锋主义以及Dogma95的主观视角祛除了有失真实的史诗光环,还原为一种正在经历的激进“此在”。《法》不是政治史,而是精神史,在高度分裂的影像碎片之中,影片的开场却以一个历史时间的长镜头宣告了巴赞摄影现实主义的终结,又在动线上与结尾的“下降”相对——作为对幻觉机制的进入和退出,法比安这个与... 《法比安》就像是克拉考尔社会学著作的电影版本,混乱的熵增导向疯狂的张力,事件变为即将到来之物。导演通过介于历史先锋主义以及Dogma95的主观视角祛除了有失真实的史诗光环,还原为一种正在经历的激进“此在”。《法》不是政治史,而是精神史,在高度分裂的影像碎片之中,影片的开场却以一个历史时间的长镜头宣告了巴赞摄影现实主义的终结,又在动线上与结尾的“下降”相对——作为对幻觉机制的进入和退出,法比安这个与费边社同名的卡夫卡式角色在写作一本小说,也在进行本雅明式的闲逛与收集,然而时常出现的画外音却是自由意志不可能性的明示,它是历史的catastrophe,以男性或女性的声音现身,或以黑白的拾得影像出现,这样作为“当下”附属物的自由意志变得不可能,而是衰减为纯粹的具身体验。 (展开)
137 有用 天马星 看过 2021-03-02 23:13:32
【柏林2021】《法比安》虽然讲得是1931年的柏林,但故事却与当下颇有共鸣,即在疯狂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醒,这一点和《间谍之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这样的矛盾孕育悲剧,而在悲剧里,唯有心中所爱能慰藉灵魂。
135 有用 march8oon 看过 2021-06-12 00:04:33
第一次看露天电影,从弗里西里德大街步行至博物馆岛,不远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晚霞。露天电影场地被各式古老建筑物包裹着,这种时刻我内心的感受往往非常迟钝,我确信这段经历在不久后的将来回忆起来一定带有一幸福感,在当下这种美好静谧的感觉简直不真实得让人觉得这是一场梦,不真实到我的感受不由自主地抽离出去。荧幕上和荧幕下是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柏林,不同世界里的柏林。沉醉在这夜里,结局让人意难平。
149 有用 Alain 看过 2022-01-22 12:56:17
总是恍惚以为看到了詹一美……
91 有用 基瑞尔 看过 2021-10-03 22:59:26
《永不回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德语区仿佛每年都会有部考验人耐心的”三小时”出现,只要打开,似乎不会后悔- -因为很难不被其中别致的气质所沉醉吸引,投入并不短的时间去进入这些故事。这部电影接过了它们的位置,也注定是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启程。独特的时代背景赋予其意义- -萧条之后,劫难之前,世界仿佛在变得越发疯狂;然而却依然抓住激情,于动荡中纵情,麻木、忘记还有燃烧。风格上的明晰也同样是更振奋的加成... 《永不回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德语区仿佛每年都会有部考验人耐心的”三小时”出现,只要打开,似乎不会后悔- -因为很难不被其中别致的气质所沉醉吸引,投入并不短的时间去进入这些故事。这部电影接过了它们的位置,也注定是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启程。独特的时代背景赋予其意义- -萧条之后,劫难之前,世界仿佛在变得越发疯狂;然而却依然抓住激情,于动荡中纵情,麻木、忘记还有燃烧。风格上的明晰也同样是更振奋的加成,这或许是“2021年也可以这样过去了”的昭示。 (展开)